香港唯一註冊應用運動心理學家:我不會勸美斯回歸國家隊

撰文:何漢聲
出版:更新:
如果早遇到運動心理學家,Karen的運動員生命或會改寫,這亦是她修讀運動心理學的理由。(馬熙烈攝)

Karen(盧綽蘅)一句話,可以看得到運動心理學的普及程度:「10年前,我還是精英運動員時,在香港還沒有聽過什麼是『運動心理學』。」於是,她在美國攻讀此科,回港後不做研究,也不加入體育學院,而是做本地首位註冊應用運動心理學家,做個民間運動心理學的先驅。

 

為何你會認識運動心理學?

因為我本身是游泳運動員,4歲開始習泳,10歲已經代表香港出賽,在游泳圈裏來說算是早熟的運動員,當時教練都覺得我有潛質。不過在12、13歲時,表現卻開始發展到樽頸,不知道怎樣可以進步,加上初中功課開始多,教練會給予我壓力,人又未成熟,競爭對手進步也快,我開始會在比賽前睡不著、沒胃口進食,甚至想逃避比賽,就算練水練得好,但比賽卻發揮不到。最後衝擊入圍失敗,在會考之後及大學時期已沒有認真練習,可說是淡出了。

 

何時開始想當運動心理學家?

因為我自身的經歷,令我對運動心理學有興趣,有次發現代表國家的運動員壓力更大,但原來團隊會有人專門為運動員調整心理的。當年我因為不懂求救而停止了進步,自己沒有人幫,但都想幫人,所以我在香港大學讀心理學,再到美國讀運動心理學碩士。

在香港沒有運動心理學學科就讀,Karen在香港先攻讀心理學,才負笈美國深造此科。(馬熙烈攝)

 你在香港開設「Inner Edge」,哪些人會是你的客戶?

香港大約有10多個運動心理學家,有應用,亦有做研究的,大部份都是做研究的,而體院則設有運動心理部門,內裏有4至5位應用運動心理學家,而且體院的服務是免費的,所以頂級運動員大都尋求體院幫助。我是香港唯一開顧問公司私人執業的。不過,別以為頂級運動員才需要運動心理學家,其實我的客戶是二、三線運動員居多,不少客人還是高中生呢。

 

為什麼高中生都需要看運動心理學家?

其實不是運動精英才有此需要,只要想在運動中進步的,都可藉運動心理學取得進步,例如有二線運動員想升上一線,都可以尋求運動心理學家幫助,我們可以給他們心理技能訓練、建議他們如何加強自信心、調整比賽心態及訂立目標等。

 

什麼情況才需要面見運動心理學家呢?

與普通心理學不同,不是有問題才見運動心理學家的:例如想進步但總不知何處出現問題,甚至覺得教練沒派你出場,都可與運動心理學家商量。有時運動員年紀太少,自己的問題也說不出,家長或教練會也會轉介過來,可能藉由我觀察他怎樣比賽,最後與小運動員商量問題癥結所在。

除了游泳,Karen的客戶還有欖球員及滑浪風帆手等。(馬熙烈攝)

香港及外國的運動心理學發展怎樣?

在亞洲裏,香港與日本算是起了步,而中國則有它的一套運動心理學去訓練自己的運動員,美國及澳洲是應用運動心理學權威,英國偏向對運動心理學作出研究,可能因為外國人對心理學接受程度較高;中國人覺得有問題才找人家解決有關狀況。

 

有什麼成功個案?

去年有一位標槍運動員找我,說運動生涯去到樽頸位,6年來未能再打破自己保持的香港紀錄。於是去年4月起,我設計了10課課程,原來是因為他曾經在該個田徑場失敗過,於是我帶他到田徑場走一次,逐步教他怎樣克服及重拾信心。

 

最近的國際運動心理案例,應該是美斯退出阿根廷國家隊,如果美斯來見你,你對他會有什麼回應?

首先,無論輿論認為他有多該回心轉意,我不會勸他回歸,因為要以運動員出發,我會問他為什麼有這個決定?如果他回去,又會到達什麼層次。作為球員當然想贏得世界盃,但我想聽他如果留到明年,又會是怎樣光景?其實這是問他的潛意識目標,總之要以運動員的最大福祉為依歸。

Karen的客戶不一定是運動員,有時甚至是教練及運動團隊成員亦會來向她尋求協助。(馬熙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