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Cup咖啡筆記分享平台 喝咖啡搭訕樂

撰文:麥婉婷
出版:更新:

咖啡,不只是一種飲料。那看法,是源自一次始料不及的意外。

半年前,記者在某非連鎖咖啡店工作,湊巧ListCup創辦人Jimmy也來搜集資料。兩個初次見面的人,沒有使用招呼用語,很直接便開始了對話。

故事尾聲,素來對飲品很挑剔的記者,嚐了一口陌生人請客的咖啡,然後一併喝下。這值得回望的不是那杯手調咖啡,而是那小子對咖啡的執着。

ListCup潛台詞:生活,是體驗。

ListCup源由

「在北京逗留的日子,不小心迷上了咖啡。」
Jimmy

Jimmy本來也像大多數人一樣,初初在香港是到連鎖店喝咖啡,後來到北京工作,一有時間便騎單車四處遊,特別喜歡往胡同裏走,繼而尋找隱世咖啡店歇息打發時間。踏單車、找咖啡店、喝咖啡,漸漸成為他的生活習慣。

他結識了很多人,當中有咖啡愛好者、咖啡店老闆,還有咖啡師,有些更成為好友。不過,每每愈交心,朋友總在他心裡留下石頭:「他們讓我看到的、學到的不只是咖啡師的知識和專業態度,還令我產生一份惋惜。一般人對咖啡、咖啡師、咖啡行業都是不認識、不太了解,也不尊重咖啡師。」

於是,Jimmy決定要憑自己的專業改變那個情況。他回到香港與朋友成立ListCup.co,並推出同名咖啡筆記流動應用程式ListCup,在2015年尾上架,進入測試期。

第一步先讓人記錄,描述咖啡,「跟着連繫各地的獨立咖啡店、咖啡師以及咖啡迷,讓人一起發現和記錄咖啡,繼而尊重咖啡師及一杯咖啡背後的故事」。

記錄味道 尊重咖啡

「我們的味覺很善忘,要回味每杯咖啡的細節,就得記錄當下。」
ListCup

大多數喝咖啡的人連對自己剛剛喝下的咖啡也一無所知,ListCup.co便製作ListCup咖啡筆記,用法像Instagram(IG),讓用户以照片作為媒介記錄咖啡,又可以透過#tag(標籤)搜尋相關咖啡。不過,那只是引子。

ListCup.co設計了數個學習輔助區域,集齊了解咖啡的基本方向。第一部:讓人填寫咖啡基本資料,包括沖煮法、國家、產地、咖啡豆種類、處理法、烘焙度等;第二部:「咖啡風味輪」讓用家以資訊圖形式,簡單記錄咖啡豆款的質感Body、餘味Aftertaste、香氣、酸度。

「即使是咖啡入門者,也可以應用我們的咖啡筆記。但有一點要說明是,我們不只是咖啡店指南或咖啡飲評搜尋器。」

ListCup讓用家在登記前先選擇身分,咖啡店Coffee Shop、咖啡師Barista、咖啡迷Coffee Lover,三擇一。咖啡店Coffee Shop、咖啡師Barista,團隊會親身拜訪,只讓受認證、合格的登記用户在ListCup咖啡地圖內出現,ListCup是一個有篩選、有要求的咖啡分享平台。

連結人心 建立行業

ListCup由App開始,為咖啡留下圖文記錄,後不定期舉行工作坊、交流會,為咖啡行業建立橋樑。

記者再與ListCup的人碰面時,ListCup已差不多搭上整個香港的咖啡行業,而且國內各大城市、日本、東南亞等地,也有人認識ListCup。不少咖啡師、咖啡店鑽研咖啡學問,又開始著重咖啡交流,有些甚至選擇讓農商受惠更多的咖啡豆,原本隱身於大都市的香港咖啡拉花師,也因而變得更積極。

落區分享靚咖啡!

ListCup努力地在不同地方舉辦工作坊,試味分享會,讓其他地方的人欣賞香港人自己炒的咖啡豆,仍帶領本地出色的咖啡師在香港人各處沖一杯好咖啡讓人細味。當然,四處學習咖啡,ListCup也懂些咖啡二三事,最近他們又將咖啡帶給街坊。

與其說把ListCup把咖啡精品化,倒不如正面一點來說,ListCup將咖啡普及化,仍讓專業的咖啡師更受尊重。

老友記也嘗咖啡!

「大家都很喜歡咖啡,希望咖啡能把更多不同的人連結起來,建立起一個更緊密的團體。」
ListCup會員咖啡迷Sophie Chan
「能令到更多人用心品嚐一杯咖啡,比一杯咖啡本身的價值更加有意義。 」
ListCup
圖:黃寶瑩攝

ListCup Profile

Jimmy(左),接近廿幾歲尾聲,曾獨自走到內地,成為騰訊品牌設計師,又担任過新浪微博(Weibo)產品創新品牌經理,短短數年,獲邀升任為品牌總監。不過浪子心癢,選擇回流香港,找來相識十多年的親密好友Kensome(右)、Teresa(中)創辦ListCup.co,並推出同名ListCup流動應用程式(App),建立一個連結會喝咖啡的人(咖啡迷)、咖啡店、咖啡師的虛擬筆記平台。

www.facebook.com/List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