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不再對經濟增長抱有執念 中國或放棄GDP翻番目標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中共十八大和十三五規劃都曾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按照粗略估算,2019年、2020年GDP符合增長率維持維持在6%,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基本就能實現。在2019年基本完成保「6」目標的前提下,市場對於2020年能否維持經濟增長存在爭論,但從官方態度來看,似乎有意淡化經濟總量指標。

中共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問題也隻字未提,但中央經濟工作會應該會有表述。(VCG)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上周五(6日)主持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按照慣例,每年12月中旬,中共會召開3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而12月初的政治局會議會確定中央經濟工作會的主基調。

本次政治局會議討論經濟工作,強調「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並確立了2020年總政策基調是「穩增長」和「深化改革開放」。

而改革的重點仍然是「供給側改革」。據不完全統計,這是有關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中,連續第12次提到「供給側改革」。不過,本次會議首次提出以「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新聞通稿中表述:「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增強必勝信心,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這似乎是向外界傳達一個信號,在「以我為主」的大前提下,如何看待保持經濟增長。宏觀政策調控固然重要,但也要尊重客觀事實和經濟運行規律。

社科院報告料明年增長可以在6%

事實上,臨近年末,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明年是否需要或能否保「6」一直存在爭論。此前,中國安信證券年度策略會上,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在更長的時間跨度內,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不是能否保「6」的問題,而是「保4爭5」的問題,隨即引發輿論熱炒。

12月10日,中國社科院發佈《2020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在中國國內一系列「六穩」政策舉措下,全年有望實現6.1%的經濟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在6%左右。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2020年,如果中美能夠較快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特別是如果能夠取消加徵的關税,則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6%以上。但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比較大,談判的進展將隨美國大選走勢和美國經濟走勢而變化。

雖然對中國經濟明年經濟增速看法不一,但無論是官方還是市場,對於發揮逆周期調節是有共識的。2019年以來,「逆周期調節」已經三次在政治局會議中被提到。2019年4 月表述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實施宏觀逆周期調節」;2019年7 月為「打好三大攻堅戰,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本次為「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本次會議仍強調了逆周期調節,說明逆周期調節在未來一段時間中仍將會被中國政府作為重點工作推進,但將更具有針對性,將作為穩增長的工具運用,而非拉動刺激經濟增長的工具。

已轉型追求質而非量

12月11日,官媒新華社發文《五問當前金融形勢》,首當其衝就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明顯。國內經濟機構性矛盾凸顯。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1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2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18年同期多3.43萬億元。

社科院報告認為,逆周期調節對經濟的影響具有滯後性。因此逆周期調節的力度究竟如何很難把控。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不能為了逆周期調節、為了穩定而放水,中國主要的問題還是結構性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宏觀調控要發揮作用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政府很早就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再追求GDP「數量」而是注重GDP「質量」。對於2020年能否保住GDP增長6%,中共或許已經不再苛求,畢竟「盡人事聽天命」,坦然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放開手腳推動改革,釋放市場活力,經濟增長是水到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