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人民幣快速升值 能收回貿易戰以來的「失地」?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後,人民幣匯率走勢逐漸企穩回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較5月底的低點已經上漲4%左右。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104個基點,報6.9079,創下自1月23日以來的新高。

近期,人民幣升值的理由十分充分。一方面,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復甦,成為2020年二季度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美國經濟將萎縮8%,而中國經濟則能夠保持1%的正增長。2020年,中美經濟增速之差或將高達9%,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形成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依託中國經濟的人民幣資產優勢突出。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該機構為境外機構託管債券面額達23,441.24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月按月增加1,481.13億元,按月增幅為6.74%,按年增長38%。自2018年12月以來,外資已經連續20個月淨增持中國債券。

中國央行發佈的美元兑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已經連續30天低於7。(Choice數據終端截圖)

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沖淡了中美貿易戰的緊張氣氛,人民幣貶值的主要驅動力也因此消失。事實上,自中美貿易戰2018年3月爆發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高已經貶值13%以上。近期人民幣的升值只是收回了部分「失地」。那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還能回到中美貿易戰之前的狀態嗎?

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的確定性較強。首先,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巨大,為人民幣的升值提供了基礎。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原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中國有8%的經濟增長潛力,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平均每年5%至6%的增長是可能的。此外,中國央行採取貨幣政策的態度相對謹慎,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不會大幅超越經濟增長速度,因此不太可能出現貨幣超發帶來的貶值。

其次,中國正在大力推動金融開放,國際資本購買人民幣資產是長期趨勢。與發達經濟體的資本市場相比,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較低,中國債券的收益率相對較高,中國資本市場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較強。當前全球經濟正陷入衰退,多國紛紛通過降息刺激經濟,導致全球風險收益水準持續下降,逐利的本性將使國際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市場。

短期來看,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動力不足。首先,中國經濟仍在艱難復甦中,而人民幣的升值可能削弱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因此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缺乏維持人民幣升值的動力。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過快,中國央行可能會通過「逆週期因數」等方式調節匯率。

其次,中國經濟的外部壓力很大,人民幣大幅升值缺乏足夠的基本面支撐。由於美國在各個領域打壓中國的意圖比較明顯,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多。在美國大選前,中美博弈的激烈程度可能繼續上升。因此,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回到中美貿易戰之前的水準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