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內地生研「海上Tesla」籌近8千萬 感激香港令自己看到全世界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近年電動車熱潮席捲全球,Tesla以至豐田(Toyota)等傳統車企均爭相搶佔市場,各國亦為環保之故大力推廣。然而與汽車相比,船舶造成的污染其實同樣不容小覷,而一旦洩漏油污,更可能釀成一場生態災難。
由4名科大內地畢業生創辦的本地初創公司ePropulsion,就研發出電動船尾機、水底無人機等航海設備,期望成為「海上Tesla」,還原一個「零污染」的海洋。
創辦於2012年的ePropulsion,其電動船設備至今已駛進超過30個國家,去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最近更獲以香港為基地的海闊天空創投(Beyond Ventures)及Brizan Investments攜手投資,融資額高達1,000萬美元﹙約7,800萬港元﹚。

翻查政府數據,船舶原來是2016年本港主要的空氣污染來源之一,佔二氧化硫排放量49%,亦佔氫氧化物排放量39%,兩者均高於公用發電。ePropulsion(逸動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陶師正表示,公司幾個創辦人都熱愛水上運動,公司於2012年成立的目的,正是期望以科技解決燃油船尾機的污染問題。

自行研發技術 能源效益達50%

陶師正介紹,ePropulsion目前的主要產品是馬力較低的電動船系統,主攻消閒船市場。乍聽之下,電動船系統似乎並非新發明,但原來內有乾坤。他指出,「我們所有核心技術都是自行研發,能夠將系統能源效益提高到50%,而同類對手普遍只有30%至40%,而汽油船尾機更只有20%左右。」他解釋,高能源效益的背後不只是靠一個電池或摩打,而是要靠不同零件的配合,「譬如單純一個摩打而言,轉速當然是愈高愈好,但對螺旋槳來說,轉速卻是愈低愈好,如何找到平衡?就需要很多研究。」

陶師正指出,除了環保之外,電動船尾機在用戶體驗方面亦屬「完勝」,「電動機用起來完全沒有噪音,連摩打轉動的聲音都聽不到,而且保養維護亦方便得多。」他又指,電動船尾機不僅更好用,而且更「抵玩」,「燃油的成本很高,同樣跑一個小時,在香港可能要20多元油錢,但充電只需要2元。」

陶師正表示,ePropulsion的電動船尾機能源效益高達50%,較競爭對手及傳統船尾機高。(網頁截圖)

水流風向衝擊 為試機曾被困海中心

所謂「欺山莫欺水」,與電動車相比,船舶更受風向、水流等因素影響,研發難度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陶師正笑指,ePropulsion一眾創辦人當年為了試驗產品,更曾被困海中心。他憶述,當時他們將傳統摩打改裝後嘗試出海,「當時看見機器能動就覺得好開心,一直開了差不多2公里,突然『啪』的一聲,摩打壞掉了。」幸好船上備有船槳,一行人唯有徒手划回岸邊。他們後來發現,系統在海洋上會受到水流、風向影響而「死機」,這個教訓令他們更着重於真實環境測試產品。

在電動船尾機以外,公司亦密鑼緊鼓籌備推出新產品──具備4K拍攝功能的水底無人機。陶師正解釋,雖然水底無人機應用已有幾十年歷史,但一直未能面向一般消費者,「我們團隊都很喜歡玩水、潛水,也會在水下拍片,所以看到這方面的需求。其實很多人都希望透過水底無人機看見水底世界,甚至潛水教練、釣魚玩家等,其實都需要無人機代替他看到水下世界。」他透露,水底無人機項目剛剛在網上開始眾籌,預料將於9月正式發布。

陶師正指,公司的水底無人機可望於9月正式發布。(張浩維攝)

熱愛水上活動 創業意念源自科大海傍

ePropulsion的4名創辦人出身科大,原來其創業經過同樣與香港以至科大關係密切。陶師正憶述,「以前我們4個創辦人住在科大海邊的宿舍,常常划獨木舟到大學對面的小島玩。當時我們從淘寶買了一個充氣艇,然後又跑到西貢,用大概500元買了個二手船尾機。」他當時發現,傳統船尾機相當「墜手」,而且使用過後滿手油污,對用家而言絕不方便。適逢當時電動車熱潮開始席捲全球,陶師正一行人便研究將船尾機改成電動,其後於2012年畢業後創辦ePropulsion,並銳意主攻海外市場。直至現時,ePropulsion已打入超過30個國家地區,包括歐洲、美國、南美及亞洲多國,去年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人民幣(約2,400萬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陶師正原來與大疆創辦人「系出同門」,同樣師從科大計算機工程學教授李澤湘。陶師正表示,「李教授很重視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會鼓勵學生創辦公司將技術應用起來,與其他教授很不一樣。」他回憶,2014年ePropulsion一度陷入發展瓶頸,「當時公司的第一代產品不是很成功,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走投無路之下,最後4位創辦人只得拜訪老師求教,李澤湘當時沉默片刻,便勉勵說:「做生意跟在學校做Project不一樣,必須要想有甚麼產品能讓你們生存下去。」4位創辦人聽後,隨即決定先發展第二代的產品,最終帶領ePropulsion度過難關。

科大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栽培出多間初創企業,當中包括大疆及ePropulsion。(視覺中國)

大疆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汪滔曾稱,「假如我沒有去香港,便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陶師正沒有來到香港,ePropulsion又是否有緣面世?陶師正斬釘截鐵地指,「肯定不會啦,如果在內地上學,可能就只會想到內地市場。但在香港讀書,我有機會看到很多地方與國家,於是就覺得如果要做,就要做一個能向全世界買的產品。」

游走廣深港三地 香港成全球窗口

ePropulsion一眾創辦人雖然出身內地,但創業後並無選擇於內地或香港落地生根,而是不斷游走於香港、深圳、東莞三地,彷彿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教科書案例。陶師正稱,目前公司所有生產都集中於東莞松山湖地區,深圳則負責核心技術研發,而香港除了是公司全球化推廣戰略的基地,亦設有研究中心,「香港會負責比較前期的基礎技術,也會跟香港的大學展開很多合作。」他解釋,公司希望善用大灣區城市的不同優點,「譬如說,我們沒有必要把東莞的工廠搬到香港,反而應該善用它們的優勢。」

陶師正續指,現時整個大灣區的交通都很方便,自己經常來往兩地也早已習慣,「從深圳過來,10分鐘就去到關口了,其實兩地並沒有真正分隔開。」他又指,不少初創企業很早已開始利用不同城市的優勢游走兩地,類似的發展模式在創業圈裏其實非常普遍。

陶師正表示,香港除了是ePropulsion對海外推廣的基地,亦將負責早期技術的研發。(視覺中國)

問及ePropulsion是否「內地人才、香港培育」的最佳例子?陶師正馬上糾正,指公司原來除了內地人才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來自香港及全球的人才,譬如我們負責研發水底無人機的部門Navatics,行政總裁就是印尼人。我們起初都是一起在香港讀大學,然後才能聚集起來去做這件事。」

獲融資逾1,000萬美元 冀將技術做到頂尖

ePropulsion於6月初獲海闊天空創投及Brizan Investments攜手投資,融資額高達1,000萬美元。陶師正表示,融資將主要用作研發、營銷及擴大生產能力。對於公司的發展方向,他認為公司短期內仍將主力發展船尾機及水底無人機項目,「摩打其實是一個很基本的技術,可以應用在船、車,甚至飛機,但我們更希望集中把一個技術真正做到頂尖。」

海闊天空創投合伙人文立形容,ePropulsion作為一間初創公司,能夠建立起自家品牌非常難得,「過去我們較多投資輸出技術的公司,但公司將技術化為自家產品,難度就高得多,不但要有技術,更要有推廣能力。」他相信,單是現有的兩瓣業務,已足夠支撐公司成為獨角獸公司(即估值逾10億美元),「船尾機發展雖然面對限制,但電池的技術突破可以好快,而水底機械人更是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相信會一如當年的無人機,推出後會陸續衍生不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