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專訪】銀行戶口可改寫人生 一部機助緬甸商戶賺多10倍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近年微信、支付寶等內地電子錢包群雄並起,在一河之隔的香港,港人卻依舊偏愛「現兜兜」。但原來在一些較落後的國家,電子支付通行與否,卻隨時是當地人「搵到食」與「無啖好食」的分別!
「元祖級」電子支付公司Visa早前宣布,擬於2020年前向全球5億個沒有銀行戶口的人提供支付服務。專責推動普惠金融的Visa亞太區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劉志民,接受《香港01》專訪時就剖白背後思路,更透露曾經在緬甸用一部簡單機器,協助當地絲綢商生意額激增10倍!

Visa亞太區企業社會責任總監劉志民稱,公司曾為一名緬甸絲綢商提供基本電子支付服務,隨即令其生意豬籠入水。(視覺中國)

近年本港電子支付市場風起雲湧,除了有騰訊(0700)、阿里等「過江龍」積極插旗,一眾「本地薑」亦紛紛密謀應戰,而金管局更於9月底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無論朋友「夾錢」食飯抑或「畀家用」,都可於幾秒內完成過數。隨着電子支付踏入「爭分奪秒」的時代,最得益的自然是廣大香港消費者。

一部信用卡機 商戶生意額即飆10倍

然而專責於亞太區推廣普惠金融的劉志民(Nate)表示,在一些較落後的國家,電子支付普及與否,絕非僅僅「快嗰幾秒」的差別,更隨時牽繫着當地人的生計,「例如在緬甸,當地人就算去買杯茶也要帶上大捆鈔票,於是我們與當地一個絲綢商戶合作,為他裝設一部機器,其旅客生意額馬上由每日800美元飆升至1.1萬美元。」Nate口中的簡單機器,原來並非先進科技,而是一部具基本功能的信用卡機,「原因其實好簡單,遊客根本無可能帶着一大堆現金去買絲織品。」

他認為,企業要推廣電子支付,與其出盡「花臣」博取眼球,不如回歸基本步,用最簡單可靠的方法幫助當地人,「譬如Visa同樣有為二維碼(QR Code)支付建立標準,這絕不算是甚麼新鮮事物,但是使用成本極低,一張貼紙已經足夠,值得推廣。」

QR Code面世超過30年,但Nate認為其具有成本較低、易於使用等優點,仍然值得推廣。(視覺中國)

翻查資料,Visa有份參與的國際組織EMVCo,去年發布二維碼支付標準,令商戶可用一個二維碼接通不同支付工具,而Visa本身亦有推出手機二維碼支付服務。Visa港澳區總經理戴嘉倩就指,由於二維碼支付無需安裝昂貴硬件,相信對中小微企尤其有利。

冀2020年前 為5億人提供支付帳戶

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崛起,或許會令部分人認為,以信用卡著稱的Visa已成明日黃花。惟公司近年積極變陣,已先後推出電子錢包「Visa Checkout」、無接觸式支付、二維碼支付等新玩法。Visa亞太區總裁Chris Clark早前亦指,相比起科技企業,公司最大競爭對手仍是現金,目前亞太區有超過55%的支付依舊透過現金進行,反映電子支付市場這塊「餅」依然有望愈做愈大。

Visa於2015年公布,冀於2020年前為全球額外5億人提供電子支付帳戶,現時已達成目標約一半,協助2.5億人取得銀行服務。Nate認為,金融科技普及除了能為Visa帶來新商機,更重要的是向貧困人口提供一個脫貧的機會。

銀行分行在香港開到成行成市,但Nate指出在較偏遠的地區,銀行服務並非必然。(視覺中國)

藉理財教育 推廣電子支付

在香港,銀行分行俯拾皆是,常見程度好比「七仔」,港人要開立銀行帳戶可謂「易過借火」。但Nate指,在偏遠農村地區,開戶可以難若登天,「一戶難求」更會令當地人失去發展機會,「例如農夫若要擴充生意,往往要向銀行借錢買器材,但基建太差,卻令他們難以接觸銀行服務。」此外,部分人對理財一無所知,亦令他們對銀行充滿戒心,寧願將辛苦得來的積蓄的收於牆縫,無法收息「錢滾錢」之餘,更放棄了擴張的機會。

Nate介紹指,為了推動普惠金融,Visa近年與各國央行合作大搞理財教育,「我們剛和柬埔寨央行合作,會於全國各地推動理財教育,近期亦在菲律賓搞理財劇場,巡迴不同學校演出。」他透露,Visa亦有於內地與人民銀行及中銀保監合作,在農村地區舉辦工作坊,至今已協助超過1,000萬名農村居民取得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