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鄧時代】輿論管控收緊意識形態全包圍 手段強硬欠缺寬容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中共作為一個理論型的政黨,自執政以來一直嚴格管控意識形態。惟自文革後,中國經濟百廢待興,接過文革「爛攤子」上台的鄧小平提倡「摸着石頭過河」,實踐和經驗先於理論發展,促成中國「改革開放」。因此,鄧小平上台後的施政均未有把重點放在管控意識形態上。
其後上台的江澤民及胡錦濤基本上都保持着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針,兩人執政期間雖仍然控制着黨內外的意識形態,但施政的重點始終放在經濟發展上。而自習近平十八大上台後卻改弦更張,嚴控意識形態成為他施政的其中一個重點,令習近平所主政的這5年以來,不時有聲音批評他「風向左轉」、專制、打壓言論及新聞自由等。

習近平2016年前往人民日報社調研,職員拍手歡迎。(資料圖片)

嚴控意識形態非重心 鄧、江、胡三代力倡經濟發展

中國經歷文革洗禮後,國民經濟水平已處崩潰邊緣。文革後上台的鄧小平因而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主力把市場經濟引入當時的中國經濟體制。有了文革作為前車之鑑,鄧小平早已表明要糾正文革和毛澤東晚年沉迷於意識形態鬥爭的錯誤,並確定了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即使1989年曾經發生過六四事件,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時仍然強調「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甚至矢言「誰不改革,誰就下台」。這番言論亦讓隨後上台的江澤民、胡錦濤在施政上基本依從鄧小平提倡經濟改革的主調,意識形態鬥爭及相關的嚴控舉措或有意無意地被束之高閣。

高瑜據指因泄漏《9號文件》予境外媒體被判刑,事件曾引起中外關注。(資料圖片)

 「8.19」講話、「七不講」雙管齊下 

較之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三代中共領導人一脈相承的執政方針,習近平自十八大上台後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姿態似乎更顯得積極主動。習近平自2013年上台之初,便已在同年8月19日至20日舉行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等言論,這番後來被稱之為「8.19」講話一出台,也掀起在習近平其後所主政的5年,出手嚴控意識形態的序幕。

惟在官方的「8.19」講話出台前,有境外傳媒披露中共中央辦公廳早在2013年4月曾印發一份非公開發表的《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簡稱《9號文件》,並下發到縣團級供相關幹部學習。文件提到「要切實加強對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把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文件又提及到要箝制七大錯誤思想,即所謂包括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西方憲政民主等在內的「七不講」,而這「七不講」其後亦得到多位內地學者及教授等證實,內地的高校均曾接到這個有關「七不講」的通知。

官方其後雖一直未有證實《9號文件》或「七不講」的存在,惟國內網絡上相關的內容當時都已遭刪除或封禁。而內地獨立記者高瑜據指就是因把《9號文件》「洩漏」予境外媒體,2015年4月被當局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機密罪」一審判處7年有期徒刑,事件當時更引起中外高度關注。

習近平過去所提到的「媒體姓黨」主張,相信會在書中得到體現。(資料圖片)
習近平2016年2月一連視察3間中央媒體,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並強調「官媒姓黨」。(資料圖片)

「黨媒姓黨」全方位控制新聞導向

假若要數到習近平最受爭議的管控意識形態措施,相信非「黨媒姓黨」莫屬。2016年2月19日上午,習近平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調研時,當時中央電視台打出「央視姓黨,絕對忠誠,請您檢閱」標語歡迎之。同日下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他在會上強調「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言論引起各界關注。

而「黨媒姓黨」論一出,人稱「任大炮」的紅二代兼地產大亨任志強當晚便在微博質疑「政府啥時候改黨政府了?花的是黨費嗎?」,並狠批「徹底地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了?當所有的媒體有了姓,並且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時,人民就被拋棄到被遺忘的角落了」,其言論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包括官媒在內的媒體立即發揮「姓黨」色彩,鋪天蓋地的刊文「圍剿」任志強,最終任志強的微博被當局勒令關閉,而任志強本人亦被留黨察看一年。

此外,一直受到國內溫和派退休官員保護的自由派雜誌《炎黃春秋》,其高層包括原社長、總編輯杜導正、副社長胡德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之子)和總編輯徐慶全在同年7月14日悉數被撤換。隨後的7月17日,雜誌社執行主編吳偉發出了雜誌社社長、法人代表杜導正簽名的「停刊聲明」,聲明中確認,中國藝術研究院7月15日派員強行進入雜誌社,竊取和修改了《炎黃春秋》官方網站的密碼,導致「我刊喪失了基本的編輯出版條件」。聲明中同時提到,停刊決定經過《炎黃春秋》雜誌社社委會討論並一致決定,自即日起任何人以《炎黃春秋》名義發行的出版物,均與「本社」無關。吳偉後來在訪問中表示,「要是《炎黃春秋》停刊的話,黨內的改革力量就沒有了一個聲音」,《炎黃春秋》的風波亦因此被視為「黨媒姓黨」論後的一次整肅。

而其實在前文所提到的《9號文件》中,早已提及到「要確保新聞媒體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一致的人手中」,這亦可視為「黨媒姓黨」在2016年出台前的端倪。有分析指出,習近平的「黨媒姓黨」論旨在要全方位控制新聞,要把輿論導向從黨報黨刊延伸到各個媒體,從時政新聞至尺度較大、敏感度較低的娛樂新聞,從國內新聞到覆蓋全球的國際新聞。

內地一度興起「抄黨章」的熱潮,有南昌鐵路局的職員在新婚時拍下抄寫黨章的照片。(資料圖片)

教育、黨建、互聯網領域 意識形態管控全包圍

習近平主政期間其實另有一系列的嚴控意識形態的措施出台,當中在教育方面,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1月19日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提及到「高校教師必須守好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以及「加強對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等都引發外界關注。

另外,對於黨內意識形態的控制,中共中央辦公廳2016年2月又印發《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統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簡稱「兩學一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的黨員深入學習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講話的精神,使當時掀起一陣各地官員抄黨章的風潮。此外,政治局會議2015年10月審議通過新版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亦新增了可治罪條目:「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強調中共的絕對權威。

而對於互聯網上的言論控制,當局自2013年至今年接連出台包括《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網際網路群組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等新規,當中於今年6月1日出台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更被指是官方對時政新聞的發佈設立紅線,規定互聯網上只有官方媒體才「有權」發佈時政消息。上述一系列的互聯網新規均顯示出習近平對管控互聯網上意識形態的企圖,而他在2016年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亦開宗名義表示:「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並指出「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鄧小平南巡時曾強調「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央視網)

結語

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期間曾發表過「主要是防『左』」的言論,可見歷經文革後上的鄧小平無意讓中國再次投入無休止的政治紛爭和意識形態衝突,他在鼓吹解放思想的同時,亦不斷清除以階段鬥爭為綱等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社會思想,以為他所提倡的「改革開放」提供長遠發展的機會。

惟相對於鄧小平的「防左」言論,習近平在2013年在中共中央黨校所提到的「兩個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的言論,也令人思疑那段意識形態鬥爭激烈的時期,對於習近平來說應當被如何評價。

習近平十八大上台後對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更趨積極主動,他種種出台涉及管控意識形態的措施亦不時引起爭議,近年伴隨中共官方喉舌在反擊西方普世價值和憲政民主理論「入侵」,以堅守「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意識形態陣地時,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大規模撻伐趨於活躍。然而中共對於自身仍許多有關爭議性的歷史問題及現實政策,六四和劉曉波之死都是其難以迴避的歷史包袱。在收緊言論的大環境下,雖能減少無謂爭執,但若只允許有一種官方聲音,不容外界討論,這似乎與習近平在慶祝中共成立95周年大會上所提到的堅持包括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在內的「四個自信」有所出入。歸根結底,中共所謂之「四個自信」的底蘊,自應當來源於其在樹立政權合法性,並將現代化執政理念實踐到具體施政之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決當今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之問題方為正道;而並非持續收緊言論、壓縮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