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終個人音樂總結:串流音樂播放量可代表到你嗎?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選擇性失聰】每到年終,不少樂迷們都會為自己做年度音樂總結,費煞思量地選出個人的年度十大專輯。一直以來我們聽音樂,都只會用喜愛程度來衡量,而不會以「播放量」來計算。但在串流音樂平台上,便有這樣量化的個人播放數據。Spotify 的「年度總回顧」《 Year Wrapped 》功能,便按照樂迷於過去一年的音樂收聽記錄數據,來為大家進行統計與總結。

每逢來到年終的時候,不少樂迷們都會為自己做年度音樂總結,費煞思量地選出個人的年度十大專輯,抑或自己心目中十場最精采的現場演出,都是各位音樂愛好者在多年來的恆常做法。

作為樂迷的個人選擇,也不用背負著甚麼權威性,而是純粹出於自家口味喜好。出來的名單,有人會在社交媒體上公諸同好分享,也有人純粹作為私人的年度音樂記錄,起碼能夠在若干年之後可以記起「想當年我就係聽呢啲喇」。

今時今日有音樂串流服務平台,他們的服務範疇,還有可以為樂迷用戶做個人年度音樂總結回顧。

就像 Spotify 自近年起便增設了個人「年度總回顧」的功能,在《 Year Wrapped 》的網頁上按照樂迷於過去一年的音樂收聽記錄數據(不分新舊作品),來為大家進行統計與總結。得出來的結果,還可以放上 Facebook 、 Twitter 、 WhatsApp 、 Instragram 分享。

有別於你買張實體唱片回來,便會珍而重之地去細味欣賞,或者要「聽番夠本」。樂迷如今用串流平台聽音樂,我相信都是很隨心所欲的事,諗起甚麼便聽甚麼,或者去聽他們準備好的歌單、聽他們通過演算法來為你「發崛」與「推薦」音樂,所以也不會算著聽過甚麼、聽過幾多。Spotify 的「年度總回顧」替你計算出來的結果,其實也很有趣,因為出來的每每是叫人有點所意料之外,然後會一臉疑惑地想:「某某嘅音樂乜我真係聽咗咁多咩?」

Spotify 的個人「年度總回顧」計算出你全年花了幾多分鐘聽音樂,今年還先來個選擇題,給你估計自己聽了幾多。

在 Spotify 的個人「年度總回顧」上,就按數據告訴你全年聽了幾多分鐘音樂,比去年聽多了或少了幾多%;當中又總結出你全年聽得最多的最喜愛音樂單位,並列出你的 top 5 音樂單位、歌曲、曲風類型排行榜,以及你最喜愛的一個 sub-genre ;亦把你常聽的音樂編製成你個人專屬的「 Top 100 年度播放清單」,同時卻又貼心地以免大家聽音樂只有故步自封停留在某個同溫層,於是又為你度身訂造一個「探索新風格」歌單(英文叫 Tastebreaker ),以求讓你拓展耳界、發掘到鮮有播放的音樂;還有告訴你在今年第一首聽的音樂是甚麼、今年你聽過最老的一首歌是甚麼等等。

我在2018年第一首在 Spotify 聽的歌是 Kraftwerk 的〈 Spacelab 〉3-D 版,應該沒錯吧。但我首個發掘到的音樂單位是 Tarwater 嘛……現實世界中我發掘到這隊德國柏林 indietronica / post-rock 樂團已是20年前的事了。

一直以來我們聽音樂,都只會用喜愛程度來衡量,而不會以「播放量」來計算。然而在串流音樂平台上,便有這樣量化的個人播放數據。數字是最誠實,別管你平時在朋友面前怎樣滿口搖滾態度,又或者有幾酷的音樂品味,但私底下在串流音樂平台所聽的卻有可能並不是這回事。

不過聽得最多,卻不代表是最喜愛。比如年頭出版的新專輯,一定比年尾的為播得多/聽得多;而且聽得多,大抵是因為比較易聽易入耳,即是說就算我同樣喜歡聽實驗深澀的 avant-garde音樂及輕輕鬆鬆的 indie-pop 音樂,但後者一定會聽得較多。

我的《 2018 Wrapped 》數據上顯示我最喜愛的 sub-genre是 alternative rock 。

我不時會被問及現在聽音樂的習慣。通常當我對著電腦工作,大多數是用 Spotify 聽音樂,到有閒情逸致時,才出廳聽黑膠唱片;而當我外出時,也會在乘車途中放空以 Spotify 作隨身聽,有聽新發行的專輯或曲目,也有發掘新東西來聽,又抑或心血來潮想重溫一些曾伴隨著我成長的音樂便搜尋來聽,或者聽自己選好的歌單。

所以我算是用得 Spotify 較多的樂迷,但在 Spotify 上所聽的又不代表是我的音樂口味之全部。畢竟我也有聽黑膠唱片,聽黑膠唱片的選擇跟在這個串流音樂平台上所聽的可以是很不同,有些我聽黑膠唱片的音樂又是 Spotify 上沒有的,如我在過去幾個月經常聽細野睛臣那五款首次在海外首度以黑膠唱片形式再版發行的專輯,他們便全部欠奉。

況且我聽 Spotify 也是工作之用,有些我要寫樂評專題的新專輯,或有些作回顧的舊專輯(如我在《扭耳仔》的「耳史」欄目上所寫那些面世數十週年紀念的經典專輯),便要反反覆覆地聽,所以播放量也特別高,影響著我的「年度總回顧」結果。

在我的《 2018 Wrapped 》總結上,我最喜愛的音樂藝人是日本 techno-pop 先鋒 Yellow Magic Orchestra,數據顯示我共聽了10小時他們的音樂。今年是 Y.M.O. 的成軍40週年,我為他們寫了幾篇文章,更為他們選輯了一個《 YMO 40: The best of Yellow Magic Orchestra 》歌單,所以這個結算結果也是理所當然吧。

今年是 Yellow Magic Orchestra 成軍40週年,我用 Spotify 聽了10小時他們的音樂,成為了我的「 top artist 」。

關於波希米亞狂想曲:探討 Freddie Mercury 內心世界

【選擇性失聰】關於鼓手:鼓佬當主角的「人鼓合一」音樂影像企劃

【選擇性失聰】關於合輯(1):實體雜錦唱片是否已被串流歌單取替?

【選擇性失聰】關於 「CD 何價?」:從一程的士來說 CD 價格

【選擇性失聰】關於《歡樂今宵》:我的一次狂野、迷離音樂啓蒙

【選擇性失聰】關於聽新嘢:冒險「盲買唱片」才是發崛音樂的樂趣

【選擇性失聰】關於坂本龍一:教授可否不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