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築地.專訪】魚市場的回憶 沈昭良:它讓我更靠近攝影

撰文:蘇煒然
出版:更新:

清晨5點鐘,大多數都市人都仍在被窩之中,築地魚市場裏卻是最緊張繁忙的時刻。一條又一條的鮪魚(吞拿魚)整齊地排列,由於急凍了的關係,魚身結了一層薄薄的霜,而買家則在旁仔細查看,準備競投最好、最大的一條。然而築地魚市場營業83年終於迎來結束的一天,10月5日後會結束一切觀光、商業活動,並於11日遷往豐洲。
台灣攝影師沈昭良長年拍攝築地魚市場,出版同名攝影集《築地魚市場》,將魚市場的景況完整地透過相片呈現出來。築地魚市場的搬遷對於他來說,是懷念、是不捨,各種感情縈繞在心。
攝影:©沈昭良
撰文:蘇煒然

©沈昭良(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沈:沈昭良 影:01影像

影:你從1993年已開始拍攝《築地魚巿場》,那時你在日本留學。魚市場有甚麼原因吸引你拍攝?

沈:我向來對於另一個國家裏面,人們的真實生活感到興趣。想要了解那裏的日常生活,看看他們的市場是一個好的方法。築地魚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海產市場之一,也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對於一個留學生而言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於是就想去看看它的模樣,也作為一個拍攝的訓練。

影:賣魚的時間是在清晨時份,過了這段時間,是否就沒有東西可拍?

沈:魚市場通常在清晨5點前已經開始工作,魚販在那裏排列、整理漁獲,並開始拍賣,一般到上午9-10時賣完。我除了大清早就去到拍攝之外,也會觀看那裏不同的時間點,了解周邊的事情、(魚販)其他的工作內容。

影:這麼多年的觀察和拍攝,魚巿場的環境和人物有何變化?

沈:看到它越來越老舊,也見到它越來越熱鬧。在九幾年的時候,沒有多少遊客,隨便走進去是沒有人管的。但之後遊客漸多,魚市場也就慢慢添加(觀光)限制,包括入場名額、參觀時間等。這沒有好壞之說,畢竟它原本只是供批發商買賣,也跟當地人們生活有關,這也是合理的措施。

至於我的拍攝,場內拍賣魚的事情我基本上一早都已拍完了,所以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影:魚巿場搬遷,對你來講有怎樣的心情?

沈:感覺有點懷念吧!我從未想過魚市場會搬走,以為它會一直在那裏。但這是時代的變遷,魚市場也值得有更好設備和環境。雖然不捨得,但考量過後,也明白是個不得不做的選擇。

魚市場在10月5日最後一天營業,因為工作我未必能夠去看看,但我依然關心。

影:說《築地魚巿場》是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拍攝Project合適嗎?它對你而言有甚麼特別意義

沈:它對於我來講是非常特別的。它是從我到日本留學,93年開始,即使後來回到台灣,斷斷續續也再到飛到東京拍攝,過程經歷了16年到17年的時間,是我最長的一個拍攝專案。另一方面,也是我第一個選擇拍攝的題目,而由於當時我正在讀攝影,它對於我來說,有令我更靠近攝影的一重意義。

影:通常,拍完清晨魚市場拍賣之後,早餐到哪裏吃?

沈:哈!在場裏面,有間叫做「愛養咖啡」的店。我通常就在那裏喝杯咖啡,吃點早餐。

影:還有其他想講想說的感受嗎?

沈:隨着結束搬遷的日子近了,除了本身事件有所討論之外,《築地魚市場》這輯作品也引來了討論。

一個地方的消失,使得在那裏拍的照片引來了另一場討論,哪怕相片是攝於十幾年前。攝影的特質和意義,在這裏顯現出來。這是我作為一個創作者,於這次築地魚市場搬遷之中的感受。

©沈昭良(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