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區選也對港獨自決落閘? 陳智思:談港獨「害了我們」

撰文:林景輝 彭毅詩
出版:更新:

《香港01》日前率先報道對港獨及自決派「落閘」的確認書制度已悄悄在去年及今年的兩次區議會補選中實施,香港眾志黃之鋒等自決派在2019區選勢被「DQ」;近日再有報道指2019年區選將引入確認書,令DQ傳聞更囂塵上。行政會議召集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智思接受《香港01》專訪時,坦言「甚麼身份都不應過這條紅線」,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都不應鼓吹港獨或自決,批評討論港獨的人是「害了我們」。

對港獨及自決派「落閘」的確認書制度,已悄悄在去年及今年的兩次區議會補選中實施,意味香港眾志等自決派於2019年的區選或面對「DQ」危機。(資料圖片)

陳智思表示,港獨、自決等紅線是「適用於全港」,不論在區議會或立法會或任何層面,「甚麼身份都不應過這條紅線」。他形容早前香港經歷了一些「不幸」事件,「有一批人(宣揚港獨)口號或信息」,中央對港獨或自決等「最忌」,「上面(中央)真係驚」,質疑提港獨、自決的人是「幫香港人還是害香港人?多得他們不少」。

陳智思重申,討論港獨並非言論自由問題,質疑他們是「日日試(中央)底線」,至於說「結束一黨專政」會否被拒「入閘」參選區議會或立法會,他則稱「法庭是底線,並非我講(可否入閘)」。

陳智思坦言「甚麼身份都不應過這條紅線」,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都不應鼓吹港獨或自決。(李澤彤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如箭在弦,發展規劃大綱短期內將出爐,在這個6500萬人的市場中,香港的定位應如何?身兼港區全國人大的陳智思認為,大灣區發展非單向,而是雙向的機遇,有香港人會赴內地大灣區城市覓商機,相反內地人都會來香港使用香港的服務,他假設6500萬人中的1%來港,已對本港各行業都有好處,他道:「醫療又可以、教育又可以、shopping(購物)也有,所以整個灣區概念不是大家經常說的如何打入市場,其實將來沒有這個界限,雖然政治制度仍為兩個制度,但經濟和民生將會打通吧!」

陳智思認為,大灣區發展非單向,而是雙向的機遇。(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不過,陳智思強調,兩地間一些經濟和民生措施,譬如流動支付依然有落差,但當一切基礎條件做妥,香港人面對的市場將會擴大:「你今日用流動支付開戶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未辦妥,但你辦妥便會方便香港人上去、內地人落來,那差好遠啊!」
但根據經驗,更多內地人來港可講雙刃劍,2003年內地居民自由行計劃出爐,旅客湧至重振疫後經濟,但至今仍然影響本地民生。陳智思亦承認有配套問題,香港未來在大灣區發展中將遇到兩難,不單要服務來自內地的有經濟能力客戶,同時亦要服務本地人,但在土地資源有限下,現存的配套和未來市場需要出現落差,而且香港人心內的矛盾未解,難以完全滿足大灣區市場的要求。

陳智思覺得,不願意走出comfort zone(安全地帶)已經成為香港年輕人的隱憂。(李澤彤攝)

早前有調查顯示,有近六成年輕人稱,未來不會考慮往大灣區發展,難免令人擔心大灣區政策不受年輕一代歡迎。陳智思認為,年輕人不想離開香港屬正常,他的員工就是例子:「我公司在柬埔寨有辦公室,你說我的公司有沒有人願意到柬埔寨?如果去開會一天就肯,要他到那裡住一年,有沒有人肯去?零。」

陳智思覺得,不願意走出comfort zone(安全地帶)已經成為香港年輕人的隱憂,再以他公司為例,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對手其實很願意赴柬埔寨發展,相比下,香港年輕人卻因為「好地地做乜要去」,陳智思自言明白年輕人的心態,但一切都視乎本身的競爭力:「其他國家願意試新市場,這是事實,不過香港年輕人至今仍有選擇,有工作,父母養得起你,那便不用去,不能迫他們,但最終要看香港長遠競爭力是否仍在,有的便不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