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多次撰寫社評反核 :一旦發生事故 香港變「死港」

撰文:李偉欣
出版:更新:

查良鏞(又名金庸)是本港四大才子之一,在創作武俠小說之外,他還創辦《明報》,一手論江湖,一手寫社評。
80年代初,中、英、法三國合作興建大亞灣核電廠,《明報》曾發表多篇社評積極反對,更形容萬一發生事故,香港便會變成「死港」,惹起社會關注,而金庸亦有用政治觀點解說大亞灣核電廠,指出香港是鄧小平「一國兩制」的首個實驗,倘因核電廠的一個小小人為錯誤而導致香港的交通、運輸、金融、製造、出口、旅游、商業等全部垮台,「這種政治上的風險,中國決策人要再作考慮」。

金庸曾帶領《明報》積極反對建大亞灣核電廠。(資料圖片)

大亞灣核電廠是中外合資項目,位於深圳市大鵬鎮,可為香港提供七成電力,這項計劃在1980年代初提出時,並沒有惹起香港社會的關注。不過,在1986年4月26日,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爆炸後,幅射產生的影響震撼全世界,香港市民亦開始擔心即將在距離香港50公里外興建的大亞灣核電廠。

據《金鏞與明報》書中的內容,金鏞曾在編輯委員會會議上作出明確指示:「關於大亞灣核電廠的事,《明報》要積極反對,此事未必不能挽救。現在一般人只在科學方面考慮,尚未考慮到政治因素。如有讀者來信,可多刊登。我們先自己組織輿論,我先寫幾篇社評」。隨後,金鏞發表題為《要計算政治安全系數》的評論文章,指出香港是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第一個實驗,如果因為核電廠的一個小小的人為錯誤,「香港的交通、運輸、金融、制造、出口、旅游、商業全部垮台」,中國決策人要再作考慮這種治上的風險,強調中國決策人士應該三思。

金庸曾說香港是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第一個實驗,呼籲中國決策人要考慮興建大亞灣核電廠的政治風險。

此外,《明報》在6月下旬大幅報道有關核電廠的消息,並以頭條方式處理對停建、遷建核電廠有利的內容,有些標題更帶有強烈的呼籲色彩,例如「建核電廠合同九月簽署,表達港人意願迫在眉睫」等。雖然本港多間報業反對核電廠,但隨着立法局考察團報告認為核電廠是安全,正式與北京簽署興建合同,本港一百多萬個簽名反對核電廠的運動亦畫上句號。

而本港報業就興建核電廠的立場亦在短短數個月間起了變化,一些左派報章由不太積極報道有關消息,轉而不斷強調核電廠的安全性。當時與《明報》爭奪讀者群的《中報》,更在評論文章中炮轟《明報》在反核運動上投錯了機,受內幕消息誤導,以為北京會改變核電廠計劃,搶先反核空氣,結果押錯注。在此事上,金庸的回應是:「全香港都反對建大亞灣核電廠,這不存在押攤不押攤問題。《明報》押攤已押了30年,有錯有對,我們沒有認輸,我辦《明報》這麼多年,主張都是一貫的,並沒有改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