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西補選】選票「射落海」都不投李卓人?本土派缺席的三大原因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塵埃落定,建制派的陳凱欣以106,457票得勝。其中值得留意的,是工黨李卓人得票只有93,047,比3.11補選的姚松炎的105,060票低得多,成為今次選戰中的「意外」之一。
這一成多支持者的選票流向,成為政界人士好奇所在。相對於姚松炎,李卓人的「傳統泛民」標籤更重,外界一般預期,本土派支持者大多不願意投票予李卓人,相信這亦是他落選的其中一大原因。
有熟悉本土派人士分析,造成選票「寧射落海」也不投李卓人的導火線主要有三條,包括認定「後選舉時代」下議會喪失監察功能、民主派內路線之爭未終結,以及部分傳統泛民人士近似「道德勒索」的催票方式等,令本土派有不滿情緒,「佢(本土派)就係覺得建制贏都好過泛民贏」。

李卓人無法吸納本土票源,被指是落選一大原因。(余俊亮攝)

本土派於政界沉寂 票數仍足以左右大局

參照2016年立法會選舉結果,九龍西總有效票數約有27.9萬,若只計算「最本土」的兩名候選人,青年新政游蕙禎與普羅政治學苑黃毓民,合共得到40,862票,佔約14.65%,可說不能忽略的關鍵少數。政界過往相傳的「六四黃金比例」,實際上是包含這群選民,有份築構抗擊建制的政治城牆。

但自2016年選前選後兩波DQ後,本土派在政界已歸於沉寂,青年新政、本土民主前線瀕瓦解,提倡港獨的民族黨已被列為非法組織。按理說,非建制內已無其他板塊可和傳統泛民爭奪「龍頭」地位,以「兩害取其輕」的邏輯,部分本土選票或會重新流入泛民的「基本盤」內。

上次3.11補選,民主派的姚松炎以二千多票之差落敗。當時就有分析指,年輕選民尤其支持本土的一批投票意欲下降,是建制派鄭泳舜得以「爆冷」勝出的一大原因。換言之,泛民要「追落後」,就須從本土票源下手。

然而由選戰開打至今,本土派中「寧選票射落海」的聲音此起彼落,部分「親本土」的網絡意見領袖,亦呼籲支持者不要支持李卓人。獲不少本土派支持的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更公開呼籲選民不要投票。

究其底因,本土派廣泛興起杯葛投票的念頭,至少存在三大原因:

盧斯達(左一)指出,本土派支持者認為選舉並不民主。(資料圖片)

1. 認定議會失監察功能 議員只是「九萬八從業員」​ 

現行制度下,政府議案只須過半數即可通過,泛民並無能力阻止,因此泛民過往只能通過拉布阻延。在議事規則修改過後,泛民在議會內可做的實際工作已經不多,加上傳統泛民過往部分表現亦受本土派質疑。因此部分親本土派輿論領袖,戲稱立法會議員為「九萬八從業員」(指議員月薪),認為他們制衡不到政府,唯一的作用是領薪。

本土派專欄作者盧斯達指出,2016年的選前選後DQ,顯示立法會已非民主選舉,而是有政治篩選,北京可以按政治需要任意修改規則。任何經過選舉遊戲進入議會的人,都要先獲得北京的認可。對於DQ行為,泛民亦拿不出應對方法,只能重新再選,再被DQ,然後再找另一個人去選。

盧斯達認為,泛民嘗試曉以大義,將補選議席描繪成「生死存亡之戰」,對本土派支持者已無說服力。因他們覺得,香港政治氣氛惡化,泛民多一席與少一席,根本不會有改變,整個議會遊戲已經變質。他甚至估計,可能有不少本土派支持者,寧可眼見建制派當選,都不願意泛民進入議會,給大家假希望。

今次補選的5位候選人,(左起)伍廸希、曾麗文、李卓人、馮檢基、陳凱欣。(資料圖片)

2. 路線之爭未息 本土對傳統泛民欠基本信任

本土派強調本土意識,不認同支聯會關注中國內地民主運動的意識形態;至於主流泛民,亦一向不認同本土派的政治綱領。兩派在光復行動、退聯、旺角騷亂案等等事件中,亦結下大量仇怨。李卓人「傳統泛民」的形象深入人心,這種標籤難以去除。

盧斯達提到,傳統泛民過去很多行為已經飽受本土派質疑,就拿李卓人為例,他於2011年當議員時曾公開表示支持修改議事規則,至今都未拿出具說服力的解釋。對於有人說李卓人當選可有助「守住議會」,盧斯達說:「香港就係喺你守護之下變成咁樣,你仲憑乜嘢說服人支持你?」

盧指,泛民本身就是一個排他性頗強的議會、社運圈子,當選後會在體制內「自我繁殖」,受益的都是「自己人」。既然本土派不在他們的圈子之內,泛民當選後得到的資源,亦不見得會和本土派有關。「你哋有份選,梗係講到個議席好重要。對於本土派嚟講,泛民或建制當選一早已經冇分別。」

「青年唔係放棄香港 只係放棄咗泛民」

被問到這是否「焦土」政策,盧斯達認為這個用詞不太準確。「對於本土青年嚟講,塊土一早已經焦咗。」他指出,傳統泛民多年來站在「大台」統領民主運動,有政黨養,有地位,有名聲,不會明白本土青年那種「無嘢好輸」的絕望感。即使他們將敗選形容到有多糟糕,本土派早就經歷過更糟的局面,不會再有感覺:「我哋(泛民和本土)根本係兩個唔同階級嘅人。」

盧斯達補充,泛民中人喜歡將青年投票率下降,歸咎「青年對政治冷淡」,但他並不認同。「青年從來冇對政治冷淡,只係對你(傳統泛民)冷淡。佢哋唔係放棄香港,只係放棄咗泛民」。

鄭立認為,泛民屢屢攻擊拒絕支持他們的選民,跌票才是正常。(資料圖片)

3. 「指令式」催票 「你不支持我們就是你錯」​

近年非建制光譜碎片化,但單議席單票制講求集中票源。因此,泛民努力地「炒熱」補選氣氛,將之描繪成「背水一戰」,希望所有非建制支持者投票予他們。但本土派本身已不認為議會有實際作用,而泛民及其支持者,在爭取選票的過程中,又喜歡將「泛民」和「民主」捆綁在一起,不時夾雜一些「指令式」、負面的言辭,可能引起反感。

商人、專欄作者鄭立,一向有觀察泛民和本土派之間的互動。他認為,泛民長期以來都沒有正視本土派對他們的不滿,只是在說一些很虛無的原則,要選民投票支持他們,別人不接受就指摘對方冷淡、不理性,等同告訴選民「你不支持我們就是你錯」,他認為這是訴諸道德勒索。

他舉例指,部分泛民人士及其支持者很喜歡指控其他人是「鬼」,是受北京指使「鎅票」,但這些人往往只是和泛民路線不同,或是有利益衝突。

鄭立認為,想爭取選票,就應該禮貌一點、少點陰謀論。不論是普通選民還是本土派支持者,長期被人指控是鬼,要他們投泛民很難:「被攻擊完的人,不反咬你一口已經算很給面子了,還要他們支持你,是不是想太多?」他表示,泛民日後要拿本土派的票,就要先處理這些陰謀論,否則會繼續流失支持。

九龍西補選後,立法會最新的議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