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馮檢基競選為「搖醒泛民」 本土派:要撞沉一艘航空母艦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11.25九龍西立法會補選落下帷幕,民主派眾星捧月之下,劉小麗plan B工黨李卓人最終仍以約1萬票之差,不敵建制派支持的陳凱欣。3.11補選中,政治素人出身的姚松炎敗選,成為民主派單議席但票制補選的「第一滴血」,而今次元老身份出戰的「人哥」還是步了姚後塵。
民主派兩次補選都比2016年立法會選舉跌票不少,令泛民反思如何整合青年選民,然而,今次補選中,另一位泛民元老馮檢基的競選團隊中,也有好幾名年輕人,到底他們是誰?為何又會在今次補選中「西瓜靠細邊」支持馮檢基呢?他們的答案未必能代表整個非建制派新一代的聲音,但至少具有讓泛民「知己知彼」的參考價值。

年約35歲、曾在由前社民連前主席陶君行擔任校長的華人民主書院任職的阿淳(化名)(右);及中學時已跟隨方國珊參加反擴建堆填區運動的將軍澳居民、去年加入過抗議特首林鄭成立的青年發展委員閉門造車的「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年僅20歲的范文駿(Nick)(左)。(莊恭南攝)

《香港01》訪問2名馮檢基團隊成員,包括報稱年約35歲、曾在由前社民連前主席陶君行擔任校長的華人民主書院任職的阿淳(化名);以及中學時已跟隨方國珊參加反擴建堆填區運動的將軍澳居民、去年加入過抗議特首林鄭成立的青年發展委員閉門造車的「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年僅20歲的范文駿(Nick)。

二人為「基哥」助選前不相識,但他們說,他們和10多名支持「基哥」的年輕人一樣,都有相似之處。范文駿的說法,是要「反對泛民霸權」,而曾是社民連支持者、後來又在泛民組織擔任過職員、與傳統泛民頗有淵源的阿淳的形容,就更加直接,「要撞沉支聯會李卓人呢隻航空母艦。」

阿淳 

報稱年約35歲 

前華人民主書院、前「花生台」職員

馮檢基網戰顧問(受薪)

「我很了解基哥被泛民抹黑的感受,因為我也曾一樣被抹黑」
阿淳 馮檢基團隊成員


阿淳表示,自己從未正式加入過任何政黨,報稱就讀於本地某大學歷史系但不願透露學校名稱的他,對部分泛民人士的「抹黑」行徑仍猶有餘悸,對公開個人背景資料頗有保留,只說自己大學時,時值2008年前後,他當時已不斷受到「身份認同」問題衝擊:「我讀歷史,不斷有同學問我,是否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內地生也好,本地生也好,都這樣問。我心裡會說,我是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阿淳形容,與很多當年的年輕人一樣,受到教主(黃毓民)政治啟蒙,「區展現咗另一種議會政治嘅形式,唔係讀稿發言」,坐在一旁比阿淳年輕10多年的Nick也頗認同,插嘴道,「係將台灣議會文化引入香港。」當年Nick年紀尚輕,阿淳卻時也命也,成了黃毓民有份創立的社民連的支持者,「有時會做義工,參加下活動,但冇入黨。」

稱同被泛民「抹黑」 同情「基哥」遭遇

後來阿淳開始和泛民中人混熟,不但做了陶君行華人民主書院的職員,也為後來不斷狙擊黃毓民的香港本土力量何志光主持的網台「花生台」製作過節目,但混熟也是結怨的開始。阿淳稱,他因無意中得知何志光「上過大陸」,而被何針對,工黨郭少傑亦在網台節目錄製過程中,與他有過節,「佢仲叫阿淘(陶君行)炒我」,他又指,及後他果真「被炒」,而何志光等人則在多個網台「唱衰」自己,「又話我有外遇,話我揾援交,話我叫雞(嫖妓)。」此外,他又說親泛民的網台誣陷他「收中共錢」及是「熱狗(熱血公民成員)底」,「佢地係左膠,對熱狗特別敏感,我確實同熱血公民嘅人主持過一個關於紅酒嘅網台節目,但純粹因為我鍾意酒,係我興趣,而我入華民(華人民主書院)做之前佢哋都知,點解依家先攞出來講?咁咪同佢地屈基哥同葉國華有關係一樣囉。」

阿淳表示,他明白馮檢基,因自己同樣有過被泛民抹黑的經歷。(莊恭南攝)

阿淳說,自己的種種經歷,讓他在「屈基」事件,以及後來親泛民網台不斷攻擊馮檢基時,感同身受。為何不埋堆?阿淳就稱,「我有我底線,我唔鍾意做投機分子,我唔覺得自己賺得落嗰啲錢。」

阿淳認識基哥,是在3.11補選的泛民初選前,仍未被炒時,協助製作馮有份出席的網台節目。「當時基哥完全唔覺得網上嘅嘢係咩一回事」,阿淳說,當時馮並沒有正視網上的聲音,這在他認為是個錯誤,後來馮檢基打算出山再參選,找到阿淳幫忙,網台出身的阿淳,就成為了馮檢基的「社交媒體觸角」:「我幫佢睇住facebook、網台,睇下有咩攻擊佢嘅說法,然後揾機會俾佢上返網台,或者用其他渠道反駁返。」3.11補選到11.25補選之間,馮檢基在社交媒體的活躍度確實大增,甚至連以年輕本土派聽眾著稱的「本土台」台長仇思達,亦多次邀請馮在直播中發言,「基哥講話你要聽」,成為年輕網民中一時熱話。

范文駿(Nick)

20歲

方國珊2016年競選團義工

「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前成員

馮檢基團隊義工 分管九龍城區

Nick很早就參與政治,中學時家住日出康城的他,飽受堆填區氣味困擾,後來加入了方國珊義工團隊,參與反擴建將軍澳堆填區運動;後來在2016方國珊參加新東補選時,Nick也有助選,但他開街站時,認識了一眾梁天琦的年輕義工,「覺得佢地好唔一樣,點解可以咁團結咁自持天琦。」

與阿淳相比,Nick對泛民沒有很多怨念,卻多了一分抽離的觀察,「我後來參加過社區前進賀卓軒同有幾個眾志搞嘅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但我覺得佢哋做嘅唔係嗰回事……好似純粹為做而做……」阿淳補充道,「好似純粹為上鏡,或者有句soundbite(易被記起的金句)」。Nick之後離開,還在讀高級文憑一年級的他直接去申請張建宗做主席的青年發展委員會,經過面試,他沒有被錄取,也發現不少應徵者都是專業人士,「佢地唔係嗰啲青年。」

Nick對泛民沒有個人情感的怨恨,但他表示理解年輕人,因此想藉馮檢基的補選,變成老泛民聆聽年輕人的榜樣。(莊恭南攝)

馮檢基的11.25補選作為一場政治實驗

最後Nick在2018年7月的書展上認識了「基哥」,他形容馮檢基是敢於「拆泛民大台」,但同時又有分量,有影響力的人。Nick在「基哥」招攬下,於參選前一個月,加入了馮檢基團隊。Nick自言了解現今年輕人的想法,而透過「基哥」,他相信能帶出一種傳統泛民沒有的新思維,「如果佢哋係明白(年輕人),就不會咁諷刺揀一個代表大台嘅支聯會李卓人出來。」Nick直言,2017年特首選舉中曾俊華的選舉工程給他很深刻印象,認為曾能做到聆聽跨光譜的聲音,吸納不同立場選民,修補撕裂,他更不諱言,「我也想做到羅永聰嗰種。」

那Nick是否是利用基哥,去做一場自己的政治實驗呢?而馮檢基最後低票落選,又是否意味著這個政治實驗的失敗呢?Nick尷尬一笑,不置可否,倒是阿淳出聲,「講唔上點樣先叫贏,我哋只係好似甲午戰爭(按:清朝海軍致遠號指揮官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遭重創,沉默前鄧下令全速衝向日艦吉野號撞沉對方,惟最後未能成功)咁,撞沉對家架船……嗰架泛民嘅航空母艦,李卓人。」

對於Nick而言,他們支持馮檢基,最重要的意義,是馮檢基成為吸納不滿大台的年輕人的一種榜樣。11.25一役,泛民最終向選民道歉,又強調要聆聽本土派聲音,已經是他們「撐基」行動的一種成功。

至於泛民未來到底能否聆聽年輕人,Nick說,年輕人根本不想回頭,希望尋求一種新的政治力量,但他們的政治代表又被DQ,無法循議會路線發展自己的政治議程,因此不願意參加選舉政治的遊戲,「泛民如果想繼續贏議席,不如轉向尋求與建制派爭奪中間的淺黃、淺藍選民」,Nick聳聳肩,無所謂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