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風聲】建制派區選求生戰 施政報告變民建聯「救生筏」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11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在反修例風暴中轉入直路。「政治市」之下,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近日突然高調打「房屋牌」,促請港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公屋,以解決公共屋短缺問題。
然而,該《條例》一直備受爭議,去年的「土地大辯論」前後,林鄭政府也明示不可任意使用《條例》,反倒是主張公私營合作模式建屋。故此,今次由民建聯預告「亮劍」,著實令人意外。有建制派人士就透露,臨近11月,區選之戰必然會在反修例陰霾中進行,而在反修例運動於社區「遍地開花」,已是既成事實,就算是地區工作紮實的建制派地區人士,也難獨善其身。故此,只有在重大民生政策上,開闢「第二戰場」,建制派方能挽救修例戰的劣勢。

民建聯召開記者會,又刊登報章全版廣告,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大刀闊斧收地興建公屋,解決公共房屋短缺問題。(吳倬安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動用《土地收回條例》問題上,態度一向強硬,去年「大辯論」展開前,她已事先張揚,解釋《條例》「不能夠隨意用……一定要有足夠證明它(土地)有公共用途,有足夠的平衡,不能刻意、隨意侵犯私有產權……」。作為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對使用這把「尚方寶劍」的態度,也一直曖昧,包括劉國勳、陳克勤等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都曾對引用《收回土地條例》,表達過「可能面臨司法挑戰」和「無助穩定私人市場」等方面的擔憂。

不過,在施政報告發表前一個月,高調請願、開記招、又在報章刊登全版廣告,力主引用《條例》收回私人擁有的75公頃棕地填補公屋缺口的,又是民建聯。有建制派中人就承認,踏入9月後,反修例浪潮沒有明顯降溫跡象,而運動支持者早已滲透到社區,如近日的商場合唱《願光榮歸於香港》等行動,均聲勢不低,事態發展下去,就算原本地區工作較紮實的建制派候選人,也可能在區選意外「沒頂」。

有政圈人士分析,於此危急存亡之秋,建制派要走出政治泥潭,必須爭取數量更多、影響更大的民生紅利,方能絕處逢生,因此今次以過往林鄭政府素來不願放手的「土地收回條例」為首個重大突破口,可謂拉開建制派在區選前夕,以「民生牌」反擊的序幕。

事實上,除了倡議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民建聯在其他福利政策亦早已「亮劍」。日前,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區議會(二)周浩鼎等率大批黨員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當局考慮把俗稱「生果金」的高齡生活津貼申請門檻由現時70歲調低至65歲,亦被視為政府配合「成功爭取」的戲軌之一。該名政圈人士笑言,施政報告已變成民建聯在區選求存的「救生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