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引入本地波博彩 培養「香港美斯」不是夢?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東亞足球錦標賽今日(18日)將迎來中港大戰,賽前國足與港隊一樣錄得兩連敗,但無阻這場「例行公事」的火藥味,國足隊長于大寶日前表明必須「拿下」香港。
談起香港足球,過去十年最經典可算是港足在世界盃外圍賽兩鬥國足,引起全城狂熱,惟不久之後又歸於平淡。適逢今年是港足東亞運奪金十周年,當年政府乘勢推出「鳳凰計劃」,資助足總改革香港足球,但十年過去成效不彰,不少人都慨嘆,為何本地波始終「搞唔起」?
本地足球面對的限制相當多,缺乏資金是重要因素。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本月初討論足球發展,多名本地球圈中人包括前港超球員黃耀富、足總董事陳志康等人,均以個人名義支持本地足球博彩合法化,希望刺激球市,究竟這是否振興本地波的出路?
本地足球博彩問題,早在2000年代初推動賭波合法化時已有相關討論,亦是不少足球界人士長年爭取的目標。足球博彩只要配套足夠,可為賽事吸引更多眼球,從而帶來商業贊助、增加收入、吸引人才,反對者則擔心會帶來假波問題,最終議題到今日都未有處理。政府亦以「不鼓勵賭博」為由,迴避了這個相當重要的議題。

資金不足的惡性循環

本地足球發展局限,相信港人不會陌生。硬件而言,《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提到,每10萬人口便應有一個11人足球場,惟現時康文署轄下11人足球場只得62個,以全港七百多萬人口而言並不達標。莫說普通市民難有充足的踢球機會,就連職業球員都可能訓練場地不足,或要光顧「炒場黨」。

但除了土地問題,有一個結構性限制即使有球場都未必解決到,那就是資金。港超入場人數不多(本球季至今平均每場僅771人)、轉播權也不能化為收益,聯賽以至整個足總的商業贊助乏善可陳。翻查足總年報,「贊助、廣告和賽事轉播收入」數字近年浮浮沉沉,2017/18年度僅得477萬,佔總收入僅5%。現時足總的收入,主要來自政府和馬會,政府足球專責小組也承認此情況需改善。

商業贊助不足,連帶球會和球員生計也受影響。個別大牌球隊由於有班主大手投資,球員收入較高,但這些只是少數。而且,單靠班主注資的「老細足球」,其實是一盤回報無保證的生意,一旦班主意興闌珊或其他原因不再「泵水」,球隊就難以維持。以今年港超升班馬流浪為例,班費只有約400萬,要養25名球員,所以要起用不少年輕球員「捱義氣」以低酬金踢球。

球員生計難維持 縱有球王天分亦難發揮

足球員生計難以保障,更難吸引有潛質的球員投身足球或支援他們持續訓練。網上6年前就曾流傳一篇名為「如果美斯在香港出生」的潮文,提到即使有阿根廷球王美斯的足球天份,在香港足球員生計難以保障下,最後都是被家人催逼讀書,才能被埋沒,虛度一生。內容或許有誇張成分,但相信一定程度解釋問題所在。

整體環境限制下,不論是本地聯賽球隊,以至本地足球代表隊,成績都難有突破。現時港隊世界排名為139位,只比2009年上升4位,要殺入世界盃決賽周,更是遙不可及。本地足球打不出成績,球迷觀看本地賽事意欲又會下降,賽事商業價值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阿根廷球星美斯在足球界幾乎贏盡一切個人榮譽,但港人或會想到,如果他生在香港,是否可能有今天成就。(路透社)

球圈中人倡投注本地波合法化

對此,引入本地足球博彩是球圈一項相當普遍的訴求。本地足球的「先天優勢」是時間良佳,一般於周末下午或傍晚開波。開放現金投注,可增加本地波受關注程度,長遠為本地足球吸引更多商業贊助,增加球隊和球員收入,不用只打「班主波」;政府亦可將本地波賭盤規範化管理,另立規例將投注彩池收益的一定比例用於本地足球發展。

當然,開放投注須有足夠政策配套,如打擊假波、防止利益衝突等。例如香港足總自2014年起,已與專門監測賭博盤口的數據公司Sportradar合作,監察可疑盤口防止假波;港人熟悉的英格蘭球壇,當地足總亦明令禁止足球從業人員投注任何足球相關事項,以防潛在利益衝突。

十多年前討論賭波合法化 政界反對聲音大

2000年代初,港府為打擊外圍非法賭波,研究賭波合法化議題。球圈中人包括時任足總主席康寶駒,都以個人名義開腔支持將本地波納入規範,認為這可增加本地波對市民的吸引力,連帶提高觀賽人數、轉播收益等,重回八十年代萬人空巷的光景。不過在那個年代,單論賭波已經極具爭議。反對者一般認為賭波合法化會鼓吹賭風,開放本地波投注更會衍生假波問題,所以政界仍普遍認為未是時候討論本地波投注。

結果政府公布的賭波規範化方案,涉及港隊及本地的足球賽事一概不接受投注。當時民政事務局發言人回應傳媒查詢時亦指,足球博彩規範化的目的是打擊非法賭波,當時非法賭本地球賽投注額不大,故暫時無意將本地賽事納入規範。

香港於2009年曾得到東亞運足球賽冠軍。(香港足球總會圖片)

「鳳凰計劃」徒具其形 羅傑承:投資有回報才有真正職業化

隨著港隊2009年東亞運奪冠後的足球熱潮,政府於2011年推出「鳳凰計劃」,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港超聯賽、加強青訓發展、裁判培訓等,政府分三年注資約6,000萬元予足總推動。其原意是通過頂級聯賽職業化,提升賽事水平,但計劃被指成效不彰,沒有對現時球員生計、場地不足等問題對症下藥。當球圈「老細足球」本質不變,將原本的港甲改組為港超只是徒具其形。

在「鳳凰計劃」醞釀期間,再有論者建議本地足球博彩合法化,曾協助南華2009年打入亞協盃四強的前班主、「羅神」羅傑承指出:「只有足球投資有真正的回報,香港足球才能真正職業化。」他認為以馬會的經驗和能力,相信可駕馭本地足球賭波合法化所帶來的管理問題。而最終鳳凰計劃顧問報告建議中,亦有提到「若在實施嚴密規例監控下,考慮容許博彩本地足球」;足總前行政總裁薜基輔、港隊前教練金判坤,都曾以個人名義支持本地波投注。

羅傑承十年前曾助南華打入亞協盃四強,燃起港人對本地足球的熱情,創下非外隊表演賽坐滿香港大球場的歷史,被網民稱為「羅神」。(資料圖片)

官方指不鼓勵賭博 區諾軒:日本乙組都賭得,為何本地不行?

當時足總官方認為,貿然推出政策或會導致打假波等問題,故決定在職業足球(港超聯)推行至第五季後再作討論。然而,這議題後來被束之高閣,政府沒有再深入研究。2018年7月,政府發表《香港足球總會五年策略計劃–中期檢討》,對於開放本地足球投注更是隻字未提。

該年7月20日的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中,時任議員區諾軒質問為何馬會的足智彩「連日本乙組、瑞典聯賽賭盤都可以有,為何就是本地沒有?馬會投注站經常有些中年大叔在看日本乙組聯賽直播,為何他們不是看本地球賽?」不過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回應指,特區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勵賭博,又指看不到以上建議對推動足球的幫助。

這番解釋實屬似是而非。首先如上所述,開放本地足球投注,與賽事的商業價值是直接相關。更核心問題是,如果政府認為開賭盤等同鼓勵賭博,那根本連16年前的賭波合法化都不應該出現。

況且賭波可能引伸的問題,如病態賭博、假波等,現實上不可能完全禁絕,因為有波必有賭,這是人性,地上不賭地下賭,本港不賭境外賭。所以,目前本地波在香港未有接受投注,但近年香港球圈仍曾爆出零星的假波醜聞。反而,通過刺激球市增加球會及球員收入,可起「高薪養廉」之效,減低球員因薪金微薄受「引誘」的機會。

區諾軒曾質問為何連日本乙組、瑞典聯賽都可以投注,本地足球卻不行。(資料圖片)

足球團結人心 商業價值值得深挖

足球是本港最普及、最受歡迎的運動。數萬人一起在香港大球場大叫「香港勁揪」,看著港隊贏球,更有團結人心的作用。但足球運動需要資金,總不可能永遠等待大老闆注資。增加聯賽的商業價值,令其自行發展才是長遠之道。如果政府真的認為引入投注不可行,就應該深入解釋具體有什麼技術困難、現時到底欠什麼條件,例如是否政府沒有信心監管妥當,但「鼓勵賭博、假波問題」本身肯定不是具說服力的反對理由。

東亞運動會奪冠至今十年,當日為港隊頂入追和一球的「陳七」陳肇麒,亦已步入職業生涯後期。回想他多年前受訪時,曾稱西班牙球星韋拿「踢法似我」,被網民揶揄自比國際球星。但其實這不應該是一個笑話,香港一樣可以產出自家的球星,像日本的本田圭佑、南韓的孫興慜一樣,比亞洲人身份立足國際球壇,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為年青球員提供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

2019東亞足球錦標賽男子組賽程(01美術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