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武打訓練(一):毯子功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賴家俊

文章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京劇所謂「四功」,指「唱做唸打」四種表演形式。當中「打」是指舞蹈性很強的武打格鬥。筆者曾撰文指出,早年香港武打片深受京劇武打元素影響,而現在龍虎武師行中,有些身法要求亦是源於早年京劇的武打訓練。因此筆者不揣淺陋,簡要介紹一些京劇武打功夫。

一個好的京劇演員,自少便要熟練各種功夫,包括「唱、念、做、打、翻(翻筋斗)」,後三項更是自小訓練,才能熟練掌握。其中「毯功」、「腿功」和「把子功」合稱為「三大塊」,是三種主要訓練方法。本文這次談談「毯子功」。

毯子功為京劇武打中對手、腰、腿的動作訓練課程,為防受傷,訓練都在毯子上進行,故有此名。現在部份武術或舞蹈仍保留相關訓練,學員要在毯子上練習翻各種觔斗,毯子功的動作大多以手撐地,或是用腳在地面蹬跳和翻騰。觀眾在戲曲中所見的各種撲、跌、翻、滾、騰、躍等動作技巧便是毯子功。

訓練分基礎功、單筋斗、長筋斗、桌子功和軟毯子功。

 

基礎功

練好在台上打筋斗的基礎。以「拿頂」、「下腰」等多種動作要求為主,講求力量與靈活並重。「拿頂」是頭下腳上的倒立訓練;「下腰」是上身向後仰彎,雙手倒撐的「拱橋」。透過訓練,讓演員形體動作更為協調,增強身體柔軟度,並可以按劇情需要而自如地運動身體。

片段一開始為「拿頂」訓練。

「蹺腳」為旦角其中一種「基本功」,模擬紮腳行走步法。

 

單筋斗

又名「短筋斗」。以「單小翻」、「單前撲」(跳高向前打筋斗)和「單折腰」(打筋斗時腰折起)為主。所有練習方法均有「單」字,指可以單獨練習。單筋功打好基礎後,便能翻筋斗達三、四十次。

基礎功及單筋斗動作。

後空翻動作

 

長筋斗

又名「大筋斗」,即兩種以上筋斗動作結合,要以助跑來完成。不論單筋斗或長筋斗,均要求表演者起得高、翻得穩,翻筋斗起來台毯不會摺起,落地時輕巧無聲。能做到這功夫,才合格!

長筋斗動作

長筋斗中的「跺蠻」

 

桌子功

指「筋斗下桌」、「筋斗過桌」和「筋斗上桌」。「筋斗下桌」即站在桌子上往下過翻騰躍的動作;「筋斗過桌」即翻躍過桌子的過翻武功;「筋斗上桌」即往桌子上面進行翻躍的武功動作。一般是從一張桌子的高度練起,由教師在旁安全防護。隨著技術增進,桌子亦逐漸提高到兩或三張。

片段示範過「筋斗過桌」過三桌表演

 

軟毯子功

屬於撲跌功訓練,要求表演者做出自然的撲跌動作。分三種技巧,第一種是最基本跌撲功,如小毛、高毛、吊毛。以「吊毛」為例,動作要求身體向前,兩臂舉至胸前,左腳向前上,趁勢上體向前俯。身體淩空後兩腿伸直併合,向前翻躍,重點以脊背著地。現在電影圈中的龍虎武師和演員,亦需懂不少這類基本功,如李海生亦有說過自己需要學習吊毛;第二是走跤,即雙人合作的翻筋斗技,如過包、背口袋、蹬加官;最後一種為武丑或短打武生常用「小碎步」,以表示人物靈活機敏、風趣可愛的情格。

「吊毛」這動作可參考片段中0:44示範,片段中1:03示範另一個京劇基礎功,即毯子功中甚考柔軟度的功架「劈叉」(即凌空一字馬向下壓。)

土豆網視頻示範二人配合的「過包」技巧。(00:42)

武丑或短打武生常用「小碎步」示範

洪金寶出道時身型已有點微胖,但身手了得。(網上圖片)

看過這麼多眼花繚亂的武打訓練技巧,讀者們可以想想為何京劇戲班制要從孩童時期訓練學員的武技,因為要不是從小練習,除了身體難以適應外,也不夠時間練習這麼多基本功。學了這一身俊功夫,每個學員出道時便能獨當一面,有實力壓場。這也終於明白,為何七小福出身的洪金寶,出道時身型已略胖,但還是有一身好身手好功夫。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