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心意六合拳之祖:姬龍峰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姬龍峰(1602—1683),本名際可,又名「隆丰」、「隆鳳」,山西蒲州諸馮里尊村人。他為家中次子,祖上本是洪洞大塊樹人,於明初年間遷居至此。由於少時曾習拳棒,成年後便主動投軍效國。據說在隨軍戌邊期間,他遇到了一位李姓的岳家拳師。除學得了基本的岳家拳藝外,還習得了名動一時的「六合大槍」(有關六合大槍的內容,可參考程宗猷的《秘本長槍法圖說》),為日後他的武學體系奠定基礎。

雖然武藝日趨精進,但隨著清兵入關、明室覆亡,姬龍峰惟有解甲歸田。不過他很快又離開了家鄉,並開展了雲遊四方的生涯。有說他是醉心武術,於是遍訪各地名師;亦有指他是要尋找反清力量。姑勿論何種說法為真(事實上兩者並不矛盾),可以肯定的是,姬龍峰確實在這趟旅程獲益甚豐,其中的故事有三:據聞他在陜西終南山遇到了一位懂武的道人,雙方交流過後,他建議姬龍峰將六合大槍的技法融入拳術,一是改朝換代不宜提槍外出;二是「脫槍化拳」之後,能使拳勁更趨銳利,線路變化亦比槍法更多。姬龍峰頓覺有理,於是便日夕研究拳槍合一之法,創下了「六合拳」。

另外兩個故事則與嵩山少林有關。據傳他雲遊時曾經去到河南少林寺,並在寺內居住了近十年之久。其間他潛心鑽研拳學,並將山林野獸相鬥的姿態融會其中,最後竟在少林寺稱雄一時。為了報答寺僧,他將自己所創的武技留予少林,也就是日後聞名武術界的「心意把」。不過亦有相反版本,指姬龍峰是在少林寺學得了「心意把」後,方創出了自己的武術體系。

此事孰真孰假已經從稽考,但少林心意把的動作,確實與心意六合拳頗為類似。而上述的數個故事,也著實反映出心意拳的兩大核心,即承接自明清軍旅體系的大槍技術,以及少林拳系中的象形拳法:

(少林心意把及心意六合拳的視頻,兩者的搖晃動作和步法相像)

 

當然,心意六合拳自有其新穎的理論特色,例如「六合」一名就不單是指「六合槍」,還包含了「外三合」和「內三合」的意思,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以及「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簡單言之,就是心理活動跟肢體動作,乃至呼吸吐納的相互配合(詳情可以參考《丹田這回事》)。這種理論導向對後世的內家拳法影響甚大,而在當時來說更屬罕見。

技藝大成後的姬龍峰最終回到了家鄉山西,並開始將心意六合拳傳予後學。河南洛陽人馬學禮及山西人曹繼武,便為姬龍峰最早收的弟子。其後馬學禮將之傳予了洛陽人馬三陽和南陽人張志誠,是為「心意六合拳南支」,一直在回民間秘傳。近代的心意拳宗師如買壯圖、盧嵩高、解興邦等人,便是這一脈的傳人。

至於曹繼武則在山西,將心意拳教授給戴龍邦,戴龍邦再傳「神拳李飛」,最終成就了近代內家拳的另一大派:形意拳。

1683年,姬龍峰逝世,享年81歲。現時有關心意六合拳的歷史,依然存在很多爭議,例如有人認為心意拳實為達摩或岳飛所創。但這些說法大多都欠缺史料根據,只屬後人偽托。真正有文字記錄的心意拳先祖,還是要數姬龍峰。故此在當下的心意拳流派之間,大部分都奉姬龍峰為創派祖師。今天封面圖上的雕像,便是後人對他所送上的敬意。


主要參考資料:
 王安寶 魏峰。2003。《心意六合拳發力與技擊》。北京:北京體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