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編週記】《銀魂》世界觀中的武士道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各位,我是編輯K。

《銀魂2》真人版近日於香港上映,這套由漫畫改編的作品,故事以日本歷史德川幕府末年為背景,糅合了外星科幻元素創作了一個亦古亦今的虛幻世界,作品情節涉及大量日本文化歷史元素與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故事背景人物不少以現實歷史人物為原型。漫畫《銀魂》雖然被定位為攪笑漫畫,但作者透過各個角色在幕府受外星人操控的時空中,如何作出生活和前路抉擇,探究了日本傳統武士道這個課題,今次便從這漫畫淺談這個涉及日本武術文化的題目。

《銀魂》為日本漫畫家空知英秋於2004年開始連載的作品。故事是江戶時代為背景,外星人(天人)來襲地球並與德川幕府交戰。幕府政府很快認輸,與外星人簽訂不平等條約,成為天人傀儡,幕府更帶頭取締武士階級,而故事便是在這個時代,一群仍保留著武士之魂的主角們如何過著不同的生活。這齣漫畫有多個角色或組織原型自真實歷史,除了德川幕府外,漫畫中「攘夷派」源自幕末的「攘夷派」(不過漫畫沒有明治天皇這一尊王元素)、「真選組」則有部分原型自幕末親幕府武士組織「新選組」等。
 

《銀魂2:規矩是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劇照 5

武士道源起

武士道作為日本武士的思想體系,與各地的思想體系一樣,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其核心精神中隨時代變遷。「武士道」大約起源自十二世紀日本鎌倉幕府成立後,吸取自中國儒學、朱子學和佛教外,並結合日本文化如神道教的精神,是武士階級的道德行為準則。武士透過學習劍擊、兵法和讀書,服務於主君;精神上武士輕生死重諾然,重視人的名聲及道德價值多於物質生活。有人說,日本的武士道原型上接近中國的俠,但中國的「俠」最輝煌的時代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代,而餘輝日落於秦漢統一,君主集權之際,而日本的武士文化,卻在皇室衰微幕權高漲時仍然生生不息,最後成為尊王倒幕的思想源流。而武士道更被指保留了中國先秦「士」的精粹,文武兼備,日本武士需要習劍術、弓術、柔術、馬術、槍術和兵法等,文武雙修輔助主君。

在幕府末年的歷史中,美國培里艦隊叩關,開啟日本對外簽訂不平等條約時代,外侮凌辱,幕府權威日墜,於是開始了西南藩閥的尊王攘夷倒幕運動,武士們本著守護民族尊嚴為己任,希望保衛自己的國家。家傳戶曉的新渡戶稻造《武士道》一書,便被指所闡述的武士道是明治期的武士道。明治期的武士道是先有外國念頭,然後才產生日本近代性國民思想。為了回應外力威脅,建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促使民族精神高揚,維護日本獨立地位的鞏固。明治之前的武士道,由武士與藩主關的私人關係,轉為明治時代皇和士兵的公關係,武士道也轉化為「軍人精神」。(1)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武士

《銀魂》中實踐武士道的不同面向

回說《銀魂》這個動漫,劇中幾個不同的要角均在實踐他們心中的武士道,亦即作品題目中的「魂」。在這作品中,幕府的淪落並沒有天皇這一權威來彌補,桂小太郎和高衫晉助等只為了打倒腐敗的幕府而倒幕,幾個攘夷志士最後亦各走各路。例如桂小太郎是唯一一個在攘夷大戰前後仍舊一心重建舊江戶時代的人物,他要捍衛一個已經不再存在的時代,他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應該看不到這日子再臨,但仍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惜被通緝顛倒流離過日子,也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銀魂》中以主角銀時為首的前攘夷四士。圖片來源:http://bangqu.com/ph4Cy6.html

另一位坂本辰馬,選擇了接受這個天人(外星人)與人類共存的時代,選擇去環遊宇宙,謀求雙方關係調和。在阪本看來,外星人與人類的交流是大勢所趨,若果不想辦法調和雙方利益,戰爭永遠不會停止,人類會繼續苦於戰事傷亡,從大局出發,解決戰爭根源才是守家衛國的責任。

第三位高杉晉助選擇的是非此即彼的路線。自老師吉田松陽被殺後,高杉選擇了用最極端的方式摧毀所有。為了摧毀幕府和天下,他不擇手段與外部勢力結盟,用最暴力方法把敵人毀滅,以復仇作為行動的動力。

主角銀時在漫畫中有一句經典對白:(大約意思)「這個國家會變成怎樣,我才不在乎,你想要,拿去好了。我想守護的是我手邊得到的東西。」則概括了他的武士道觀。在時代變遷中,每一個武人/人民都需接受這個時代,而找到讓自己與時代衝突中的平衡點。
 

時代變遷下的「士」

武士道講求捨利求名,用短暫一生換取一時的聲名燦爛。而在中國文化中,也有講求得功名以盡孝,以聲名來肯定人的價值,可是中國古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以天下為己任」、「學而優則仕」的讀書人在君主無道時安然以退隱來淡出政治,為自己的心落下適處。

而在《銀魂》中,銀時也是一個要為生活營役的人,他並不會為無謂的名聲而作無謂犧牲。在他那年代他無法帶刀了,便用木刀洞爺湖代替;他遇到戰友戰死沙場,攘夷戰事後戰友繼續去重建一個沒可能再回來的時代,他沒有盲目跟從。他以自己的方法繼續生活,過普通人的日子,以自己方法去幫助別人。
 

說到此,令我想起王家衛在《一代宗師》中,以葉問、馬三、宮二小姐和一線天的故事,訴說時代的變遷,武人的價值和生活如何因應時代而變。《銀魂》的作者以幕末為楔子,卻抽離了明治維新一節,讓武士道在故事獨有環境的視覺中,呈現不同的發展,讓讀者重新檢視武士道本質。

在《銀魂》中攘夷四子各有自己的信念和心目中所要履行的責任,以自己的方式呈現武士道精神,而不會輕言切腹了結生命。他們各走各路,有和平派的締結天人和人類的和平世道、有不惜一切摧毀一切的暴力之路、有置個人身死於道外捍衛傳統價值之道,當中,可能有為了身後名聲的殉道者,也有淡泊於名利,盡自己所能做可行之事。
 

在《銀魂》中,松陽老師曾有向學生闡釋過怎麼是武士道。他說「武士道並不全是指對國家和君主盡忠,那是對柔弱的自己的自律,讓自己更進一步強大的意志。只需要沿著自己美好意志的精進,朝著目標前進就好。」

(1)吳宜春《武士與武士道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