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黑殺令》中的「黑奴死鬥」 如何與史實互相交錯?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在電影《黑殺令》(Django Unchained)中,里安納度飾演的白人莊園主,安排自己手下的黑奴進行生死搏鬥,以供他們一幫有錢人娛樂。這個畫面旋即惹起不少觀眾義憤,紛紛痛陳奴隸主義的不仁。

奴隸主義之禍害,乃至黑人遭受到的不公待遇,自然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黑奴死鬥」是否一個大規模出現過的活動,則尚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餘地。今天【武備志】就會以手頭上的有限資料,跟大家分享下「黑奴死鬥」究竟是如何進入公眾視角,以及黑奴在早期拳擊運動中所承受的真實壓迫。

Mandingo Fight
「黑奴死鬥」的常用名稱為Mandingo Fight,出自1975年的著名電影《Mandingo》。它改篇自美國作家Kyle Onstott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在美國內戰其間,一個白人莊園主買入了曼丁哥裔黑奴Ganymede,將他當成自己的拳手,去跟其他黑奴對賽。這部電影推出後,旋即引起了極大回響,並在翌年推出了續集《Drum》。而片中那種至死方休的黑奴搏擊賽事,從此就被稱為「Mandingo Fight」。

值得留意的是,《黑殺令》導演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正正就是《Mandingo》的忠實影迷。他曾在訪談中提到,《Mandingo》是他最愛的電影之一,而他的另一部至愛《Show Girls》,則屬90年代版的《Mandingo》:

Mandingo, which is one of my favorite movies. Showgirls is the Mandingo of the ‘90s
Gerald Pearly “Quentin Tarantino: Interviews” October 3, 2013

雖然昆頓從未言明《黑殺令》是否受到了《Mandingo》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黑殺令》進一步鞏固了《Mandingo》所展開的歷史想象。即舊社會的黑奴全無人權,他們可以任由奴隸主隨意舞弄,包括送上擂台打個你死我亡。


不以死亡為業
然而,這個論調卻受到了不少學者的質疑,耶魯大學專的美國歷史專家David Blight就表示,舊時代的奴隸主並不會隨便以黑奴,用作搏擊賽事的賭注。蓋因黑奴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廉價勞動,或進行人口買賣。倘若奴隸主為了一次半次的賭注,就將自己的「貨物」弄死,他們此前的投資便會血本無歸。

霍華德大學歷史系主任Edna Greene Medford亦秉持相近看法。在她長年對奴隸主義的研究中,她表示不能指此事從未發生,但未見過任何類似Mandingo Fighting的證據:

however, but there were all sorts of things going on in the South pitting people against one another. To the death, I’ve never encountered anything like that, no. That doesn’t mean that it didn’t happen in some backwater area, but I’ve never seen any evidence of it

這個說法留下了一個頗值得深究的空間,即Medford也不否定Mandingo Fighting曾經發生過。問題是歷史的證據表明,Mandingo Fighting在奴隸主之間絕非一項主流活動;就算他們真以旗下的黑奴對賽,也很少是至死方休。因此學者Fredrick Douglas便認為,拳擊和摔跤俱不是黑奴的常規活動;倒是在節慶其間,奴隸主消磨黑奴意志的一種手段:

among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in the hand of the slaveholder in keeping down the spirit of insurrection
Jeffrey T. Sammons是美國拳擊歷史的專家,今天本文的分資料,便是取材自他的這部著作,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R1oMyO

沒有死鬥,也不一定有尊嚴
當然,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黑奴出身的職業拳擊手絕對大有人在。他們或許不會如大眾想像般隨時戰死,但其生活處景著實是充滿著壓迫。以傳奇拳手Tom Molineaux為例,他本是維吉尼亞州的黑奴,據報他的每場勝仗,都可以為奴隸主帶來近10萬美金的收益(當然他們本人的收益就相當少)。後來他以出色的戰績贏得了自由身,並成為了美國第一位黑人重量級選手。

1891年,Molineaux去到了英國,挑戰當時的白人世界冠軍Tom Cribb。最終Molineaux於苦戰下落敗,但他的表現絕對足以撼動世界。然而,沒有一份美國報章願意將鏡頭聚焦到他身上。他的名字與及功勛,要待到超過一個世紀之後,方被人重新認可。

另一個在該時段遭受到同樣待遇的黑人拳擊名將,是Peter Jackson。他是第一個在美國本土挑戰白人的重量級選手,亦曾經跟Tom Cribb打成平手。以他的驕人成績,絕對有資格問鼎冠軍寶座。但白人冠軍Corbett卻多次回絕他的對賽邀請,令他畢生都無法再上一層樓。雖然Peter本人從沒有在公開場合抱怨這件事,但他的傳紀作者David Wiggins卻認為,這是種族主義對他赤裸裸的打擊。

借用史學家Jeffrey T. Sammons的說法,白人素來都視拳擊為他們的專屬運動。特別是當涉及獎金的賽事興起後,拳擊就成為了白人展示智慧、氣概、體格等種族天賦的特殊場所。因此,黑人其實無資格參與這項運動,就算他們表現再好,也難以擺脫黑奴的從屬身份。

Since Prizefighting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some as a true test of skill, courage, intelligence, and manhood, boxing champions have traditionally stood as symbols of national and racial superiority. Consequently, black challengers to white American champions have been perceived as threats to white and superiority
Jeffrey T. Sammons

總結
本文以《黑殺令》的Mandingo Fighting出發,嘗試導正民間對奴隸主義的過分想像,但這並不代表黑奴的真實生活就是比電影更好。剛好相反,就算黑奴無需在擂台上互相殘殺,他們在搏擊運動的發展歷史中,依然面對著許多沉重壓迫。

昆頓曾經在訪談中表示,《黑殺令》的暴力場景根本不及現實中黑奴所承受的百分之一。【武備志】不是專業的歷史平台,無法對此妄加評語。但要肯定的是,即使無Mandingo Fighting,黑奴依然是人類史上一個不能忘記的痛,需要所有人深切反省。

 

主要參考資料:

‘Django Unchained’ Mandingo Fighting: Real Or Not?  

Was There Really “Mandingo Fighting,” Like in Django Uncha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