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星蹤】李嘉:門派套路限制武術發展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入夜,喧囂漸散,在公園角落,昏黃青燈下,兩三人在此練發力推手。一如香港很多功夫班窘況,租金高昂,能持之而恒的學員寥寥無幾,很多師傅要轉戰公園授徒。這晚這群功夫班的導師,是自六歲習武、著名動作演員李嘉。他早陣子因種種原因毅然關閉了武館,與幾位仍然有心的學員繼續在公園一角傳揚武藝。李嘉憑一身功夫加入戲行快二十年,但歲月並沒有磨蝕其意志,戲外仍熱衷學習不同武術,因而有「武癡」之稱譽。

這晚,《武打星蹤》嘉賓李嘉與小記分享他的武術心得。

撰文、攝影:賴家俊

動作演員李嘉(賴家俊 攝)

李嘉自小是李小龍迷,六歲時隨家人赴北京探望外婆,留京期間要求母親帶他學功夫,於是學習長拳,並開始他的習武生涯。先後學過空手道、拳擊、泰拳、太極、白鶴、周家螳螂等多種武術。小記問他,你會覺得自己是哪一派傳人?

「我不會希望做任何門派傳人。門派傳人責任太大,我擔不起!」

中國主要門派都是源自明清時代,李嘉表示分門分派的發展其實是中國武術走向衰弱的表現。中國在唐宋以前,門派未立,根本無套路招式記載,文獻只收錄一些有關境界描述或軍事用法。創立門派和套路,他比喻如當代建立有限公司,要打造品牌,就是要標示自己有何不同特色,這樣反而限制了武術發展。

「一個人慣於練套路,雖然容易上手,但也容易習慣一個模式。若果勤練功夫,練出了勁力,將是你一生所有兼能經得考驗。反而模仿招式,一遇強硬對抗,便有如雞蛋輕敲即碎。」

雖然不贊成分門立派,但尊師重道仍然是李嘉所堅守原則。回顧多年習武經驗,李嘉恪守「守破離」三字:

所謂「守」即學武時聽從師傅教誨,全盤接收;接著要經歷「破」這階段,反思所學,找出適合自己部分,結合過往所學;當所學變成自己東西,便是「離」這階段,走自己的路,走與師傅不同的路。以走雪山為例,若果只重蹈別人足印行雪山是十分吃力辛苦;但若果給你登山工具,你自己走一條新路,這便是「守破離」所涉層次。
李嘉
演員李嘉。(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比較東西方武術特點
李嘉雖然不贊成有門派之分,但接觸了各國不同武術後,他同意有東西武術核心分別。

「很多相對古老的中國武術,雖然門派不同但都相同核心共性,離不開小周天的發勁模式。在武俠小說中,小周天屬奇經八脈中任督二脈,很多人談及任督二脈都談氣,而現實中為何練武之人要通任督二脈呢?」

他以較有心得的南派螳螂拳周家教為例,進一步與西方武術比較。

以西方技擊為例,它們講究左右轉腰發力;東方發力則講究前後轉動,上下壓縮,這便是小周天在技擊上作用。若你不懂上下壓縮,前後轉動,即所謂「任督二脈」未通,你練幾多年功夫也沒用,這便是中國武術的核心。
李嘉

不參與搏擊比賽
大約半年多前,內地格鬥狂人徐曉冬曾在內地武術圈掀起風浪,在他的挑戰下傳統國術實力備受質疑。李嘉當時曾公開向徐曉冬下戰書,小記問李嘉,會仿傚其他動作演員,挑戰擂台比賽嗎?李嘉表示他可以實戰搏擊,但不會參加擂台比賽。

「我不喜歡用比賽侷限自己,因為每一種比賽所設規則正正是弱點。例如以拳擊為例,不准起腳、打後腦和不可由上而下攻擊,那便成為拳擊手的弱點。比賽有擂台限制、有裁判、很多地方不能打。但很多街頭實戰怎麼都可打,可以咬人挖眼,可用一切手段,若果要追求全面性,隨時可以運用的實戰格鬥,便是另一個層次。」

在李嘉心目中,功夫是可用於生活。透過練功夫,對內可以讓自己困難低落時,能帶動身心去跨越負能量,活得更有力;在面對外在敵人,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這一切都是他終生戮力追尋武學之原因。

既然不贊成參加擂台搏擊,那傳統武術在當代應如何變革以便發展?李嘉表示一切順其自然,要消亡的終歸會消亡。他指自己也曾經歷過一個習武階段,刻意畫蛇添足,結果反而事與願違。他以「禪武」二字概括對武術發展,不需坐困愁城,只要注重當下,做好當下便可。
 

而早年參與主持港台《功夫傳奇》,是他武學思維的轉捩點。「拍攝這節目前我還是執於用西方講究的體能打東方武術招式,直到去少林寺,我開始認識了小周天這勁力;在蒙古時看到駱駝的發力,又反思動物為何懂得發勁?是否人刻意做太多事情,反而限制了我們原始本能?例如兩三歲的小兒,若他突然發勁打你一下,可以令人頭破血流,為何這個本能長大後沒有了?」自此,李嘉習武不再看人,亦放下成見,觀察大自然,各種生物的自然形態,讓他更深思武學對他來說是怎麼?

武者要心技體兼備
李嘉早年辦「東方體育會」,課程除了有不同武術外,還會有中國文化、兵法的課程。他認為一個全面的武者,應該是「心技體」兼備,所以對學員有此要求。

只有技術動作,但沒有智慧和心智修練,那只是武牛匹夫。講求『心技體』,健全的武者並不是每次都要動刀動槍,一個人幾好打,去到對戰某個人數終歸會不敵,這時我們便要用智慧,捕捉敵人弱點,善用自己長處。
李嘉

在開武館的年代,因為要向投資者負責,所以有健體、有表演,有各式各樣的武術,大多數學生由其他教練執教。李嘉表示自己親教徒弟不多,要有刻苦練習,所學也不是單單拳腳功夫,自己的教法和體系非為一般香港人接受。

談起開武館,香港租金昂貴已是眾所周知。但李嘉表示,真正最大障礙是當今商業武術展現當道,讓普眾大眾誤以為這些便是功夫。他以功夫片和搏擊比賽為例,大眾以功夫片的誇張動作為功夫,以為搏擊比賽等同實戰。但不知道功夫是修身收心,有效的功夫很多不好看只是打兩三招,習武也不只是單單拿獎盃。很多人帶著這些成見來武館,發現現實不是他所想便放棄,反而是經營武館最大難處。

走筆至此,我發現李嘉為何這麼善於用比喻來解說他的武術哲學,因為他開始了觀察自然、不斷去反思所學、立足於心體技貫通。有習武的讀者閱畢至此,雖然未必人人認同,但或者能讓人感到餘音未盡,對思維有所啟發。

冬來一角內心複雜具挑戰
早年李嘉在戲行任武師,開工經常受傷,又不敢給父母知道,有次更因碎腳骨要做手術,不能再做武師,也讓父母心痛。現在拍戲,雖然多數做奸角或惡人,反而很享受演這些角色。

「在我的世界,沒有絕對忠或奸的概念。多壞多忠的人,在某些人眼中總是會看到反面。」

最近,無線劇集《大帥哥》熱播,李嘉飾演冬來一角,一改過往演出而帶點喜感。冬來一角內心複雜,由富二代淪為流浪江湖,又遭逢父母雙亡,經常要靠笑靠打來掩飾不安和不高興,是他從演以來其中一個具挑戰角色,他十分喜歡這角色,也希望觀眾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