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場】經歷生死無常 鄧達智決心踏上朝聖之路

撰文:01撐場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文:清君

文學即人情,在字裏行間透露自己情志心緒的,最為可貴、最為真摯,文學有三大要求:真、善、美。所以誠實書寫是多麼難得。捧着一卷鄧達智的《星星指引孤身上路──聖雅各朝聖之路》,彷彿也走了一趟洗滌心靈之旅。

書名:《星星指引 孤身上路:聖雅各朝聖之路》(三聯出版)

走「聖雅各之路」的因由,他說得明白:「世事瞬息萬變,誰知可再有明天?」思索超過廿年,再不行動就真的不會行動了。撇除工作繁重的藉口,然後又因為後頸椎重傷手術後遺症,連輕便背囊都無力揹上,歷喪母之痛,再到自己患上結腸癌……今日不知明日事,不能再拖了。」

於是,他毅然踏上這條「苦行的路」。朝聖之路,不論是信道、慕道或無信仰者,踏上這條路或者都是為了得着,從過程裏面或有神的感召,或有意外發現等等……但鄧達智上路,是為了放下。看似很哲學,但有得必有失,而人一生營營役役,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其實是均等的。人的一生,其實都是學習放下,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鄧達智經歷後頸椎重傷手術、喪母之痛及患上結腸癌後,毅然踏上「苦行的路」。(資料圖片)

於是,鄧達智從波爾多走到比利牛斯山,再沿西班牙北部至西北陲,走到聖地牙哥。從旅程當中,他學習到斷、捨、離,一再將行囊捨棄、減少,發現行程當中所需的,比起一些介紹書所說明需要的根本遠為少。獨力走完一條艱難、顛沛流離,耗時十幾至三十天的道路,絕對是身心一大考驗,少點意志力、少點體力都做不到,尋常人愛好旅遊者,又豈會「攞苦嚟辛」?只是這條朝聖之路有近一千二百年歷史,再難走,都被前人走得平坦了,正如魯迅所說:「原本是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本書上篇〈星星指引孤身上路〉去到〈行至裸退時〉,其實已經結束了朝聖之旅,那種心情亢奮或感動,其實很難透過文字描述,如果讀者沒有曾經掏心掏肺為一件事賣力,最後成功的話,那很難想像或者明白:「恨不得將身上所有物事全數裸退,還自己乾乾淨淨本來無一物的本質」這句話的心境。人是光溜溜來,也就光溜溜去,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道理時刻都在,只是什麼時候顯明、什麼時候提醒我們作為人要看化,還得因緣際遇。

鄧達智歷經這麼多關口,生離死別都見過,透過他平滑無鋒,娓娓道來的輕聲細語之文筆,彷彿帶同讀者一同走過聖雅各之路,洗滌心靈,來一趟精神沉澱,只是缺了肉身考驗──如果要現代人靜下來專注看書是一場嚴峻考驗的話,那倒不缺的。

苦行之道的起點法國波爾多。(視覺中國)
朝聖之旅的終點是聖地牙哥。(視覺中國)

書中還有不少題材、感悟分享,留待讀者自己發掘,可是這本書的製作,我還是有點牢騷:用紙的紙質不怎麼樣,有點粗糙,或者要配合苦行之旅,但那種紙料的味道着實不好聞;其次就是編排上,我甫揭首幾篇看,完全沒發現已經跳轉到下一篇文章去──標題的字款和大小,應該再多點心思,而內容篇章的次序安排上,上篇我大抵明白跟行程編次,只是不夠凸顯;到排版樣式設計上,書中偶爾會有「灰地」、仿雜誌式的設計,排版忽爾轉了,文字由一篇整體變成一欄欄,閱讀時忽然有了窒礙,而且這些仿雜誌式排版穿插於文章中間,雖說按次編排合理,換了個版式卻顯突兀,這樣的處理有幾篇,多數講食物,有篇講時裝,有篇難以分類,如果想排版精美點帶點新鮮感,我還是建議將此等當作增補文章,置於「附錄」,亦即跋後(跋即後記)。

除此以外,運用阿拉伯數字及外文的地方頗多,我深明白直排是想讀者細閱,感染文字魅力,但在這些條件下的處理,個人還是傾向橫排,而且通書橫排,更可全書都做那種仿雜誌式排版,更臻精美。

書中講食物及時裝等部分以雜誌樣式排版(筆者提供圖片)

無論如何,讀書、寫作,還是一個清字了得,「清通」可以說是最高讚譽。鄧先生的文字靈性足夠,偶有沙石亦無妨,只因他心靈清通。這本書是一帖良藥,為大家清除雜質,重拾純樸,抽空看看吧。

【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人情練達即文章 鄧達智的朝聖之旅」】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