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秦記】為打敗贏政施輿論壓力? 說說呂不韋的《呂氐春秋》

撰文:煲劇學歷史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上星期,大家都被安心事件瘋狂洗版,連當日有什麽值得關注的社會時事也抛諸腦後,各種批評和小道消息四起,實在不可小看傳媒的威力呢。

「輿論」這東西雖然無形,但力量驚人,早於二千多年前已經有人深明這點,打算著書立説,企圖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這個聰明人,就是食客三千的秦相呂不韋。

翻煲《尋秦記》到第三十三集時看到一個情節,就是由郭峰飾演的呂相爺正設計打倒贏政,在慫恿成蟜叛變事敗後,便從輿論入手,在民間透過「一字千金」活動推廣《呂氏春秋》。由於《呂氏春秋》推崇禪讓制度,散播若君主不賢便應仿效堯舜、推舉有能者成爲下任君主的訊息,希望透過輿論迫使贏政退位。

呂不韋為了自己的政治力量,企圖著書以輿論入手。(《尋秦記》劇照)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此番劇情的確以史實為基礎。《呂氏春秋》為曠世巨著,也是與呂不韋從政生涯中必提的書本,當然要在此好好為大家說說這本的歷史啦! (回想起來《皓鑭傳》好像沒怎麽提過《呂氏春秋》呢)

《呂氏春秋》成書於秦王嬴政登基第六年(有說八年或十年),共26卷160篇。其實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系列,類似清朝的《四庫全書》和今日的《十萬個爲什麽》。如此巨作當然不是由呂不韋獨立完成,而是由他旗下門人集體編纂而成。《呂氏春秋》的内容又是什麽呢?其實裏面就是集合先秦時期各大門派學説,包括儒、道、墨、法、陰陽家,以及其他少聽説的,如推崇嚴密邏輯的名家和重農思想的農家。

現今劇集中,若呂不韋為劇中重要人物,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這本書。(網上圖片)

《呂氏春秋》中的「呂氏」很明顯是指向呂不韋本人,而然「春秋」又何解呢?原來這裏的春秋時代表光陰和歲月,因爲在農耕爲主的年代春秋是兩個最重要的季節,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交替,故此以春秋代稱一年。其實,「春秋」是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大家或許也聽過上古有歷史書籍叫《春秋》,乃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其命名源於上古時期春秋二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朝廷大事亦多在春秋兩季舉行,因此「春秋」成了古代史書的通稱。故此,《呂氏春秋》就更有史書的意味了。

有趣的是,《呂氏春秋》全書共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大部分,當中十二紀是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完全突顯了「春秋」的時間意味。

呂不韋爲何要花龐大的人力物力去製作《呂氏春秋》呢?真如《尋秦記》所言,是製造輿論以推倒贏政之用嗎?說實話,小編是不太相信這説法的。

《尋秦記》中也有提及呂不韋著書一事。(《尋秦記》劇照)
《尋秦記》當中描述此書是為了散播對皇帝不利的謠言。(《尋秦記》劇照)

其一,《呂氏春秋》雖成書於贏政統一天下前不久,那時贏政是近二十歲的青年,有獨立行事的能力,亦正等待時機收拾一直牽制他的呂不韋。然而,《呂氏春秋》由動工到封筆,也絕不可能是一年半載的事(別忘了以前要製作簡冊的工序絕不簡單),反之是極有可能是他在早期廣招食客之時已開始此大項目。其二,《呂氏春秋》匯合各派學說,沒有自成獨立見解,根本沒有可能透過如此繁多論説去達到「打輿論戰」的目的。

那麽呂不韋到底想做什麽呢?或許正如一些學者所言,他旨在提高自己名望。商人出身的他本來沒有什麽資格著書立説,但若要將自己包裝成一如荀子、孟子般有抱負的政治家及學者,就需要點曠世巨作來充撐自己了。別忘了在那個年代,所謂「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十分低賤。他確實需要多點公關手段來包裝自己,增加自己實力。他有的是錢,當然就可以廣招食客幫他這個忙了。

呂不韋邀請各國諸侯學者來閱覽,但凡能改動字者,均可賞賜千金。(《尋秦記》劇照)

書本出版了,但沒有宣傳是沒有人會知道的。於是他舉辦推廣活動,命人抄錄《呂氏春秋》多份並放於秦國首都咸陽的城門口,邀請各國諸侯學者來閱覽,但凡能改動字者,均可賞賜千金。這個故事就是成語「一字千金」的由來,意解文辭精煉、價值極高的文作。

作者簡介:煲劇學歷史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inDRAMA/

網站:https://historyindrama.wixsite.com/home

Instagram:@historyindrama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