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遲到原來係「天性」 學者:有創造力及喜探索者更易遲到

撰文:任意行
出版:更新:

每逢聚會,是不是總有一、兩個人遲到,跟他約會的時間要至少預早30分鐘?近日BBC專題文章引用研究,指出習慣遲到的人其實並非無禮或懶惰,只是「天性如此」,他們大多性格樂觀、喜歡刺激、容易焦慮。而個性的不同,更會影響一個人對時間流逝的敏感程度。

研究指出,較為好勝者對時間的感覺較準。(網絡圖片)

好勝者對時間流逝感覺較準

2001年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Jeff Conte試行實驗,他將受試者分為A型(較爭強好勝、有野心)及B型(有創造力、喜歡沉思及探索)兩種,並讓他們在無任何工具幫助下,憑感覺判斷1分鐘的長度。

結果,A型人感覺的1分鐘平均為58秒,而B型人則要到第77秒才感覺過了一分鐘。對時間流逝的感覺,或多或少亦影響一個人是否準時。

自卑者對自己的作品、工作報告等會較為挑剔,會花更多時間檢查,甚至遲交。(iStock)

自卑者花費更多時間挑剔自己

美國著名博客網站Wait But Why的發起人Tim Urban,在2015年擔任TED演講嘉賓時,自稱自己是一個不守時的人。他表示,不守時的人往往有「打敗自己的怪異衝動」。英國認知行為治療師Harriet Mellotte則表示,較為自卑的人對自己較為挑剔,傾向花費更多時間檢查自己的工作或行為,因此往往未能準時提供報告,亦更易遲到。

美國心理學者Linda Sapadin博士建議與習慣遲到者設定清晰界線,如遲到超過10分鐘就不再等待。(動畫《男兒當入樽》截圖)

建議與遲到者「約法三章」設立底線

文章亦引述美國心理學者Linda Sapadin博士的說法,指容易遲到者有一種「強迫性思維」,他們會不斷思考達成目標可能會遇到的障礙,並通常以「但是」的形式表達出來。例如「我也希望守時,但是我無法決定出門應該穿什麼衣服」、「我開始寫文章,但是我擔心同事認為我寫的不好。」

對於討厭別人遲到的朋友,Sapadin則建議向遲到者闡明立場、設定清晰底線,例如告訴習慣拖拖拉拉的朋友,若遲到超過10分鐘,你就會獨自去看電影。文章指出,此舉可調動積極性,令人察覺需要承擔責任,並主動尋找和解決令其遲到的原因。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