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日本禪意生活:欣賞世間萬物的不完美和缺陷 包括自己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侘寂」是一種生活哲學,《日本美學5-侘寂 素朴日常》一書如是解說:「『侘』是簡單樸素或粗糙簡陋。『寂』,是看見『侘』的美的心境。」簡單來說,就是接受人生中的殘缺、一切從簡為人生觀。
時興「斷捨離」,有時實覺那不符合人性,真可以心無一物,又何用丟棄身外物?反而,近日偶爾翻看的這本書,以「侘寂」為題,說陶瓷、茶道與建築,說東說西,可說是最溫婉又含蓄的另類心靈雞湯。

(《日日是好日》劇照)

若你向來討厭心靈雞湯,卻又想偷偷喝幾口,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留下不完美物件,與不完美事件

比起「斷捨離」,筆者覺「侘寂」那「喜愛世間萬物的不完美和缺陷」更適合處世。時興「斷捨離」、整理術,被鼓勵決斷跟「不合時宜」的物品說再見,相關文章愈讀愈覺不是味兒,心想:「既是最終目標是要拋開執著,為何又要執著於拋棄身外物呢?」筆者不禁反思,不捨得的便不捨,能留下來的,或從不需要完美?

(《日日是好日》劇照)

捨不得,即使是不完美與「沒用」的東西。而「侘寂」的主張卻是,要學會欣賞不完美與粗糙。小至茶道,茶具不對稱也有它的獨一無二,書中寫道:「即使生鏽也有精彩之處。」川上不白則道:「茶的心以淡味為宜,如水滴,不滯不流,無處不居,是品嚐淡味的心。」人生如是,一入塵世,自然骯髒,為何還強求要一塵不染?

(valentinegso_japon@instagram)

面對逝去感情:枝頭上的盛開的花 與地上的花瓣一樣漂亮

「侘寂」的概念,本源於中國宋代的道教,最初,「侘寂」被視為一種簡樸、克制的欣賞方式,但今天,也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當中包括看待無常與變化。

又看過BBC一篇談及「侘寂」的文章,作者Lily Crossley-Baxter寫道這種美學也可見於日本人一些簡單的快樂中,如「花見」。他們在花瓣飄落的櫻花樹下派對、野餐、乘船觀光和載歌載舞。日本人認為枝頭上盛開的花,與地上的花瓣一樣漂亮。我們都平庸,最煩心是感情事,但「侘寂」的生活美學卻教我們,花開花落,也可以是一樣漂亮。

(《日日是好日》劇照)

林夕也在《侘寂》一歌中寫道:

劇情像沙畫演化 記住了每剎那嗎/心裡畫過他 也就有他/沙堆沙 也剩下了沙
《侘寂》林夕

更多日本侘寂、物哀生活美學態度,如何能融入生活之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