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爽 為何不說明?「話中有話」是被動攻擊者 更易殺死關係?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現在的書都很可愛,直截了當,絕不賣弄文筆。例如這本《你不爽,為何不說明?》,把每天在心中問題寫成書,不得不看。

《你不爽,為何不說明?》一書由家庭治療師及心理治療師Andrea Brandt撰寫,提醒這樣的行為其實也是「攻擊」一種,同時提醒讀者自省,別成為一個「被動的攻擊者」。(Priscilla Du Preez/unsplash)

話中有話更令人討厭  小心淪為「被動的攻擊者」

不知各位有沒有一兩位口不對心的朋友或情人,不滿意卻不肯明明白白宣之於口。書中的引言以一對情侶的故事引入,標題「表面上說沒有事,其實心裏很有事」,也似一般網絡的戀人絮語-「當她說沒事,即是有事,萬萬不可掉以輕心!」然而,其實我們不必為難情人。

記得某天跟友人談天,說到女校女子不似坊間誤會,其實都特別直率,有話直說。男友人投訴有時有失溫柔,只因直率或會令人難受,但婉委卻不一定會令對方好受一點。最怕有些人,立志當個有量度的人,卻意難平氣難吞,卡在口喉嚨,吐出來的卻是話中話,卻自以為體貼地婉委,於是一字一句似綿裏針,一不為意,便被刺得滿手鮮血。《你不爽,為何不說明?》一書由家庭治療師及心理治療師Andrea Brandt撰寫,提醒這樣的行為其實也是「攻擊」一種,同時提醒讀者自省,別成為一個「被動的攻擊者」。

以下節錄書中被動式攻擊傾向評量表,你會否也是一個「被動的攻擊者」?

+7

一切只因自卑與無力 會生氣不一定是壞人

Andrea Brandt提醒,情緒沒有對錯,但若轉化成攻擊行為,就一定會損害關係,一定要正視,不然便只會覺朋友情人突然疏遠,卻不知因由。

Andrea指出,人不會一出生就有這種習慣,成長環境對性格影響十分大,要是在童年時父母管教過於嚴格、自卑、害怕衝突與失去,都會令人養成不知不覺「攻擊」別人的習慣。她提醒,第一步就是要肯定憤怒,正視憤怒其實是一個健康、正常的情緒。生氣不一定是壞事,也不代表自己「不好」。事事皆說好反而令人覺得你沒有意見,也不可靠。一但明白自己為甚麼生氣,也就能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做出審慎的選擇。

放到於情人相處上,也是一樣。習慣話中有話,情人要天天猜謎般揣摩你心意,猜不中還要不停承受冷言冷語,光聽也覺這是種折磨。何不省掉心思,我口講我心,情人或反覺你的直率方便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