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博物館】Google新企劃 360度解構Chanel、Westwood時裝文化

撰文:江旻蔚
出版:更新:

時裝令人著迷的地方,不只是說這條連衣裙剪裁好美、那件上衣用料上乘,而是因為時裝往往好像一本當代歷史書,反映當時狀態;更厲害的時裝設計師,則利用天橋作為「反叛」的道路,變成改變現狀的渠道。想要看盡這些頂尖時裝設計師的作品,現在起不用周圍去,Google Arts & Culture的「We Wear Culture」計劃就把它們帶到大家的手機、電腦前,當中更有360度video讓大家慢慢仔細欣賞!

(網站截圖)

Google Arts & Culture自成立開始就跟各地不同範疇的博物館合作,在虛擬世界裏為大家帶來不同話題的展覽;自六月開始,Google Arts & Culture更開放了「We Wear Culture」的計劃,連同近二百個來自各地的博物館、流行時裝品牌、非牟利機構,為大家剖析時裝文化及發展歷史。除了傳統的文字及圖像故事,展覽更加入360度短片,配合旁述,讓大家全方位欣賞及了解展品。

360度時尚美學:由Chanel、Ferragamo、Westwood打頭陣

二十年代,Coco Chanel將「黑」由寡婦穿的顏色變為大眾都爭先要穿的;五十年代,Salvatore Ferragamo利用人體工程學改變stiletto高跟鞋的設計;七十年代,西太后用punk改變時裝界,也叫人關注扭曲的女性美學、氣候變化、人權等社會議題……這些表面上是時裝的發展歷史,但其實只要對照一下世界歷史,就會發覺其實兩者息息相關,因果關係不能切斷。

(網站截圖)

1. 西太后的46年反叛傳奇

Vivienne Westwood爵士本身是時裝界反叛的象徵,將模特兒化身「綠色戰士」、提倡公平貿易;在速食時裝年代,竟叫大家不要買新衫……時裝就是她發聲的渠道;衣服就是她抗議的平台。自1971年開創自家品牌,Kings Road 460號就成為西太后的軍事機地,成就了Vivienne Westwood這個世界頂尖的時裝品牌之餘,更孕育不少政治運動的成品。

(網站截圖)

解放緊身胸衣:重訂女性身形「標準美」

倫敦的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就收集了一件由Vivienne Westwood設計的緊身胸衣,除了將其形容為藝術與時裝的融合,更代表了Westwood反叛而有創意的性格。緊身胸衣是20年代女性的「恩物」,當時盛行法式女性身形,要求女性「應該」要擁有豐滿的胸部及臀部,同時要有纖細的腰部。社會對這理想身形的追求最頂峰的時期,正正是緊身胸衣最盛行的時期。當時女性把胸衣穿在厚厚的禮服下,顯出葫蘆般的身形,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不用多說。時至現代,仍然有不少女性為追求「完美」的體態做出損害自己身體的行為;1990年,Vivienne Westwood就造出了這件現代的胸衣,還精緻地印上法國畫家 François Boucher筆下的《Daphnis and Chloe》,背心吊帶用上古典印花,揉合現代元素,西太后把它由內衣演化成時裝背心;透過「We Wear Culture」,大家就不用飛到倫敦也可360度欣賞這件作品。如果大家有Google Cardboard的話,更可選擇3D模式欣賞。

(網站截圖、gabrielleteare.com)

2. 優雅地實用:顛覆世界的Coco Chanel

Coco Chanel,討厭隨波逐流,擁有巧奪天工的手藝,最敏銳的時尚觸覺,別樹一格的美學;Chanel這名字就是時裝界中「現代」的代名詞。廿一世紀流行boyish打扮嗎?早於二十年代,隨着女權運動的發展,社會開始接受女性穿褲子的潮流;而Coco Chanel也帶頭告訴大家,女生們穿實用的衣物也可以很優雅!就連她自己也說,一生都像把男性衣物設計成女裝。

(網站截圖)

不再只屬寡婦,將「黑色」變時尚

戰後的世界是個很有趣的時期,彷彿大家也害怕了沉悶,都紛紛穿上七彩鮮艷的顏色。一次,Coco Chanel到劇院欣賞歌劇時,看到全場的女性都穿着鮮紅、鐵青色等耀眼非常的顏色,她不得不慨嘆「these colours are impossible」,更立志要把黑色放到女性的身上,將黑色演變成最受歡迎的時裝顏色。從寡婦、勞動階層的衣物,到高級時裝、名門望族的華衣,Coco Chanel成功將黑由「anti-fashion」突變成「fashionable」,彷彿整個時裝界也給她上下反轉。當中的小黑裙(little black dress)更是典範,一條簡約的小黑裙是現代女性的衣櫃常備之物,當初的出現更有份幫忙把女性從緊身胸衣的綑綁中釋放。摒棄禮服的架構,簡潔而修身的剪裁讓女性散發自然美。

(網站截圖)

社會在變,時尚在變

「We Wear Culture」背後的理念是我們穿的衣服其實背後有着重大的意義,反映了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元素,例如古時中國的長衫、日本的和服、印度、南非的布料、瑞士的蕾絲、各族裔的民族服等等,一件衣物可以告訴我們「一疋布咁長」的故事。衣物自人類文明以來就是必須品,「We Wear Culture」亦有探討時裝發展至今的狀態,多姿多彩的現代時裝是好是壞?我們又該如何平衡速食時裝和永續消費?也許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次網上展覽,總能為大家帶來一點靈感。

We Wear Culture - Google Arts & Culture​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project/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