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遊戲】舊時善用地區特點 寨城天台打排球、唐樓最啱玩埋洲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以前只要有社區,就有人玩『捉人遊戲』。」一位伯伯憶述,例如「埋洲」、「麻鷹捉雞仔」、「123紅綠燈」到後來的「糖黐豆」和「火燒後欄」。
當我們習慣在細小螢幕左按右按,玩手機遊戲時,因應空間和環境變化設計的民間遊戲似乎亦逐漸消失。

以往,一幢幢唐樓也可以是小朋友玩樂場所。(資料圖片)

「民間遊戲」是根據每個地方的生活和文化氣息,呈現不同風格,並在民間承傳的小遊戲。它是我們成長的經驗,生活印記的一部份,從簡單平凡的遊戲中,亦反映我們的環境、生活和文化變遷。口述歷史紀錄片《香港民間遊戲》收集60至80年代民間遊戲,大概分成兩種。

一. 就地取材

借電車壓荷蘭水蓋 自製「風火輪」

以往物資較貧乏,惟民生小店眾多,小朋友最愛就地取材。第一種遊戲是社區有什麼就玩什麼。「灣仔以前好多木材店,我們用兩條棄掉的木板,製成木劍,就扮武俠片對打。」住在灣仔50幾年的秀屏說,他們甚至會利用港島特色——電車製成「無敵風火輪」。「有些小朋友會放荷蘭水蓋在電車軌,電車一經過就會壓扁!當然咁危險的事是我哥哥先會做。」秀屏大笑。

在壓扁的荷蘭水蓋(汽水蓋)中央開兩個小孔,再用一條幼繩穿過小孔並打結。雙手拿繩子兩端向外拉直,荷蘭水蓋就能在繩的中央快速旋轉,製成「風火輪」。兩個小朋友拿着自製「風火輪」鬥快割斷對方的繩。「曳啲嘅小朋友,會用來打在石頭,真係擦出火花㗎!」由此煉成真正的「風火輪」。

自製的「抓子」。

十大玩具之首?波子做彈弓最準?

「十大玩具之首一定是橡筋。」片中一位老伯說,橡筋可以玩編星星、當結他彈歌、跳橡筋繩、做彈弓,女孩最愛收藏橡筋,他太太甚至還珍藏一大堆橡筋至今。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玩波子!」另一位老伯伯嘻嘻笑道。當年一班男孩會執石頭做彈弓,以此當「武器」迎戰外敵,怎料旁邊學校的外籍小孩用波子彈弓還擊。「嘩,佢地射波子咁富貴,我地當然由佢地射,然後執哂來玩啦!個陣我先知原來鬼仔都玩波子。」老伯伯歪嘴一笑,說波子圓滾滾,射得準,哪像石頭。

石頭也不是沒有作用。「抓子」(拋豆袋遊戲)是當時頗受小朋友歡迎的玩意。豆袋內可以裝豆或米。「裝米?係好拋,但一定比阿媽鬧。我地會去執石仔。」老街坊慨嘆,簡單的拋豆袋已可訓練小朋友平衝力、反應和手力。只是現在民生店愈來愈少,小朋友難就地取材,自製玩具。正如老街坊反問,「𠵱家仲邊有石仔執?」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玩波子!」老伯伯分享外藉小朋友會用波子做彈弓的「子彈」。

二. 因地制宜

有空間就有遊戲的年代,捉人就最好玩,例如「埋洲」。

石場:捉人最好玩

遊戲命名「埋洲」大概出自船隻泊岸的意思。大家先要議定一件固定物件做「舟」,例如一張木凳或一道鐵閘。負責捉人的就要閉眼伏在「舟」上,由一數到一百,其他人則要趁這段時間躲藏。遊戲不同捉迷藏,要嬴就不可以被捉到,並要盡快碰到「舟」,再大喊「埋洲」。當所有人都成功「埋洲」,捉人一方就輸。

住在唐樓的小朋友,玩「埋洲」即是鬥跑樓梯。體力好的跑到六、七層樓高,捉人那個就會放棄,轉捉另外一個小朋友。住過石礦場附近徙置區的街坊憶述:「石場玩『埋洲』可以玩到夜晚食飯,因為地方太大。後來我哋發明『太空式』,成功『埋洲』的人會手拖手,築起人鏈好似太空人漫遊咁,等其他人更易掂到『舟』。」 

九龍城:天台打排球

老一輩說民間遊戲好玩之處在於場地多變,遊戲更刺激,「各種空間營造不同遊戲規則,玩法好開放,不受任何的環境、物料、空間影響,你想點玩就點玩。」

沒有大空地,小朋友一樣有辦法玩。三位於九龍城成長的伯伯大喊,寨城最流行玩「猜樓梯」。「因為寨城最多就係樓梯,哈哈。」伯伯憶述,唐樓愈起愈密,沒空曠平地玩,就轉而向上發展。「天台打排球、羽毛球。當時寨城好多唐樓並排,兩幢唐樓天台中間掛個網,就打到排球。」唐樓密得可以跨過一個天台又一個天台,走到10多幢樓距離外的天台。

社區仲可以點玩?詳看下集:

街坊分享以前就地取材,用木板自製的波子盤。
以往九龍寨城的唐樓密密麻麻,老街坊憶述可以跨過一個又一個天台。(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