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皇都戲院受Le Corbusier風格影響 值原址保留

撰文:袁智仁
出版:更新:

皇都戲院和閣麟街百年房址的評級,皇后碼頭重置,城市保育討論日多。當中,65載歷史的皇都戲院正被地產商收購,而可能有清拆的危機。古物諮詢委員會在下星期一的會議中,討論有關的歷史評級,唯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列皇都為三級,即是最低級的評級。
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鍾宏亮副教授推斷皇都受建築大師Le Corbusier和蘇聯建構主義建築的風格影響,極為獨特和富歷史價值。他認為要原址保留,並回復原有的雕飾和外牆,復原歷史原貌。

Le Corbusier與皇都

皇都清拆危機早前受到國際專業及保育團體Docomomo International關注,發出「文物危急警示」。本地關注團體活現香港、長春社和Docomomo HK 亦發出聯合聲明,促請將皇都評為一級。Docomomo International形容皇都的建築結構全球獨一無二, 尤其是屋頂桁架結構,反映「這幢建築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中具代表性重要例子」。

除了屋頂,皇都建築也是本地難得的建構主義建築。鍾教授研究皇都1951年的剖面圖,比對1931年建築大師Le Corbusier為蘇聯設計的蘇維埃宮殿(未完作品),發現兩者在構思和風格上一脈相承。

他表示,蘇維埃宮殿是1930-40年代的建築界經典,直接影響戰後,核爆遺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設計。他估計1930年設計皇都的建築師依然在學,所以受到Le Corbusier的影響。

(圖左)皇都戲院的前身(璇宮戲院的剖面圖)(Hong Kong and Far East Builder, Vol.9, No.2, Jul - Sep 1951, p. 22);(圖右)Le Corbusier 設計的蘇維埃宮殿(網上圖片)

建築見證政治

戲院主人是香港影業鉅子歐德禮(Harry Oscar Odell),他父親是俄國的猶太人。鍾教授推斷,主人的出身令皇都受到蘇聯建築的建構主義風格影響,皇都的柱、樑和屋頂的飛拱正是建構主義的體驗。

建構主義的建築本地難尋,因它源自共產主義。共產黨重視會議和集體娛樂的場所,如︰劇院、禮堂和人民宮。建構主義是借建築反映在共產主義下的新社會,將建築內的支撐結構放在外牆或當眼地方、寓意建構新的共產社會,寄予美好生活的盼望。其中最著名的建築例子,要數在莫斯科,由蘇聯Vesnin兄弟的Palace of Labour入圍設計作品。

目前,他研究北角的社區發展,亦包括古蹟對地區的影響。他強調︰「古蹟必須原址保留,不然公眾轉眼遺忘」,「古蹟塑造香港的身分認同」。不只如此,藉著建築可體會前人的集體智慧,也可建立香港的文化和歷史。

一級歷史建築的重要

還記得上年灣仔同德大押的案例,同德雖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但無阻止發展,結果仍被地產商清拆重建。當年發展局回覆民間有過千的反對清拆聯署時,指出只有一級歷史建築才有機會納為法定古蹟,避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