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設計】布辦升級再造 退休車縫師傳承技藝

撰文:蘇健進
出版:更新:

「本地傳媒最擅長為人扣帽子,回收的物料一定是『垃圾』,所以回收者便是『垃圾佬』。『垃圾佬』將『垃圾』再生,令其變身成產品的過程,能令報導變得吸睛,至於美感、實用性和獨特性卻被放置於邊。但我們是設計師,賣的是設計。」這句話由made in sample創辦人Clive的口中說出來,顯得份外擲地有聲。外擲地有聲。

自創「分色」系統 每件都是藝術品

開業以來,made in sample被城中各大小電視台、電台、報紙雜誌爭相報導,只因他們所做的事夠「吸睛」。從室內設計公司回收廢棄的布辦,由專人逐塊布跟據顏色和花紋分類,再依照色系有系統地細分一次。員工中甚至有位專業「分色員」,他會拿著專業設計師用的色譜,為分好的布辦當「品質監控」,如發現其中一籃不對勁,便要重新分一次。這階段既費時又費神,但卻是決定成品美感的關鍵。

將布辦按色譜分色,才能使用。(龔嘉盛攝)
每個坐墊套由人手製作和拼湊,成品都是獨一無二。(龔嘉盛攝)
每個坐墊套會縫上附有介紹車縫師的標籤,讓人知道由甚麼人製作。(龔嘉盛攝)

「只要將分好色的布辦紮好,任車縫師姐姐隨便怎樣拼,都能拼出如眼前般具美感的坐墊套。」made in sample合伙人Terry補充,他們向客人介紹自己設計的坐墊套時,會形容它是用百家布製作,以不同質料、顏色和花紋的布拼湊而成。若由高級品牌製作,成本與售價會因背後的複雜工序變得極高,結果是很少人能夠享受到這漂亮設計。

布碎變綿花 再變藝術畫?
+3
工作室內放著不同大小、顏色的坐墊,部分更只於這裡限定發售。(龔嘉盛攝)
Clive(左)和Terry(右)在一次永續設計分享會上惺惺相惜,共同想出很多用設計物料製作的點子,做生活用品也做藝術品。(龔嘉盛攝)

一轉季 貨物變廢物

Clive當了十年室內設計師,眼見這行每隔幾個月便因「轉季」和「潮流」等理由,丟棄大量狀態幾乎是全新的布辦和牆紙。縱然二人想到將之製成坐墊套和手袋,但依然不足以消化一間公司所丟棄的份量。大眾或以為愈多環保企業出現,本地的排廢量便會大大減低,從沒想過回收量相對廢棄量,只是九牛一毛。

+8

做回收 只能次人一等?

就如上述所提過的「垃圾佬」理論,二人親身經歷過無數次回收後,發現做回收在社會眼中確實次人一等。「丟棄物品的機構心態上大致可分成兩種,一種是施恩者上身,交收時間地點要遷就他之餘,運輸費用當然也得由接收機構支付,對方卻忘了若沒人肯接收,最終這批棄置物同樣要花錢處理;另一種是將『回收物品』與『垃圾』一視同仁,試過運回廠後打開發現除了布辦,還夾雜食物殘渣和其他垃圾,這批受污染的物料當然不能使用,最終只能無奈地棄掉。」Terry說到這處時便顯得有點無奈,更甚是想過向企業收費,減低「中伏」機率。

布料以外,他們還回收了牆紙做成紙袋和信封。(龔嘉盛攝)

永續設計也可以很潮很美

永續設計不只是個口號,而是設計界的趨勢,但很多人卻對此流於表面。他們在購買環保物品時,心理上便等同在做善事、保護地球,沒真的喜歡這設計,更莫說會真正日常使用、推介別人。換個角度看,當永續設計本身沒有足夠的市場價值,企業與產品自然得不到尊重。

「瑞士有一個製袋品牌叫FREITAG,焦點將廢棄車軚回收再造成不同袋款。車軚質感和原身污漬令其外型變得非常有格調,有部分款式甚至賣斷市,價錢被炒高一倍。世界各地愛好者還會自發組織群組,交換產品資訊和集體訂購。」Terry直言自己就是其中一位狂熱愛好者,他希望有天made in sample能跟FERITAG一樣,人們是由衷地愛它的設計和理念。

部分牆紙的底面有膠包著,令紙袋成品既企身又防水,非常好用。(龔嘉盛攝)
信封設計十分精緻,收藏或送禮都一流。(龔嘉盛攝)

跟大部分社企一樣,Clive與Terry在營運過程中遇到不少難題,比如初期他們面試車縫師時,人們一聽到要「拼湊」百家布,便說要收很高價錢,甚至拒絕加入,現職的十多位車縫師,全由他們從四方八面逐個招募累積而成;營運企業從來絕非是設計師的專長,幸得介紹下,參加了星展銀行的「星展社企導師計劃」,導師教導他們為made in sample思考未來五年、十年的業務規劃;除此又與他們分享擴充規模時要注意的事,將來要消化更多廢棄布辦與牆紙,必先要擴大團隊,優化製作流程,當然,還要令大眾真正喜愛made in sample的出品。

了解更多Live Kind社企故事:go.dbs.com/hk-live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