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電話亭冇人用建議拆除 區議員倡「增值」:同時代一齊進步

撰文:徐嘉蒓
出版:更新:

不知由何時起,電話亭已是街道上的一道風景,與電燈、電箱、垃圾筒一樣,「總有一個喺左近」,卻當要確切說出它的位置時,又會毫無概念。它的存在見證時代變遷:香港在1996年至2001年間曾有逾1萬部公共收費電話機,當時的流動電話普及率不過是人口的兩成至六成;到2017年,普及率攀升至238%,公眾電話機只剩下3,147部,當中有1,562部在電話亭內。
20多年來,大家由排隊投入1元硬幣用公眾電話5分鐘,變到現在人人也有1部、甚至2部手機在手,完全依賴流動數據上網、打電話、發訊息。那麼誰還會走入電話亭呢?可能只剩下遊客打卡、市民避雨、白鴿歇腳之用……
隨著政府在2017年開展對公眾收費電話機數目的檢討,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自今年3月起開始諮詢區議會有關電話亭電話機的意見,並建議剔除使用率極低的電話亭。難道電話亭的結局只有去或留兩種選擇?又可不可以換個方式,繼續服務市民?

這個被通訊辦建議剔除的電話亭並不阻礙地方,只是使用率太低,街坊有緊急需要也會去旁邊24小時運作的保安更亭求助,不會使用電話亭。(歐嘉樂攝)

在電話亭充電、上網、增值八達通?

其中一個被通訊辦建議剔除的電話亭,位於荃灣區青龍頭豪景花園商場外。這個配置無線上網功能的電話亭在2015及2016年間,每日平均收入不超過1元。有居住屋苑30年的街坊表示,他從來未曾使用過該電話亭,認為早已完成其「歷史任務」,贊同拆除:「唔拆既話仲可以做啲咩?你諗到你話畀我知。」

這個問題另一位居民卻能交出答案。28歲伍顯龍自出生便在豪景花園居住,3年前出選屋苑所在的區議會選區,並成功當選區議員。對於拆與不拆電話亭,他在Facebook上諮詢網民、居民意見,更主動提出第三個選擇——延續及多元化電話亭的服務。

伍顯龍認為政府就公眾電話機檢討諮詢時可行多一步,在討論中加設改建的選擇,而不止限於保留或剔除。(歐嘉樂攝)

這個建議不完全是忽發其想的。伍顯龍在香港大學修讀建築系學士及碩士課程,5年來所累積的知識以及之後在建築公司的實戰經驗,讓他習慣在思考問題時多想一步——不止是「Yes or No」,還要想「How」。「呢舊野(電話亭)出現喺呢個地方,除咗拆咗佢,當冇事發生,係咪仲有其他嘢可以做?」

他認為只要善用現有建設,如鋪設在地底的電線和光纖,稍作調整,便能與時代一起進步。例如,在硬件上,他提議電話亭新增手機充電功能,因為他相信現今世代在危急時所需要的不再是一部電話,而是電話有電。而當電子貨幣愈漸普及,他提出電話亭最少需設有八達通收費,「其實我入去用電話亭都覺得好麻煩,點樣搵個一蚊銀出來呢?唔好講一毫子,連銀仔都愈來愈少用。」在此之上,又建議加入八達通增值服務,方便居住偏遠地區、附近沒有便利店的市民,兼為行人、乘客提供多一個的選擇。

在訪問當天,伍顯龍用通訊辦應用程序測試電話亭無線上網的速度,不論上載或下載表現均不太差。但他說在此之前曾經試用過,網速很慢。(歐嘉樂攝)

縮細電話亭 提供便利上網服務

在軟件上,營辦商香港電訊(HKT)目前為935個電話亭裝有無線上網設備,免費供人使用,但伍顯龍曾經測試過,認為網速太慢及操作麻煩,建議改為短暫按量收費服務,「例如我要用十分鐘,走埋去㩒,嘟個八達通即刻可以做到想做嘅嘢。」

電話亭的存在,其中一樣被人詬病之處是「阻定」,有不少人向通訊辦投訴電話亭佔據街道空間,阻礙行人通過,建議全面取締。伍顯龍參考美國紐約及德國的電話亭例子,認為電話亭可以縮至路牌般大小,不一定需設有蓋頂、三面圍封,只要在頂部簡單加裝一塊玻璃,就能遮雨、擋太陽,兼騰出街道空間。「形狀設計可以解決𠵱家阻街嘅問題,係可以探討嘅, 唔係一諗到個亭,就一係要、一係唔要,我覺得可以多變化啲。」

伍顯龍以往也未曾用過電話亭電話機,在訪問中實測通訊功能,「冇壞,收得幾好。」(歐嘉樂攝)

電話亭冇人用 每年補貼2千萬

變化還可以在營運上。香港電訊(HKT)是現時唯一提供電話機服務的全面服務供應商,在2014年及2015年,3,000多部的公眾收費電話機中,約56%每日平均收入不多於1港元,根本無利可圖。根據《電訊條例》條例下的全面服務補貼制度,30家固定和流動服務供應商,包括香港電訊本身,需共同分擔公眾電話所需成本,每年因而補貼高達超過2千萬元。

「全面服務責任」
在由通訊局發出的綜合傳送者牌照規定下,香港電訊需履行全面服務責任,即確保本港境內人士獲得局方認為是合理地可供使用的良好、有效率和持續的「基本服務」,當中包括提供合理數目的電話亭電話機。
而在《電訊條例》第35B條設立的全面服務補貼制度下,固定和流動服務供應商,包括營辦商本身,需共同分擔在全面服務下提供的公眾電話所需費用。在2012至2014年度,電話機服務的全面服務補貼費分别為2,720萬元、2,760萬元和2,160萬元。

為了減低業界將補貼費用轉嫁給本地固定和流動服務用戶,通訊辦展開檢討,旨意將公眾電話機數目減少至合理水平,當中特別針對剔除使用率極低,即每日平均收入不多於1港元的公眾收費電話機。

「市民唔用所以唔想再補貼,單一角度上係合理,但如果你宏觀咁睇,係要諗點樣去蓬勃?咁唔應該移除,應該提升佢。」目前礙於地政總署批出的集體牌照所限,電話亭不可賣廣告,伍顯龍認為可增加商業元素,容許賺取廣告收益代替業界補貼,以免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種種建議會否令電話亭變得商業化,伍顯龍相信恰到好處的的商業化對社會有好處,「原則上希望個件事(電話亭新功能)賺到錢,因為賺到錢佢先會持續,持續你先會用到。」

沒有人用的電話亭成為了收賣佬的「店鋪」。(歐嘉樂攝)

諮詢區議會 建議剔除低使用率電話亭

通訊辦在2017年6月開始,分兩階段進行公眾電話機數目檢討。首階段針對設於醫院、康樂及消閒中心、大學和政府部門等的室內電話機,目前已完成諮詢相關場地擁有人,並決定剔除35%的室內電話機。

第二階段則針對設於公共街道上的公眾電話亭電話機,通訊辦自今年3月起諮詢區議會意見,至目前為止,已先後諮詢了沙田區、中西區、大埔區、葵青區、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荃灣區,合共7區區議會。通訊辦會先向區議會提交文件,初步建議從全面服務責任中剔除使用率極低的電話亭電話機,當收集地區意見後,再作最終修訂,並通知香港電訊結果。當中沙田區、中西區、大埔區已完成討論,得出最終剔除決定。(詳見下表)

通訊辦已先後諮詢七區區議會,有三區已得出最終剔除名單。通訊辦預計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諮詢工作。

首提「電話吸煙亭」 區議員:值得一諗

伍顯龍所屬的荃灣區議會,在7月的大會上已討論公眾電話亭檢討。當時席間大部分議員集中討論在所屬選區的電話亭應該清拆或保留,鮮有人提出將電話亭「增值」的建議,伍顯龍是其中一位提出探討電話亭功能,而另一位則是曾經提出「沙灘限奶令」的鄒秉恬。如果說伍顯龍的建議貼地,那麼鄒秉恬的想法則天馬行空。他在席間提出要將電話亭改建成吸煙房,建議過往未曾有人提及過,當場引來不少議員嘩然。

鄒秉恬指出,吸煙房的構想是參考自南韓機場及交通候車處的設施安排,強調不是針對吸煙人士而提出。(徐嘉蒓攝)

鄒秉恬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本港政策不鼓勵人吸煙,卻沒有好好規劃配套,令很多人走到商場出入口、天橋、主要街道上吸煙;而將位於人流較旺、較多人吸煙的地區的電話亭,加建成備有空氣過濾器、按分鐘收費的吸煙房,對煙民和非煙民都有好處,「可以同其他唔鍾意吸煙嘅人有好好嘅分隔,空氣會好啲,又可以防止吸二手煙。」

他表示現今電話亭幾乎荒廢,卻偏偏仍有其緊急需要,而保留電話設備下的吸煙房,能夠將空間物盡其用,「將原有服務變成常用」。鄒秉恬認為建議可行,但最終決定要視乎營辦商及市民的反應,他旨在提出討論,「如果你連提都唔夠膽提,就唔好走去議事論事,唔好走去走議會,我不嬲唔怕人哋嘅講法。」

如果電話亭不改善現有服務,不論是去或留,它的存在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歐嘉樂攝)

HKT擁最終決定權 改建需政府批准

會議上通訊辦代表、市場及競爭科主管楊敬恆表示,會綜合各區提出為電話亭「增值」的建議,如加入充電及電腦功能等,提交香港電訊考慮。而首次提出的吸煙房建議,楊敬恆指亦會通知香港電訊。但他強調,電話亭受地政總署發出的集體牌照規管,限制所提供的服務,如要改變用途,需得到地政總署的批准。而假如香港電訊對增加電話亭功能有興趣,要向通訊辦提交建議書,當局會與各政府部門跟進及協調。

公眾收費電話機檢討預計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若通訊辦最終決定剔除某部分公眾收費電話機,也不等於一定會拆除。因為香港電訊仍可按其商業考慮,選擇是否保留,而如果決定保留,就需自行承擔繼續運作及日後拆卸所需的費用,不會獲得任何全面服務補貼。而只要香港電訊符合規定提供服務,通訊辦亦無法定權力要求拆除電話亭電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