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之歌.有片】創作人為大埔寫一首曲 歌聲導賞行香港

撰文:袁智仁
出版:更新:

國家有國歌,學校有校歌,地區有否自己的歌呢?出世在大埔的創作人徐嘉浩(Kevin),最新作品《東隧》首盡打工仔辛酸,寫在北角沒有下班的上班族,受網民追捧。他酷愛本地的故事,除了《東隧》,亦創作不少社區歌曲,跳躍的社區影像配合輕快歌聲細述地方之美。

Kevin用歌聲介紹社區。(受訪者提供)

人人都知社區之好

外國留學的Kevin表示本地寫地方的歌曲不多,較著名是《喜帖街》和《山林道》。他愛用英文寫歌,「香港製作音樂,令世界各地藉音樂明白香港各區的特色。」他愛社區,寫過《九龍城》、《蘭桂坊》、《深水埗》和《大埔》命名的歌曲。

每首歌都是他的社區導賞,《九龍城》唱出老區的美食天堂,南亞、日本、泰國和潮州的佳餚,順道欣賞九龍城的風光,目不暇給;《深水埗》中的歌聲則滲出對草根社區的關懷;鴨寮街、快被清拆的棚仔布市場、米舖,工人勞動和大排檔的景色,在聲音中恍如一一呈現眼前。

他坦言聽眾期望聽社區主題的歌,常常問下一次寫甚麼區,而以社區為題的歌曲迴響都比較多,當中最好反應的要數《大埔》,Youtube有超過四萬次點擊。

 

Hey come back to Taipo, get on a mini bus , and just in 22 minutes, you'll find your way...Hey, back in Taipo
《大埔》
大埔谷群組內的橫額原來來自《大埔》的MV。

大埔人唱出大埔之歌

短短四句歌詞道出Kevin心急回大埔的心情,MV伴着太和橋、小公園、三門仔,快樂的歌聲。

擁有10萬會員的社區面書群組──大埔谷,組內的橫額原來來自他的《大埔》的MV。他憶述︰「當時大埔谷只有5萬人,《大埔》的MV首先谷內發佈,會員大讚瘋傳。近日不少人入太和橋拍鳳凰木,群組又再重新瘋傳MV。」他說大埔人好熱心,會問為甚麼不在某個地方拍MV,很多意見。

「不少50-60歲的網友,留言說聽完《大埔》,想起小時候,感覺好深刻。」亦有人說「搭紅van 聽你首歌」,他會心微笑。

在大埔長大的他,對「家鄉」特別偏心,「好舒服,空氣清新,行山、踏單車、過海都好。多年都不變,不想將來大埔如沙田和上水般遭逢巨變。」

 

從保母到創作人

80後的Kevin在外國大學就讀藝術歷史,畢業後,回港任職3年幼稚園教師。工作雖然不是所學,但他賺到餘閒,堅持創作音樂。之後再任一年餘保母,近兩年終於下定決心,當全職音樂人。

他笑言︰「我意志力強,經濟上很辛苦,但精神獲得家人和朋友支持,收入都足夠為火炭的工作室交租 。」

工作之忙,生活之累,他銘記於心。倦、乏,也捱得過,難怪《東隧》講打工仔之苦入木三分。香港作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城市,追求夢想,為何這樣艱難呢?這是誰的競爭力呢?得益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