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常人語】在皇后像廣場冒雨創作 菲藝術家:香港太多刻板印象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菲律賓藝術家Alma Quinto參與CHAT六廠駐場藝術家計劃,在香港逗留3個月,與菲傭合作創作代表自己的小布偶,放置於皇后像廣場銅像下,Alma:「菲傭為家庭付出也是英雄,她們在港數十年,每周在皇后像廣場,為何她們卻是被視而不見?」
上周日天氣轉冷,冷不防來了一場滂沱大雨。六廠的搞手們也問Alma,要不留守「香港菲律賓人社區中心」。Alma卻堅持到皇后像廣場,冒雨把布偶放在皇后像的雕塑前,她們無懼作品被沾濕、全身濕透,承受雨水一小時之久,卻笑得開懷。Alma執著、堅持,她說:「裝置放在展館和皇后像廣場,意義完全不同。」
攝影:朱潤富、陳芷慧

她甫到廣場,看見外傭如蟻般坐在街上,「起初我覺得好羞恥,但後來我才發現她們根本無其他地方可以去。」(朱潤富攝)

被入境人員質疑身份

菲律賓藝術家Alma Quinto來港入境時,入境職員看見她黝黑的面孔便疑惑,著她進房查問一番,她便拿出繪畫本去證明自己的身份。街上遇見的外傭都以為她是「姐姐」,「在香港,我沒感受到被歧視,只是認為社會上太多刻板的印象。」外傭對她說:「你來香港,一定要去皇后像廣場。」她甫到廣場,看見外傭如蟻般坐在街上,「起初我覺得好羞恥,但後來我才發現她們根本無其他地方可以去。」然後,她翻查「皇后像廣場」的歷史,知道現時廣場黑色的銅像是銀行家昃臣爵士。而自90年代起,皇后像廣場每周日便成為外傭休憩的地方。「我希望外傭從銅像認識香港的歷史,才懂得如何在這地方自處。」Alma說。她希望外傭認識自己的權利,為自己去發聲。皇后像曾是遊行集會的場地,今次Alma帶領外傭的創作,亦是一個無聲的示威。

Alma:「菲傭為家庭付出也是英雄,她們在港數十年,每周在皇后像廣場,為何她們卻是被視而不見?」(陳芷慧攝)

冒雨堅持皇后像廣場創作

在皇后像廣場創作的工作坊,其實不順利。下雨,廣場內的外傭都已佔據有石屎檐蓬的位置,剩餘些少的空隙,大家都用來置放紙箱,避免沾濕溶爛。Alma與菲傭無視雨水,用布包好紙相作展示台,場面狼狽混亂。除了天雨,還受康文署保安的驅趕。創作者站在銅像下與作品合照,其實只是短短的15分鐘,但Alma認為那是必需堅持,因為菲傭不會到藝術館去,創作就會失去意義。她們站出來的自我展示,雨不能擦去她們的存在,對社會、政府的漠視提出控訴,這是Alma想達到的充權目的。

+3

受雙重歧視的跨性別菲傭

創作布偶,讓外傭有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過程。Alma:「創作的關鍵,是讓她們創作一件可以代表她們自己的作品。」有趣的是,全部布偶都是「女兒身」,除了跨性別菲傭Marrz Balaoro要求Alma為他做一個男的布偶,更於布偶的頭上大字縫上「Transgender(跨性別人士)」一字。Marrz青春發育時,胸部長大成小山丘,她把自己胸膛揼瘀成一片紫。她的母親知道了,摟著她。但來到香港成為外傭,卻受「雙重歧視」,「他的僱主認為他對兒子會有不良影響。」後來Marrz更組織同性傭工支援中心。

除了Marrz,創作布偶者還有曾獲《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獎項的Joan Pabona、環保時裝設計師的Elpie Malicsi,她們對生命追求的熱情,應該被看見的。

點撃連結詳看Elpie Malicsi的故事:

【菲常人間】離家半工讀大學 60歲菲傭當環保設計師:為證明自己

有部份菲傭表達希望假日可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姐姐是外傭:女兒無法面對母親,離家出走

Alma向來從事女性充權的藝術教育,關注外傭議題,除了因為她們是同鄉,更因為她的姐姐亦是外傭,曾於香港工作多年。姐姐比她大三歲,但當年姐姐離家,Alma沒有哭,「我家姐是一個很強大的女人,而且很獨立、很dominant,我不是與她特別親近。」但她記得,當姐姐女兒30歲時的時候,姐姐回鄉去,在家門上前把女兒擁入懷中,女兒卻動也不動,僵硬似的。「我目睹一切,我心裏哭了,媽媽與女兒的關係完全崩壞,疏離。」歡迎她姐姐的,竟然是多年沒見的家犬:姐姐的女兒在成長中,無法原諒母親離她而去,理性與情感的糾纏中,女兒無法面對親人,離家了。

菲傭願望:只想好好睡一覺

Alma從事藝術治療教育多年,喜歡讓服務對象以布料創作。今次工作坊中,她著菲傭以「你的假日會做什麼?」為題,以布料來創作,同時表達心中的願景。菲傭們一個不約而同的願景:假日可以睡覺。照顧嬰孩的菲傭,每天只睡3、4小時;亦有人要獨力打理4500呎的房子,從早上六時工作至晚上十時;亦有人周日外出前,五點起床便先要帶狗去散步。菲傭Joan說:「我盼望可以有兩天的假期。」

菲傭分享自己創作時,激動起來,說:「中心圓形代表我自己的心,每早醒來,我都好感恩仍然有氣息。外面的四方形有缺口,因為我的生命實在太多爭扎。」(陳芷慧攝)

她們的創作,在技巧上是稚嫰,但她們的創意、想像、表達的深意,卻教人讚嘆不已。如菲傭Vicky,她的畫以大頭針象徵生活的痛苦,「但我相信只要我走下去,最後也會有豐盛的一天。」又有一位菲傭,她解說自己一幅抽象圖形的作品:「中心圓形代表我自己的心,每早醒來,我都好感恩仍然有氣息。外面的四方形有缺口,因為我的生命實在太多爭扎。」她才剛說了一句,還未說到自己的故事,便激動起來。因為她們經歷煎熬,淚水才早已螫伏。後來一位菲傭分享時,高歌一曲「Greatest love of all」時:「Everybody searching for a hero / People need someone to look up to」;「Let the children's laughter remind us how we used to be」菲傭們和唱著,一字一句都撼動人心。

創作是充權過程

Alma說創作結果不重要,過程中的分享才是關鍵,這是一個治療,同時是充權的過程。她又說,繪畫需要很多技巧,但手作的過程更讓她們集中感受自己的內心,而布料的質感讓人感到温暖。同時,布料可以不斷重用,更有一層深意:「讓生命持續下去。」

Alma以往亦曾服侍災後倖存者、性工作者、街童、家暴受害者等社群。2013年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Alma跟倖存者上藝術治療課,「一位參加者跟我說:『我想回家,我累透了。』但最後她選擇留下來。」,又曾有一位性工作者,在工作坊上一直沉默不語,到最後竟願意說出自己的經歷。「這正正是藝術能夠讓人康復。」

「當她們充權時,我也是充權了。」
Alma Quinto

Alma雖是藝術家,但她並不認為自己比外傭高等,「我去年也經歷很多艱苦時刻。」外傭有能力儲錢回鄉建屋,Alma去年才向銀行借貸建自己的房子。可惜,在香港期間遇上山竹,在菲律賓的家受颱風破壞,她過千本書籍毀於一旦,「我一直希望可以做一個社區圖書館和藝術空間,盼為倖存者帶來希望。」

駐場計劃: 艾瑪‧昆托的開放式工作室
2018 年 12 月 2 日至 2019 年 1 月 6 日(逢星期三至日)
地點: CHAT 六廠
*免費入場

非牟利藝術中心 CHAT 六廠為南豐紗廠保育項目的一部份。
南豐紗廠位於南豐紡織昔日在荃灣的廠房原址,
並將於 2018 年 12 月隆重開幕。
CHAT 六廠所策展的全新項目將涵括一系列多元化的計劃及活動,旨在透過當代藝術、
公眾參與及集思廣益,重新檢視在香港內外的紡織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