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社區支援不只跑數增宿位 住宿、暫託服務未能回應需求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下月,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將檢討為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的支援,包括日間暫顧、宿位等服務名額。
根據 2017/2018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政府將增撥一億七千六百萬元,提供住宿照顧、日間訓練及職業康復服務,並預留盈餘中的三百億元,用作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政府亮麗的數字看似有助編織完好的保護網,但回到社區,為何仍然未能對應他們的訴求?
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成員李芝融道,政府這麼多年來只是追趕數字。「即使政府掌握了全盤數據,但落到社區的資源仍然分配不均。」

李芝融的女兒於半年前離世,他仍積極協助其他同路人。(資料圖片)

李芝融的女兒彥汶患有嚴重智障,於去年七月不敵病魔離世。女兒在生時,李芝融跟社工積極協助同路人,如今女兒不在人世,他仍密切關注智障人士的社會福利。他翻開早已準備的數據,點出現時嚴重弱智人士宿舍的平均輪候時間已高達七年。

  2017至18年度 輪候時間
中度弱智人士宿舍輪候人數 2247人 11年
嚴重弱智人士宿舍輪候人數 2494人 約7年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李芝融的女兒彥汶患有嚴重智障,於去年七月不敵病魔離世。(受訪者提供)

李芝融稱,普遍家長的心態處於兩難——希望親自照顧子女的同時,亦擔心年老後身體難以負擔照顧的工作,於是早在子女上學前已開始輪候宿舍。「當排到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又七上八落,覺得太早放棄自己仔女,但放棄再輪候的話又會排好耐。」

輪候宿位的時間漫長,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於去年7月的會議提到,政府理應盡快訂下長遠目標,減省宿位的輪候時間。然而,相關官員仍以各種原因推卻。

李芝融翻出政府文件,他說政府掌握了全面的數據,卻不能對症下藥。(柯詠敏攝)

 暫宿暫託名額從缺

宿位短缺的問題非朝夕之事,李芝融說於官員眼中,家長只顧及宿位多寡,但他回想過往接獲的查詢電話時,家長的首個問題往往是「區內有沒有支援服務讓他們在家照顧?」

按社會福利署資料,為弱智人士而設的社區支援服務有多達十項,如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住宿暫顧服務等涵蓋緊急暫託、康樂、家居照顧支援,讓照顧者有喘息的空間。單看社署編織的保護網,看似有不同服務承接弱智人士及照顧者的社區需要;但李芝融帶我們進一步細看保護網,服務裡的破口無所遁形。

作為照顧者,李芝融說日間暫顧、暫宿以及緊急暫託服務均是十分重要,好讓他們在繁重的照顧工作有休息的時間。然而,日間暫顧服務的名額有限,並需早一個月預約。社署網頁顯示,截至去年2月,全港日間暫顧服務的名額僅有148個。與2500名尚在於社區輪候宿位的人士相比,服務提供率不足一成。

除了日間暫顧,李芝融說能夠過夜的住宿暫顧更為渴市。他解釋,當家長接走舍友後,院舍只會騰出部分宿位作暫宿用途,如5名舍友回家,只會騰出1個位置作暫宿,避免舍友突然回來而出現尷尬情況;加上部分家長不願意他人使用子女的床位,種種原因令住宿暫顧的需求十分緊張。

以嚴重弱智人士的暫宿服務為例,2017至2018年度全港僅有98個住宿暫顧服務名額,連續三年沒有增長。「但社署會告訴你,現在有幾百個住宿暫顧名額。因為他把各種殘疾類別的院舍混在一起,但嚴重智障所需的照顧,一般院舍根本不能做到。」

根據社署網頁,截至2018年3月,本港共有295個殘疾人士住宿暫顧服務名額。

殘疾人士宿位短缺,但李芝融說家長最希望能夠在家照顧,所以社區支援極為重要。(資料圖片)

地區資源分佈不均 

「社區照顧」談論多年,李芝融稱勞福局早已明瞭社區支援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家長反映,他們需要跨區尋找資源。根據2018年3月發佈的《社聯政策報》,九龍東的殘疾及長期病患的人口比例最高,佔當區的住戶人口32%,即約46.2 萬人。然而,黃大仙及觀塘合共僅得9間機構提供日間暫顧服務,名額只有19個;而新界東的殘疾及長期病患比例佔25%,但單是沙田區已有24個日間暫顧服務名額。「東涌近年剛開始智障人士服務,有家長特地前往港島區或新界找服務。」

2017至2018年度的《財務委員會》文件,列舉出全港嚴重弱智人士宿舍申請人的地區分佈,當中黃大仙及西貢的申請人數為最多,有304人;而中西南及離島的申請則有157人 (詳見下圖)。黃大仙及西貢的申請人數多逾一倍,但院舍名額則比中西南及離島少近六倍。

縱觀施政報告、《財務委員會》文件或社署等資料,李芝融認為政府能全面掌握殘疾人士的相關數據。可是,當區理應能按照各區的需要對症下藥,為何仍出現落差?「政府仍然是『追數』思維,近幾年的確對我們較好,服務的數字跟名額都很亮麗,但看深一層就知道出現甚麼問題。」

2017至2018年 嚴重弱智人士宿舍申請人數與院舍名額
地區 申請人數 該區院舍名額*
黃大仙及西貢 304 117
荃灣及葵青 270 721
屯門 255 381
中西南及離島 157 652

*名額為院舍共有的宿位數目,並非指空置宿位

智障人士在社區難以尋找資源,連帶照顧者也備受壓力。(資料圖片)

照顧者的需要:宿位、暫託及一通電話

當輪候宿位要花上十年,於社區亦難以尋找資源,照顧者終有一天會被肩上的壓力拖垮。李芝融說不時在晚上收到家長的來電,聆聽他們正面對的困窘。「他們打來時大多很激動,思緒亦很混亂,可能講了一至兩小時才能慢慢道出問題。」李芝融縱然身為協會成員,但只份屬義工,他大多只會聆聽或給予服務資訊,不能提供任何專業的輔導。「家長最多甚麼時候需要人傾訴呢?夜闌人靜或是當被照顧者回家後,但很多時機構已關門。」

按社聯資料顯示,現時有十間機構為智障人士照顧者提供熱線服務,但只得一間有24小時當值社工,而社會福利署僅得24小時互動話音系統。「當其他服務都短缺的時候,這條24小時的熱線是家長期待了很久很久,但至今仍然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