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中大徒步十小時到中環 八九長征 葉蔭聰未敢忘記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在1989年5月的香港百萬人大遊行上街之前,香港學界在當年的5月4日,先發起「五四大遊行」,各大專院校從自己院校出發,上街聲援北京學生。當年中文大學位於馬料水,遊行當日中大學生從校園出發,沿大埔道徒步遊行至尖沙咀,再乘渡輪前往遮打花園,整個遊行共花上十小時。
葉蔭聰是當年其中一名遊行的學生,他憶起當年浩浩蕩蕩的遊行情景,說這大概是他一生人中最長的一次遊行。訪問中,他總說他是一個善忘的人,許多年前發生的事已無法記起,不過1989年裏這一段香港記憶,他未敢忘記。
攝影:黃舒慧

社運人士、政治及文化評論人陳景輝(右)自2014年起舉辦「八九香港民主導賞團」,帶香港人走訪香港有關六四記憶的民運地標,今年,他邀來多名歷史見證人,重訪89年走過的香港「民運地標」,親身講解當年經歷,葉蔭聰(左)是其中一位嘉賓。

現職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獨立媒體創辦人之一的葉蔭聰,今年獲邀成為「八九香港民主導賞團」導賞員。1989年,他還是中大新聞及傳播學系的大學一年級生。1989年5月4日,為紀念五四運動七十周年,有十萬名北京學生在街頭遊行,同時要求與中國共產黨領導展開對話。那邊廂北京學生從院校步行前往天安門集會,這邊廂香港有各大專院校生為聲援大陸學生反貪腐的訴求,學聯提出各院校仿傚北京學生的做法,以自己校園為起點,徒步走到遮打花園舉行集會,也是自四月以來,最早支援中國學運行動的集會。

現職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獨立媒體創辦人之一的葉蔭聰,今年獲邀成為「八九香港民主導賞團」導賞員。

中大到遮打花園 「香港史上最遠的遊行」

葉蔭聰當年為新亞書院學生會成員,經常在中大范克廉樓與學生會商討學運情況。遊行前一天,中大學生會響應學聯呼召,於翌日從中大遊行至遮打花園。由馬料水校園出發徒步前往遮打花園有近20公里距離,比北京學生實際的遊行距離還要長。葉蔭聰剛得知時,感覺是不可思議,「當時覺得不是吧?要走這麼遠。」翌日,他還是響應呼召,但因為剛好是學校休假,只得50名中大學生。學生沿大埔道先走到沙田大會堂的階級邊,會合柏立基教育學院學生。他們走得累了便坐下休息,也有學生帶上一把結他,哼起《We shall overcome》一曲。

他們沿大埔道走到深水埗,在太子花墟球場會合珠海學生,到達彌敦道時已累積約一千人,一行人經過尖沙咀,最後在天星碼頭乘上渡海小輪,直至傍晚6、7時,才抵達遮打花園,遊行全程總共花了十多小時。

靠收音機獲知地球另一端最新消息

遊行途中,他們抵着酷熱天氣走過一個個山頭,當年二十還未出頭的葉蔭聰,與同伴們靠一部收音機作精神食糧。「我們一邊走,一邊聽着收音機那邊傳來即時的北京情況。」這邊中大生毫無阻礙地從新界走到港島,那邊的北京學生從北京海澱區走到天安門廣場卻是困難重重,「北京城的外圍好多公安攔住學生,他們被公安攔住許多次,我們聽着學生衝破公安防線,心情好振奮。」同一時間,不同時空,靠着大氣電波連繫兩地,葉蔭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毫不後悔,「行動本身不會產生甚麼效果,但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好特別的事,至少我沒有走過這麼久的遊行,中港之間亦就事件互相呼應。」

數年前,本土思潮掘起,有言論主張六四乃中國民主運動,與香港無關。葉蔭聰雖經常自嘲自己健忘,但這一段歷史他卻不時回首,提醒自己。他說:「香港是一個很健忘的社會,而本土認同是要經常要回顧自己過去,思考自己從何而來、香港政治如何來。無論你的政治立場如何,都需要回顧理解歷史,不是所有發生過的事都可以丟棄,六四發生過的事對你有何意義?那是大家需要思考的事。」

葉蔭聰雖經常自嘲自己健忘,但六四這一段歷史他卻不時回首,提醒自己。

社運人士、政治及文化評論人陳景輝自2014年起舉辦「八九香港民主導賞團」,帶香港人走訪香港有關六四記憶的民運地標,例如象徵港人民主覺醒的跑馬地馬場、新華社舊址(現麗都酒店),及多次舉行集會的遮打花園等。是次導賞的目的,是要將聚焦在北京學運的鎂光燈拉回香港,重新找回香港與六四的關係。今年,他邀來多名歷史見證人,包括李柱銘、梁國雄及曾健成等人,重訪89年走過的香港「民運地標」,親身講解當年經歷,葉蔭聰是其中一位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