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回憶】收藏殖民地時代課本 消失的科目建構港人中環價值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甫走進南豐紗廠地下,便看到一塊塊圍板間起一個課室,課室內有三十多張木桌椅,盡頭是一張老師桌及用粉筆寫上「舊課本」三個大字的黑板,旁邊的電視櫃內放着一部大牛龜電視機,電視機正在播放教育電視。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父親拖着兒子站在電視機前,當時正在播放有關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中文節目,那父親說:「我以前讀書成日都睇呢啲ETV㗎!」他那年約十歲的兒子先是瞪大眼睛驚奇地看着電視,後來或許是覺得無聊,便掙脫他父親的手走開了,他的父親卻仍站在原地沉迷地看着電視裡的古裝童星。
「舊課本——那些美好的風景」展覽主辦者、舊課本收藏家劉智聰說,舊課本其中一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這些課本盛載了一代人的回憶。香港地少人多、幾代人對中環價值的嚮往,或多或少,是從教科書中潛而默化而來。
攝影:王譯揚、黃桂桂

「舊課本——那些美好的風景」展覽在南豐紗廠地下舉辦。(王譯揚攝)

中學課本面向考試失可讀性

說起「課本」,往往與學校、背誦、考試掛勾。劉智聰卻笑說,他是考試制度下的淘汰者,「我小學成績很好,經常考前三名,拿獎拿得手軟,拿完一個獎又馬上跑到頒獎台的另一邊等拿另一個獎。可是,升上中學後,所有課文都是考試制度之下的產物,而我正好不是考試的料子,結果成績一落千丈。」因此,他喜歡收藏幼稚園及小學的課本,不喜歡收集中學課本,「面向考試的中學課本,已經失去可讀性。」

小學課本 暗藏人生哲理

打開一本初小的中文課本,其中一篇教導莘莘學子「路不拾遺」,另一篇教人「保持街道清潔」,劉智聰一邊揭一邊說:「我喜歡儲幼稚園及小學的課本,就是喜歡它夠純粹。」幼稚園及小學的課本常以顏色鮮艷的插圖配簡單的文字,卻往往隱藏人生哲理,例如「做個正直的人」,長大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人到中年驀然回首,先發覺好多嘢細細個已經知道,但到現在原來仲未做到。就係呢個原因,令舊課本有被收藏及再次翻閱的價值,每一個人每一次翻閱,都能讀到新的東西。」

劉智聰一翻閱舊課本,一邊回憶以讀書的歲月。這時他身邊一名中年人說:「啊!我以前讀過這一課!」(黃桂桂攝)

翻閱舊課本 想起許多第一次⋯⋯

翻閱以前讀書的課本,劉智聰有時會想起學校裡的青葱歲月,「我喜歡學校,因為這裡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被人鬧、第一次受懲罰、第一次上台拎獎……」舊課本所盛載的,已不只是文字上的知識,還有回憶——一代人的回憶。

教育局為幼稚園至高中提供「適用書目表」,因此不論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常識以至文學、歷史等科目,不同學校所使用的書本均大同小異。九十後這一代,初小讀的是朗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書,書中的角色仍記憶猶新:Tom、Mary、Betty、Peter,還有一隻黃色的外星生物Beeno。

劉智聰說,他一直都有收藏舊物的癖好,直至2005年辦了一個廢校攝影展,他才開始集中收藏與學校相關的物品,當中以舊課本為主。(黃桂桂攝)

教科書內容正面 令很多人想成為『中環人』

劉智聰收藏的課本包羅清朝至回歸年代的幼兒及中小學課本,並以九七回歸為界。1997年6月30日,回歸前夕,劉智聰離開香港到英國留學讀設計,此一別便是五年,2002年重回香港,已是另一番光景。「九七之後,很多事都變了,我收藏九七前的課本,是想記錄那段被歷史遺忘的時光。」

生於七十年代的劉智聰,收藏得最多的,便是六十至八十年代的舊課本。他說,那時的香港正處於急速發展的時期,一切看似生機處處,所以教科書的內容亦比較正面、積極,「例如介紹香港由昔日的小漁村慢慢發展成國際大都市,令很多人都夢寐以求想成為一個『中環人』。」

課本建構社會認知

又例如六十年代美國太空人登月後,「嫦娥奔月」的傳說破滅,打破了當時的香港人對太空的想像,教科書亦開始介紹很多太空知識。而廉政公署的成立、首條過海隧道的建成都成為課本內容,「我們對社會的認識,便由課本開始。」

現時小學常識科由以前的社會、自然及健康教育科綜合而成,建構了小學生對社會的想像。例如以前的健康教育科課會教人「種牛痘,免天花」、屠房的運作。現在的常識科則教導正確使用藥物、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等。「不同年代的教科書會因應當時的社會狀況,有不同的教學內容。」

「地少人多」是意識形態的塑造

由以前的社會科,到今天的常識科,在介紹香港時,都會說香港地少人多,維多利亞港水深廣闊,因此若要增加土地供應,就需要移山填海。這些「知識」植入幾代香港人的腦海中,令大部分人潛意識地認同香港「地少」的概念,因此香港要發展,便只有「填海」這個選項,例如「明日大嶼」。

舊課本是成人讀物

劉智聰說,課本內容為顧及不同程度、不同家庭狀況的學生,往往不夠全面。他指着展覽的其中一幅畫,嘆道:「你看,畫中的家很大很乾淨,有多士爐,還有一個工人。可是,當時有多少人住在這樣家裡?至少我不是。」他說他小時候家裡很窮,住的是板間房,房子很小,未曾見過多士爐,只知道火水爐。看着那幅毫無共鳴的畫,他只感到「離地」。

而一改再改的教科書內容,有時亦偏離了正軌。劉智聰說,他曾聽說小學教科書一課有關傳媒的作用的課文,刪去了「監察政府」四字,他嘆息:「我記得我以前讀書係有寫『監察政府』四個字旳。」他其後笑言,刪改是教育局的決定,背後原因,大概只有教育局才說得清了。

劉智聰看着展覽內洶湧的人潮,男女老幼,幽幽地說:「我覺得,舊課本是給成年人看,而不是給小朋友看的。」

劉智聰坐在展覽廳內的教師桌中,看着男女老幼的參觀者,小孩子心不在焉到處跑、年輕人拍照打卡、成年人安靜坐下揭開桌上的舊課本,他說:「舊課本是成人讀物。」(王譯揚攝)

「舊課本——那些美好的風景」展覽

日期:6月14日至7月10日

地點:南豐紗廠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