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貓‧影片】劉克襄新作《虎地貓》 描寫活在夾縫中的嶺南貓

撰文:溫釗榆
出版:更新:

不少動物行為學家都認為,貓是高傲的,可飼養但難以馴服,又提出不少秘訣教人捕捉喵星人的心理。即使人類文明發已展到如此高度,還是難以簡單概括出貓的生活形態——正是這多樣的生活面貌,吸引台灣作家劉克襄,對嶺南大學的貓群作田野考察,集結成《虎地貓》一書。

劉克襄於2012年獲邀到嶺南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本想藉此機會繼續在香港的郊野行山、穿村,以完成香港本土郊野風貌的書寫計劃(《四分之三的香港》,2016年出版),卻在嶺大校園裏遇見密集的流浪貓群,70多隻流浪貓讓他萌生在港的第二個書寫計劃——研究街貓的生態。嶺大前有廣闊馬路,後有荒涼山野,校園密封的環境,成了貓的棲息地,「才去不到三、四天,經過多回的校園走逛,我的心裏已打算長時紀錄。基本上貓群的用餐時間我都出巡,為貓隻取名,做行為分析,觀貓時間愈拉愈長,最後疲於奔命。」

嶺大前有廣闊馬路,後有荒涼山野,校園密封的環境,成了貓的棲息地。(吳鍾坤攝)
劉克襄於2012年獲邀到嶺大擔任駐校作家,他對嶺大的貓群進行田野考察,集結成《虎地貓》一書。(劉克襄)

貓不討喜卻迷人

關於虎地貓,劉克襄是這樣說的,「牠們不像常被討論的寵物貓討喜,牠們也有可愛、迷人的地方,可是更多的是難以形容的哀傷,牠們的喜悅隱藏在哀傷之中。」劉克襄把這個理解放置於《虎地貓》的美術設計中,用稚氣的筆觸描着卡通的線條,貓的造型樸拙而寫實、鬆散卻壓抑。

貓隻為了生存,有的選擇加入幫派,在貓群的階位上爭取上流;有的我行我素,是孤獨的野行者。劉克襄觀察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的干預,以偵探的姿態,觀察貓群在彼此互相介入中產生的化學作用。

劉克襄用水彩繪畫《虎地貓》一書的封面和插圖,他刻意不畫討喜的貓,而是帶有真實感、樸拙的虎地貓。(劉克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