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趁墟】葵芳街市辦天台墟 老街坊:社區尋回生氣 主辦者:基層多條出路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又有一區重見墟市!今次是由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主辦的「葵涌天台墟」,本月2日在葵芳榮芳街的街市天台舉行,街坊可以拿自己的手作和貨品到天台遊樂場擺賣。家長帶小孩子來趁墟,讓他們在遊樂場隨處奔跑玩樂。住在葵芳圍30年的街坊梁敏儀十分欣賞墟市,「榮芳街街市閒置多年,可以透過墟市帶起生氣,並連接新落成的葵聯邨中的居民,重新營造這個老區。」
搞手之一,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幹事李庭豐則說,墟市是葵涌地區經濟的新嘗試,志在讓基層受惠,「葵涌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全港第二大的貧窮社區,我們希望定期、定點舉辦墟市,讓街坊有更多出路改善生活。」

偌大的街市天台,平日沒有人去,街市使用率亦低,麥理浩夫人中心選址這裏辦墟市,希望能夠令基層街坊受惠。(陳銘智攝)

街市使用率低 透過墟市一洗頹氣

政府過去拒絕讓墟市合法化,但墟市已逐漸成為一區又一區的基層經濟出路,深水埗的見光墟、糖水道的天光墟、天水圍的天秀墟,或許你都曾經聽過或到過這些墟市。

而天台墟則位於榮芳街街市、葵芳圍的一角,連接葵涌廣場與葵盛圍、葵聯邨。在葵芳圍這個老區,走着走着便會遇上轉角;轉一圈,會見到形形色色的蔬果、鮮肉檔,也有茶餐廳、五金店、雜貨店、診所,而葵涌蘇淅公學旁邊的榮芳街街市,區內街坊卻較少使用。

李庭豐說,過去麥理浩夫人中心會在中心內辦墟市,今次則選址街市天台,「因為街坊反映街市十幾年前很旺,但後來檔主把檔搬到外面,令街市使用率低。區議會曾經更新,在天台興建遊樂場,而街坊一直希望可以參與規劃街市,令這裏不至於太過閒置。」

麥理浩夫人中心的幹事李庭豐指出,葵涌區內有很多基層居民,辦墟市能讓居民有更多出路,也可以活用閒置的公共地方。(陳銘智攝)
市天台本身是遊樂場,星期日自然吸引不少小孩子來遊玩,家長則可趁墟,同時又有不少僱傭休息,善用公共空間。(陳銘智攝)

難得街坊聚首一堂

另一搞手,麥理浩夫人中心服務幹事方志睿補充,辦墟市共申請了3個月,「康文署轄下場地不能有商業交易,我們便補交更多文件,包括有哪些街坊擺檔,證明我們辦的是扶貧活動,最後獲豁免場租和容許金錢交易。不過長遠而言,製訂全面的墟市政策,會讓街坊申辦墟市時更方便。」

中心邀請了23檔檔主,他們沿着天台的圓頂廣場擺檔,場內有義工和街坊討論墟市規劃,攤檔有賣公仔、手工皂、自家製tote bag等東西,最特別莫過於不少南亞街坊走出來,販賣特色飾物和衣服,還有尼泊爾Henna(彩繪紋身)服務提供。

與此同時,因為正值星期日,遊樂場有小孩在玩耍、有僱傭圍坐休息,「其實好開心,見到一大片街坊聚在一個空間,大家都在生存,而又互相扶持。」街坊梁敏儀說。

除了賣物,墟市也有尼泊爾街坊提供手繪紋身,有少女好奇體驗。(陳銘智攝)

不問新舊或族群 師奶、印度少女齊趁墟

葵涌天台墟中,不少檔主已在其他墟市擺過檔。當中,網上易物群組「耶穌free俾你」的成員清姐,鼓勵谷友將物品免費轉贈,「我之前在深水埗趁過墟,雖然住在青衣,但我很喜歡到不同社區擺檔。」

來自東涌的巫女士,則擺賣自己種植的番石榴葉、紫蘇葉、自家製的頭飾和以牛仔褲布料製成的tote bag,價錢相宜,同時是婦女的個人生活實踐,「女仔有時間自家製作,卻不夠錢租鋪位擺賣,所以我加入了一個名叫『東涌好物』的組織,它每星期六、日在東涌辦小墟市,讓居民發揮一技之長,出售自家製作物品。」

住在葵涌和宜合道的印度女生Payal Jain,擺賣家鄉服飾,也吸引到本地人光顧,她說在和宜合道一帶有不少同鄉居住,形成了少數族裔的小社區,那裏是她日常擺攤的地點,今次則是第一次來到榮芳街街市擺墟,她笑言生意不錯,並向記者遞上卡片,「我有在Facebook經營自家品牌。」

來自印度的Payal,其擺賣的特色衣服與飾物獲不少本地顧客留意,更與他們一起合照留念。(陳銘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