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跟風補習 媽媽不願小孩當考試機器:補完唔通曉飛?

撰文:李慧筠 梁雪怡
出版:更新:

靚媽黃雯下午3時半到紅磡一間小學接大仔浩鈞放學。學校接近臨海處,跨過一個愈來愈窄的維多利亞港,便是啟德郵輪碼頭,好一個「食風」位。冬天未至,大風已把我們的頭髮吹得亂麻麻,彷彿剛才我們已經跨越一個海峽。幾十個家長老早便啃着風,等待穿着白襪子的孩子放學,接他們上功課輔導或其他補習班。8歲半的浩鈞卻連蹦帶跳背着書包,與媽媽漫步回家。
攝影︰黃永俊
影像協作:曾梓洋

媽媽黃雯在網上售賣湯包,每晚也要8、9時才回家,未必能督促綽庭做功課,只能靠仔仔自律。

跟隨大潮流   不補習反變刻薄兒子

黃雯說,早兩年也在「跟風」。大仔出生時,正正是補習風氣最盛之時,不報補習班反而像隻怪獸,「大家會問,普通話你補唔補?畫畫你補唔補?結果便一窩蜂報。一來因為一起報有折,二來有個伴。我問自己,不報是不是我對仔仔不好?於是道聽塗說,報了中文、英文、普通話、合唱團、敲擊、畫畫、爵士舞都上過,我已經忍手喇。有些幼稚園就報Phonics(拼讀法)。但大仔也有上Playgroup,一個月2,000幾,買一套幼兒教材Smartkid要3萬多元,講緊7年前喎。」

此時浩鈞忍不住搭訕:「300幾呀?」媽咪沒好氣地答:「你就想,3萬幾呀!其實普通的卡通紙卡已經可以學很多生字,不用買那麼貴。」

小朋友總是坐不定,做功課時會東磨西磨;做完功課,便衝去玩!

過往數年,她為浩鈞報了各式各樣的補習班,也不見得其成績有大進步。「之前因為剛升上小一,每日有十幾樣功課,他做功課很慢,無可能自己完成,叫他做功課令我們有好大衝突,所以幫他報了補習和活動班。上跳舞班他開心,但上普通話班、英文班,便有好多問題出現,尤其幼稚園時報的普通話班,他到現在都好抗拒。如果我用普通話跟他說話,他會說:『媽咪你不要用普通話跟我說話,我不想聽』。說實話,國語到最後一定會識,不用太早學。」

「除了普通話班,浩鈞也不大喜歡放學後上的功課輔導班,以前他常常問:『媽咪我可不可以不去補習班,今日很少功課,不用去啦』。」

學習自立比補習更重要

浩鈞今年升上三年級,媽媽不再為他報補習班。因為覺得他已培養了做功課的習慣,功課有不懂的地方,盡量在學校的導修堂問老師。回家後,不懂的話,可以待媽媽下班教,英文則請教家中外傭。我看着他的同班同學由外傭背着書包,而浩鈞則自己背着連記者都覺得重的書包。我問黃雯是否故意讓他背書包,她不以為然的說:「是啊,小朋友要學獨立」。我想起那些年的讀書年代,自己背書包上學、放學,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如今幾乎成為異數。

「Three for ball, four for 包」綽庭說。

回家後,下午5時多,浩鈞已完成今天三樣功課,舔着朱古力甜筒獎勵自己。記者問,為什麼不喜歡上補習班?

「成日都好晏先返屋企,7點幾呀!」那做完功課有什麼事做?「睇吓電視,叫細佬起身,佢成日都好爛瞓,瞓好耐。」

沒多久,浩鈞拿着平板電腦看外國人直播捉Pokeman GO(類似香港人睇達哥打機),媽媽小聲跟我說:「我也不知道好看在哪,但可以學英文。」說畢咭的一聲笑了。

小不點綽庭忽然跳到哥哥身上玩,用雙腳夾着哥哥的頭,兩兄弟忽然扭作一團。「救命呀!」哥哥雖然大叫救命,看來卻樂得被細佬欺負。

綽庭騎在浩鈞身上,鬧着玩,哥哥大叫:「救命呀!」

把童年還給孩子

人云亦云兩年,為時未晚,黃雯把童年還給浩鈞,亦沒有幫兩歲半的綽庭報讀學前班。浩鈞想打網球,同學仔因為都要上補習班,怎樣也夾不到時間一起玩。可能在一些人眼中,兩個孩子在賽道上已遠遠落後了。就像她的丈夫也道,哥哥有上Playgroup,故千叮萬囑,一定要幫細佬報,否則便對細佬不公平。

她說:「那些Playgroup幾千蚊個月,玩㗎咋。兩歲也未夠,你想他學什麼Social Skill?(社交技巧)。多點帶他去公園,大把人同你social。細佬沒有特別報讀什麼,但學的生字比大仔還要多呢。你要小朋友學太多東西,他們根本無法吸收。」

她找來一本英文遊戲卡,今年才讀幼稚園一年班的綽庭,懂得的英文字可多呢。A for apple、P for peach、連一到十的英文字都能以「BB話」說出,當然也有不少讓我們捧腹大笑的答案,例如「E for egg,F食咗媽咪」,看到4個漢堡包竟說:「Four for 包」,有時又牙牙說出一堆沒人明的字。

浩鈞完成三份功課後,舔着朱古力甜筒獎勵自己。

兩年的補習生活,當母親的也上了課,「由跟風到現在有自己想法,因為政府在教育上幫不到小朋友,反而愈來愈變成考試機器。為什麼個個都說80後廢、90後廢、千禧又廢?代代都廢,難道不是教育出了問題?」

對教育失望 參加家長組織望改變歪風

她由2012年的反國民教育開始已經關心社會大事,但發覺這麼多年來,僅是「關注」也是徒然,於是決定身體力行,希望讓多點人明白如何幫小朋友揀選適合的路。於是,她加入了今年4月才成立、由家長自發組成的「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下稱同盟)。

她現在懷孕三個月。無論是三個孩子要走的學習路,還是家長們要爭取的教育路,也是荊棘滿途。

「其實根本無補習的需要,現在還要贏在射精前,好荒謬。由幼稚園開始報補習班,已經有好多疑問。為什麼學校的題目那麼深,小一識的字有限,升到小二考試時,已經無老師會讀題目?為什麼要補那麼多習,補完之後唔通曉飛咩?」她認為問題的根源,不是教育的理念,而是執行理念的人。

半年後,黃雯第三個孩子將會來臨這個世界。她覺得讓孩子們長大後,有兄弟姊妹陪伴是父母的責任。

爭取公開家課政策、100分鐘休息

教育局建議學生留校時間「一般為7小時」,但據《小學概覽2015》,全港510間全日制小學中,有333間的學生留校逾7小時,3間更達8小時或以上。她又以全日制為例,政府於1997年施政報告提出全面實行全日制。教育局網頁列明,全日制下小學生一般每日留校7小時,有「充足的時間」予多元化學習經歴;教育局亦於去年發通告,指學校應盡量在課時內安排時段,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部分功課。但現實是導修課變質,被課堂吞噬。

在學習英文生字時,綽庭不時會開心得爬到媽媽懷中。

同盟成立的頭炮倡議,是「還我真.全日制小學」,即讓學生能在導修課做功課,同時爭取100分鐘休息時間。當初定立全日制,教育局曾建議學生每日有100分鐘休息時間,但同盟收集到逾500份、來自116間小學家長的問卷顯示,只有1間遵照教育局建議,其餘的平均只有70幾分鐘,亦有近三成學校完全無導修課。

除此之外,同盟亦要求學校公開家課政策,除了量,還需知道質,例如功課是什麼類別、難度,這樣家長就可以知道該學校適不適合小朋友讀。

大仔浩鈞現時就讀的小學,是當初志願表「沉底」的選擇,區內有幾間「操得好勁」的小學,都是熱門學校,但黃雯反而覺得不用狂操練是執到寶。去年反TSA氣勢如虹,學校又減了功課量,一星期更有最多4節導修課,讓學生做功課。

當我驚嘆浩鈞只有三份功課之時,黃雯搖頭道:「其實這才是正常吧,我們總把正常的東西當作恩賜。」

訪問完畢,記者跳上小巴,後座傳來一把沉穩、但裝娃娃聲的男人對着電話說:「唔想上?都要上呀,興趣班畀咗錢梗係要上啦,乖啦。」在補習風吹得如此兇的社會中,要逆風而行,少點定力也不行。

媽媽要上班,不能帶孩子落街玩,兩兄弟將屋企當成遊樂園。

你想看更多精采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