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社會創新】香港深圳廣州 社會創新的協同與發展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指出:「社會創新的效果影響深遠。有關社會創新的實踐和研究,近年越來越受到政府、學術界、工商界、非政府組織的關注。社會創新沒有官方定義、也沒有公認的實踐方式,但參予社會創新的個人和團體來自不同界別,都抱著建立一個更美好社會的熱誠和願景,運用獨特的專長和創意,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去應對社會問題,回應社會需求。不少機構亦熱衷於培育有志進行社會創新的人才,為社會的持續改善帶來更多正能量。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倡議進行區域性研究,擴闊對社會創新現況的瞭解。這次專題研討展開了第一步,聚焦大灣區,聯繫了香港、深圳、廣州幾位熟悉當地社會創新的權威學者,各抒己見,分享他們初步研究成果。」

研究新理論 有效預測社會創新表現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社會創業中心總監蔡振榮博士致力研究社會創新,出版了超過30篇有關創業、社會創新等文章。蔡博士認為,社會創新逐漸成爲應對不平等、人口老化、氣候變化等等的社會問題的政策工具,「儘管大眾對社會創新的興趣迅速增長,但我們仍然缺乏研究以評估社會創新項目的表現,是否能有效應對貧困和社會排斥等等。」

蔡博士獲得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撥款資助,得以探討推動社會創新成效的因素和過程。他發現:「社會創新表現與每個項目所採用的商業和社會策略,以及社會創新者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性質有關。」此研究結果對預測社會創新成效的因素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亦為國際社會和香港的社會創新者提供實用和政策上的參考作用。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社會創業中心總監蔡振榮博士(圖左)及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社會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王筱璐博士(圖右)。

對香港社會創新生態系統的初步分析

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社會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王筱璐博士同樣研究社會創新生態系統。王博士指出,香港在扶貧與社會共融議題上進行社會創新有許多點子與方法,社會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是很關鍵的。她以社會創新的目標受益人為焦點研究,比較和分析了超過268個「好薈社」孵化課程學員的社會初創企業團隊的點子,藉此找出兒童與青少年、長者、殘疾人士、低收入人群及少數族裔等每一類目標受益人的不同問題以及解決方案,了解香港社會創新生態系統。「這樣的研究方法,能讓研究團隊更全面地了解到目標受益人的需求,以及多種解決方法,為創造共同議題的協同效益提供數據及參考。」

有不少年青人以社會創新方法回應社會問題,並參加不同比賽,向評判展示他們的社企意念。

比較廣州孵化器 提出未來改進建議

近年來廣州社會創新培育在蓬勃發展,例如,廣州市有數十個社會組織培育基地,協助孵化廣州社會組織,承擔樞紐型社會組織的功能,為區域社會創新生態奠定基礎。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廣州社會創新中心理事長周如南先生以廣州地區的社會組織培育基地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和分析區域社會創新生態。周先生研究孵化器出現的背景、發展歷史、研究廣州地區社會組織培育基地相關的政策、機制、內容和效果,分析孵化器對區域社會創新生態的影響以及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廣州社會創新中心理事長周如南先生。

深圳宏觀環境支持 社會創新空間湧現

深圳社會組織研究院院長饒錦興一直參與內地的社會創新項目,亦是首屆中國社會創新獎發起人之一。饒先生指出,近十年來,由於政策的支持社會組織的培育與發展,深圳湧現了一批社會創新服務空間。「這些空間都有著不同的營運模式,但主要都是為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地、培育孵化、資源配對等服務。」饒先生也了解這些社會創新空間的現狀、特點、功能,並分析目前營運過程所面對的問題,同時提出建議。

深圳社會組織研究院院長饒錦先生。

社會創新區域論壇2020

香港、深圳、廣州的社會創新發展,如何互相啟發和借鑒?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之社會創新區域論壇2020將會邀請以上幾位講者分享,並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先生帶領討論環節,一同探索三地社會創新的經驗。

社會創新區域論壇2020為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轄下活動之一,將探討雙老化的嚴峻挑戰,並召集歐亞專家集思廣益,思考應對方案,為可持續城市及其居民帶來更美好的將來。

社會創新區域論壇2020

主題:社會創新的區域協同與發展

日期:2020 年11月20日(星期五)

時間:14:30至16:30

*活動設網上直播,英文及普通話即時傳譯

了解更多詳情及報名,請按此進入網頁:https://polyu.hk/AYQ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