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三級歷史建築粉紅外牆惹爭議 專家:保育應與整體環境配合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大坑一棟戰前唐樓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新租戶將地舖外牆漆成粉紅色,引起市民爭議。有街坊認為「好核突」,也有人認為應該整棟漆上粉紅色。保育專家指此類唐樓賣少見少,髹漆技術上可還原,但如以後再髹,工程則更複雜。

大坑第二巷四號唐樓為三級建築,早前因粉紅色外牆引起爭議。(陳穎然攝)

大坑第二巷四號唐樓建於1930年代,樓高4層,屬一梯一伙間隔。2010年,該唐樓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現由周勝記置業有限公司擁有,故屬私人保育建築。唐樓曾租用作咖啡店,惟因租金壓力,於去年10月結業。今年8月,業主將整棟唐樓租予本地護膚品牌Carrie Carries,為期3年。早前,有市民發現地舖外牆及天台牆壁漆上粉紅色,在網上引起激烈討論。

室內保留原本的樓梯及扶手。(陳穎然攝)

店主:保留原有門窗、樓梯 採用韓國膠地板不傷害原地板

Carrie Carries店主郭嘉頤(Carrie)表示,業主在租出地方前,曾表示唐樓為三級歷史建築,對方亦列明一些須遵守的裝修要求,例如只可漆上地舖外牆、不可改動原有建築部分(包括鐵閘、窗花、樓梯、水磨石地板等)。Carrie說:「我們知道很多東西都不能改動,但也沒有辦法,盡量由人去遷就地方。」例如裝修時,選擇採用韓國膠地板,可以隨時拆下,不會傷害原有地板;並為配合狹窄的唐樓樓梯,度身訂造傢俬;只有在上手租戶裝修的地方作改動,保留本來面貌。該公司人事資源及市場主管盧小姐(Yuki)認為顏色是主觀喜好,「但始終粉紅色不是大眾化的顏色,可能選擇黑、白、灰,大家沒有那麼大的反應。」

天台鋪上草地,裝飾成花園的模樣。(陳穎然攝)

保育專家:外牆原來「批盪」技術繁複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形容這次是「衰在太鮮豔」。根據國際間通用的基本原則,只要技術上可以還原,並造成最少或零損害,改動歷史建築不成問題。不過,李浩然亦指出此類唐樓建築在80年代起,經過大規模清拆後,大坑只有碩果僅存的兩棟。四號屋外牆為「上海批盪」,以麻石粒及沙漿模仿石牆凹凸不平的質感,因為需時太長和技術繁複而被淘汰,甚至失傳。雖然技術上可以去除油漆,但若果每一手租戶都疊上新色,「一錯再錯」,還原工序將會更複雜。

根據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只有法定古蹟(即獲評最高級別的歷史建築、地方、構築等)及暫定古蹟受到法律保護,已評級的歷史建築不受此限。換句話說,現行法例對三級歷史建築並無約束力。針對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政府主要提供經濟誘因(如:換地、維修資助),吸引業主保育。

李浩然解釋,不一定是原汁原味才算保育。「保育永遠不是為保育而保育,而是為了未來,為社區提供具體好處,令文物成為可以再用的城市資源。」保育建築亦應與整體環境配合,讓人了解地方文化和歷史發展,看到歷史的連貫性。

有市民在該處駐足留影。(陳穎然攝)

受訪街坊皆表示不知道該唐樓為已評級歷史建築,反應各異。有街坊覺得粉紅色可以接受,亦有人認為粉紅新裝「好核突」。市民李先生說:「本身的石頭原色更好看,這個顏色比較『核突』,應該保留原色。」許女士則認為把歷史建築漆上新顏色亦「無所謂」,但如果整棟漆上同一顏色會更好:「現在有點怪,就像人穿西裝,上面繫領帶,下面穿短褲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