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性望愛】鰥寡長者60歲遇第二春 相依相伴二十載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早前有齣電視劇,上演一對50多歲情侶接吻的戲碼,即被網民毫不留情批評「劇情反胃」,形容「二人相加過百歲,還在此發情」、「夠膽你出埋床上戲!」。愛情與性,在主流大眾的想像裏,似乎只有年輕男女浪漫親熱,卻容不下中老年人談情說愛。有社工說香港的安老資源都投放在醫療和退休,很少關注長者的情愛需要。但其實不同的研究和學者曾指出,擁有親密關係能延年益壽。
性愛確是無分年齡,與老人談起戀愛話題,代溝不大。有兩個鰥寡老人,60來歲才相遇相愛,黃昏之戀惹來閒話,他們卻大膽地愛。看着對方衰老的身體,老人從性望愛,老來才領悟要愛就趁早。

遲暮之年才相遇,孔姨和關先生結婚20年每天在一起,學唱粵曲、四處演出和遊玩,生活滿足。(江智騫攝)

談老人性慾前,要先講愛情--這是個現代愛情故事,姻緣無分遲或早;孔可珍(孔姨)60多歲時,她的另一半就在電梯出現。有位伯伯,一直與她住在同一層,有天在電梯碰面三次:買餸回來見一次,外出飲下午茶見一次,歸家又見一次。「我每次都向他點頭微笑,這是基本禮貌,怎知他原來另有『企圖』,哈哈!」

 孔姨的那個他,是同齡的關均賀,是個好好先生。別人說男人十居其九愛「𥄫女」,關先生卻自言學生時代沒想過識女仔,言行舉止拘謹;前妻早年過身,他也沒想再找個伴,親戚提議他相親再娶,為他選了幾個女同鄉,關先生卻推說不合眼緣。他相信姻緣,就是與孔姨電梯那段「三笑姻緣」。

兒女都不在身邊,孔姨和關先生成為彼此的人生伴侶,互相照料起居飲食。(江智騫攝)

與鄰居日久生情  老人地下情

記者笑問他平日目不斜視,何以那天看中鄰家婆婆,「她的笑容就是沒法擋呀!」。二人未相遇前是鰥寡老人,喪偶後各自一人湊着兒女,以為就此度過餘生,電梯碰着他/她後,由鄰居關係開始,日久生情。

「我得閒煲了湯,又請他和女兒來飲;他一個男人不諳打理家頭細務,成棟碗碟等鐘點外傭嚟到先洗,我又幫他執執。」後來發現彼此也是基督徒,又相約到同一間教會崇拜,時常出雙入對;久而久之弟兄姊妹以為他倆是夫妻,街坊稱孔姨作「關太」,有時講他們閒話。「我多少都會不開心,好像行為不檢,我們過去都有婚姻,本來各有家室和兒女,這樣算是什麼關係!?」孔姨皺起眉,苦着臉說。

她不是介意無名無分,而是這段日久而生的男女感情,好像不見得光。她那個年代,戀愛觀傳統又封建,更沒愛情的概念;也許是女人為保忠貞,孔姨母親也守寡,沒有再婚。直到孔姨這一代,當年講情情塔塔,仍覺尷尬。他們年輕時戀愛,其實算不上戀愛。

「年紀差不多就要找個對象,阿媽拉我去茶樓相睇,想我嫁出去。」他倆皆說生活逼人,哪有閒情逸致細想談婚論嫁、精挑好對象?「以前忙住打工搵食,同老婆(亡妻)捱世界㗎囉!」關先生接着一句。

社工曾美娥2013年的調查發現,近半數老夫妻會分床生活,忽略彼此親密關係,很少再纏綿細語。(江智騫攝)

無懼世人目光  長者大膽去愛

至二人勞碌半生,各自的兒女長大成人,生活安頓下來,想着好好享受,另一半卻已離開人間,剩下孤家寡人。60多歲再遇第二段愛情,人到中老年還談情說愛,有句俗語說「臨老入花叢」。男女相處啱feel,又要前思後想年紀和婚姻經歷。「人哋後生仔女親熱攬晒,我哋喺公園就手仔唔敢拖,伸手想拖吓,又縮番,來回很多次,都拖唔住,嗰陣仲係90年代,香港未係好開放。」

友人得知孔姨有新對象,勸阻甚至疏遠她。「最擔心係仔女點諗我哋,其中一個不同意,我倆該怎樣走下去呢?他的女兒更曾害怕我是騙財的女人、想結婚後分家產。」二人苦心向旁人解釋,「我對他子女說,我一直自力更生、照顧到自己,你們亦不用叫我媽咪,叫我孔姨就行了。」

相愛與掙扎3年,「97回歸那年,我說不如我們又回歸咯,去了註冊,在教會行禮,接受教友見證,成了一個新的家。」孔姨自覺這段關係不應偷偷摸摸,社會提倡自由戀愛,二人單身應大膽去愛,像他們這個年紀仍值得擁有愛情。他們各自的子女早移居外國,只剩這對老人仍在香港,住在百多呎的公屋單位,已覺生活豐足;快將90歲,每天仍能結伴同行,拖着手周圍去。「我哋拍拖囉,唱粵曲、睇電影、飲茶,哪裏都去。」

關先生有高血壓、孔姨亦患糖尿病等病痛,但二人簡單如相偎擁抱,仍然親密。(江智騫攝)

重新學習戀愛  88歲孔姨:我叫他BB

她愛他斯文,有時表情木訥卻很傻氣;他佩服她多年一女子獨力養家,把一個家料理得頭頭是道。相愛的原因很簡單,老人談戀愛,其實與你我他無異。現代情侶的肉麻稱呼「BB」,88歲的孔姨也懂。「『BB,起身喇喎,陪我飲早茶』,有時佢(丈夫)唔願起身,我這樣叫醒他。」

如今二人百無禁忌,自言老來結婚不為性需要,是為愛情。「我說我們沒有性生活,你都唔信啦,60多歲結婚後,也有的,但很少再有(性)高潮,男性可能有(性需要),所以那些80幾90歲阿伯,找個少妻都有仔生啦;但女性過了更年期,少了性感覺。」

「一張大床,我們一人一邊,但摸呀、攬呀、kiss(親嘴)呀,當然有啦,但不像那些後生仔女咁樣,隨街都可以攬住親熱。」孔姨說她對性很淡泊,當年40多歲亡夫,「朋友個個問點解我唔再咩咩(再婚及有性生活),但個個不合眼緣,不去接觸異性,就不會想着有性,自己年輕未享受過咩?都有兒有女要照顧。」

人生再遇真愛,孔姨和關先生60來歲結婚、拍婚照,為愛情留下「青春」回憶。(江智騫攝)

有愛才有性  社工:老人的性被邊緣化

二人年輕時有家庭包袱,到老才重新學習與另一半的性愛。關先生依舊在旁淡然道:「未必一定要性生活,我們着重生活有個伴,互相照顧對方,有段感情,愛對方。」只有他倆活到這年紀,才體會老來所需的性愛,其實更多是「愛」。

「婚姻一定有性有愛,老人家都有;但性不是全部,也要二人有感情關係,否則那些是性服務,不是愛情。」社工曾美娥(May)說。她是香港少有處理老人性愛個案的社工。15年前在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創立了「耆性資源輔導中心」,不想老人家壓抑談情說性,堅持做到今天;可惜每年分給「耆性」的資源較少,都要靠機構其他安老服務所獲的資源分配補足。

機構背景有宗教信仰,世人覺得正正經經,但一聽到社工講「性」,好反感更投訴:「你哋中心有個性字好難聽,我不能接受和參加。」社會對「性」有道敏感神經,May說本地學校性教育已難做,更不用說老人性教育,老人這年齡層一直被去性化。「我打正旗號講性,老人家先敢講,他們想問多少少如何處理性需要,醫生根本無時間聽佢哋講;又或者尷尷尬尬,支吾數分鐘,就夠鐘見完,要返出去了。」

性不單為生兒育女,亦能表達愛意和維繫關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吳鍾坤攝)

長者性教育也講浪漫情趣

幾年前她辦了個「聚緣社」的平台,為單身的中老年男女結緣,但發現沒有市場。「有許多條件很好的中年婦女想來結識叔伯,但男人有很多方法識女人,很少來我這兒,他們想識,都是年輕女性,試過問我:『曾姑娘,有冇啲比你更後生的』,當時嘅我都好後生㗎喇。」

May見盡百種男人,有些是愛妻號,與妻子相敬如賓,但更多叔伯時時心癢癢。「部分會北上找女人,有些對住老妻都好『猴擒』,好快脫光衣服,急着進入(性交),我會教他們老夫老妻都要循序漸進,先營造情調,顧及對方感受,雙方才做(愛)得開心。」

上一代很少討論兩性關係和性愛技巧,來到May的輔導中心就重新來一場性教育。「做愛時要氣氛良好,不要滿身是汗、污糟邋遢就擒上床,也要錫吓老婆;雙方完事後不要倒頭大睡,要枕邊細語。」May覺得性愛應是美好經歷,不能計算次數,「如果做(愛)10次都冇質素,做嚟冇意思。兩個有(性)需要的話,自然行埋一齊就做(愛)。」May一直強調無論哪個年紀,有愛才有性,如此關係才算圓滿。

華哥退休前揸夜更的士,對乘客在車上發生或討論的情慾關係,見慣不怪,覺得這屬人之常情,他與吳太也有親熱的時候。(吳鍾坤攝)

70年代閃婚男女  21世紀開放談性

華哥吳太是1970年代的閃婚男女,由鄰居介紹結識,那年吳太24歲。「拍拖約會100次都冇,我就嫁佢,快到你唔信!」吳太有個嚴厲母親,「她思想好迂腐,夜歸就閙我,成日驚蝕底畀人。」華哥不願女友再捱罵,熱戀不夠一年便提親,欲早早拉埋天窗。

「咁快就話結婚,你成世都要對住佢㗎喎?」記者有點驚嘆問這對老夫婦。69歲的吳太說:「阿媽話女人最蝕底是離婚,因為要老公養。」上個年代的兩性觀,男主外女主內;吳太個性好強,夫妻總會吵架:「我要拗到掂,有時佢講極唔明,不過是旦啦,如果唔互相遷就早就走咗去。」

說起性愛,二人算是大方表達的一對。「有時同啲阿婆friend飲茶提及,佢哋就話:『咁肉酸,唔好講』,我問她們這回事有咩忌諱,唔係你點生仔,佢哋就『嘻嘻嘻嘻』,不願討論。」發生性關係是兩個人的事,但吳太這樣想:「講性都是常識,好似你問我這道菜點煮,我都會分享。」

吳太笑說自己多是主動,有時互相調情,從後擁抱丈夫,之後又去忙家務,彼此已覺甜蜜。(吳鍾坤攝)

夫婦同看AV  交換學習性愛技巧

他倆求學時代講性,老師會當面兜巴星埋嚟;閃婚後,與很多夫婦一樣,才慢慢親身學習談情說性。華哥的性知識來自報紙風月版,看自稱性學家解答問題的專欄,反正第一次接觸性,什麼內容華哥都有興趣一看。

這對夫婦對身體好奇,這幾年看明珠台的解剖紀錄片,覺得唔夠喉:「睇做心臟手術,又唔影入啲,咁少鏡頭。」年輕時,二人在家看成人性愛影片,也覺得無傷大雅。「買碟睇不是淫蕩,男人若不懂(做愛),可以從中學到。」華哥笑嘻嘻說:「咁有時我都好奇㗎嘛,同老婆講這幕好得意喎,互相分享吓,例如有些性姿勢原來可以掉番轉。」

吳氏夫婦從前性生活較頻密,默契年月培養,但身體隨年紀衰老,華哥有三高的老人問題,二人又分別做過前列腺和子宮手術,康復後依然有性生活。「嗰晚兩個都想(做愛)嘅,就做囉,由前奏開始做;但其中一個想休息睡覺,就算了。」如今二人性生活約每月一次,縱然外表和肉體不再青春美麗,每晚同床共枕,牽着手入睡,已覺親密。

吳氏夫妻退休前後喜歡四處遊歷旅行,恩愛如初。(吳鍾坤攝)

性治療師:性愛不一定是性交

能同住的老夫妻,算是幸運。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副會長吳海雅說,目前本地護老院很少夫婦房間,就算有,亦是一人一張單人床。

老人性需要缺乏關注,很多人、甚至長者自己以為身患病痛,再不能有性生活。「人最重要的性器官是大腦和皮膚,性愛不一定是性交,老夫妻也可有肌膚接觸,譬如愛撫、按摩、在他/她耳邊說話,對方也能感受親密和愛意。」

吳海雅指,女性更年期後陰道會較乾涸,性交時或感到痛楚,男性亦不如年輕般精力旺盛,陽具較難勃起,性興奮不如往昔。「可以靠潤滑劑或壯陽藥,但要看身體狀況;如心臟病人,若平時行到幾層樓梯,都能負荷性活動,但要帶定藥物、穿鬆身衣服進行;有關節或骨質問題,要注意雙方上下的位置。」

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副會長吳海雅多年舉辦不同講座,讓港人認識包括長者的性愛,不止是床上的事。(江智騫攝)

性生活有利健康?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形容:「缺乏愛情與伴侶,就像缺乏維生素,人體健康會受損。」日本老年性學家吉澤勳亦根據臨床經驗說:「性愛是他們生存意義的特效藥。」

吳海雅接觸過一對老夫婦,他們重新有性生活後,心境變得開朗,周身痠痛亦漸消散。老人健康研究如芝加哥大學在2014年發現,老年夫婦性親密和婚姻關係良好,有利心理和身體健康。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2016年的研究則指,婆婆得到性滿足,患高血壓機會較低,但伯伯的性生活愈活躍,愈易患心血管疾病。

可是這些老人性知識,老人自己不懂,吳海雅說,很多前線醫護人員和社工亦對此認知不足,最近她在訓練醫護學生,「我教同學以後問多句:『同老婆/老公行埋有冇問題呀?』有性這方面的意識,要明白老人家的性愛,並不只有生殖器官交合,他們更多渴望是與另一半有簡單身體接觸,感受被愛。」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