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金漆招牌 牌匾做成書法帖 設計師:在招牌中感受文化底蘊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招牌曾是一家店的「鎮店之寶」,從前人們珍而重之。買塊木牌匾,請書法家以金漆題字,年月過去,招牌殘舊,便拿去補漆,那塊「金漆招牌」一代傳一代。
「我覺得要學習一個城市的文化,看它的招牌字和牌匾,是很有趣的方式。」設計師劉小康如是說,在他看來,招牌、牌匾除了「靚」,還透露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
攝影:盧翊銘

他笑說,小時候常跑去樓下當舖玩,「我成日入去,在左右兩個門口穿插,反正上面的人又睇唔到。」他把當鋪招牌的兩個部分變成椅子和椅背,摺起來便還原成一個當舖招牌。
+10

招牌故事:

【香港字庫】歷時兩年 「李漢港楷」數碼化 還寫字佬遲來的名份

【香港字庫】寫字佬與招牌佬的兄弟情  臨終贈五千字做招牌

【城市字海】武館字「正氣」、酒店字圓潤? 賞城市手造字海風景

 

台南「文化感很重」 店舖招牌做成書法帖

劉小康是香港著名設計師,就算不諳設計界,也一定用過他設計的流線形屈臣氏水樽、榮華餅罐等,但他這次不單談自己的設計,而談觀察。

數年前他獲邀為台南設計「手信」,發現台南的店舖招牌各有特色,遂把城內所見大大小小的招牌字勾勒出來,做成書法帖,讓人在臨摹街頭文字的過程中,一窺城市歷史。「台南曾是台灣的首府過百年,有很多歷史文化(在內),由於發展較慢,舊式招牌也保留得較多,書法多樣性較多,文化感很重。」

《遊南帖》像旅遊書般,以歷史、食物、遊玩等把店舖分類,所用字體各具特色,「(在招牌文字中)感受到它的文化和歷史底蘊,不同年代、不同人寫、不同行業和製作,都能從字體中體現出來。」作品《遊南帖》中收藏的字形,各具特色,比如「開基武廟」四字寫得粗壯有力,戲院、茶室則偏向使用秀麗柔順的筆法。

曾覺中國茶老套 交通意外後變心 女人扭橋開Café繼承父業

《遊南帖》像旅遊書般,以歷史、食物、遊玩等把店舖分類,所用字體各具特色。比如「開基武廟」四字寫得粗壯有力,戲院、茶室則偏向使用秀麗柔順的筆法。

【社區影像】攝影師謝至德個展 從熱水壺老廠房參透生命意義

設計師劉小康認為欣賞招牌、牌匾是閱讀城市的一個有趣途徑。

文創小店招牌 字體較活潑

台南發展速度較慢,保留不少老店家,近年也有年輕人開的文創小店和咖啡室,因此街頭所見的字體夾雜了新舊寫法,展示時代變遷。「有些五、六十年,甚至百多年歷史的老店用牌匾,近年年輕人開的文創小店和咖啡室,(用的字體)會活潑點,有點設計元素,但都保留了些手寫的書法感。」

香港老招牌用「榜書」 西化後逐漸失去?

「香港招牌書法比較單一,多是北魏體,用真的『招牌字』寫法,即是『榜書』。」所謂「榜書」,是古時常用於匾額的書體,字體雄健,充滿氣勢,政府機關、廟宇、甚至泰山上的《泰山經石峪金剛經》,也用上榜書。他舉例,在香港、澳門,像「黃枝記」的牌匾字便是榜書的寫法。閒逛灣仔、深水埗、上環等舊區,仍能看到不少榜書牌匾的蹤跡。

香港傳統招牌字的沒落,也歸因於中文書法字的式微,近年學西洋書法的人不少,中國書法卻不甚受重視,「香港有一個問題是很西化很嚴重,商品、品牌包裝都以英文為主,忽略東方元素。」他以韓國作例,「韓國雖然用韓文,但書法字在電影、包裝(的應用)也很多,用得較有當代性。」

下週《遊南帖》將會在香港大會堂「Confluence • 20+」中展出,同場加映還有他以香港當舖招牌為靈感的摺凳系列,「以前的社會寫實電影經常提及當舖,成日話『當嘢當嘢』。當舖是解決民生(需要)的一個機關,對以前香港好重要,小時候常覺得那個招牌可以坐,好像摺凳。」

週《遊南帖》將會在香港大會堂「Confluence • 20+」中展出,同場加映還有他以香港當舖招牌為靈感的摺凳系列。

「Confluence • 20+」

日期:6月6至28日地點: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onfluenc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