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 校園競爭文化 催生學子欺凌風氣

撰文:關卓凌
出版:更新:

日前,小一生疑遭同學鉛筆插耳的事件,引起社會再次關注校園欺凌問題。香港教育制度過分着重競爭,使教師強調比較,較少着眼於接納差異和關懷,是形成欺凌事件的重要基礎,學生在過分比較中成為犧牲品。
據國際研究顯示,本港學生被欺凌的比率,竟然是全球最高,幾乎是平均的兩倍。教育局雖然聲言對欺凌事件「零容忍」,但對應則空泛籠統,迹近無為而治。

欺凌事件在小學同樣普遍。(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4月公布2015年「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學生幸福感報告,72個參與調查的國家或地區中,本港學童在一個月內遭各類型欺凌的比例是全球之冠為32.3%,遠超平均數18.7%。研究校園欺凌的中文大學社工系副教授陳季康亦指,根據他於2016至2017年所收集的數據,香港初中生在校園欺凌的攻擊行為比率為66.6%,受害比率為77.6%,比台灣及內地高近20%;而且,這數字與他2013年的調查結果相若,顯示情況沒有改善。雖然以上數字均主要指向中學的情況,但擁有逾十年經驗的教育心理學家黃于昆指,欺凌事件在小學同樣普遍。

競爭文化催生欺凌

黃宇昆相信,競爭文化催生了欺凌的機會。由於校園的競爭文化明顯體現於學業成績的比較,老師常以成績為評價學生的指標,這形成同學誤以為成績差的人便一無是處、理應該被欺凌。學童在成長過程中為了得到認同和被接納,會分辨出與自己不同的他者,透過踩低別人去提升自我價值及建立自信,逐步演變成欺凌事件。另一方面,成績差的學生只好以別的方式重建自信,一不小心便可能成為欺凌者。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很多人支持」操練成風的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梁鵬威攝)

香港教育制度過分着重競爭,使教師強調比較,較少着眼於接納差異和關懷。黃宇昆指香港的教育制度以「總結性評估(summative)」為主,以單一分數為衡量學生表現的唯一指標。

他進一步指有些家長亦認同競爭文化:「如果他的孩子是強勢的,家長不介意競爭。對於弱勢的小孩,家長便只能死捱,叫他看開一點。」他認為,教育應該是發掘每個學生可以發揮的地方,而非單純競爭。然而,教育局無視競爭文化過盛的問題,就連被指導致操練成風的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亦為之護航指「很多人支持」。

推關愛文化減欺凌

教師是校園關愛文化最前線的推動者,以生命影響生命關懷學生心靈需要。不過如今教師教擔沉重,要抽時間貼身照顧學生是一大挑戰。基愛小學校長陳嘉文指,校園欺凌事件與老師太忙有關,黎副校直言若政府真的有心處理校園欺凌,應該要額外加派人手和投放資金。

陳季康續指,導致學生欺凌有四個因素,分別是個人,家庭,校園和社區。當中又以校園因素最重要,例如校園內的師生關係:「研究指出,師生關係較差的學校,欺凌情況比師生關係良好的學校嚴重。若然學生能夠從老師得到更多的支持,是有效預防欺凌事件發生的方法。」

校園因素亦包括學校有否開放探討防止欺凌的政策,但陳教授指香港學校態度過於保守,怕公開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會遭受社會壓力,影響收生:「像屯門何福堂小學疑似校園欺凌事件為何拖這麼久?我自己做調查時,也常遇到學校防衛,尤其與校園暴力有關的會受到質疑,是不是要挖我們學校的隱私之類的。」

屯門何福堂小學疑似校園欺凌事件反映香港學校對探討防止欺凌政策校態度過於保守。(鄭子峰攝)

教育局措施淪為口號

綜觀教育局的措施,根本無法對症下藥。例如,教育局早於2003年已留意到校園欺凌問題,推出「和諧校園齊創建」及「和諧校園之校不容凌」教材套,鼓勵學校訂定校園欺凌「零」容忍的政策,及採用不同預防性的策略;在2010年推行反欺凌運動,鼓勵參加的學校推行反欺凌日或周。不過,基愛小學的陳校長表示從來無聽過有學校搞反欺凌日或周。教育局指,至今累計超過500所學校曾參與「和諧校園—反欺凌」運動,但參與比率只佔全港中小學約半。

教育局亦於《學校行政手冊》內提供處理欺凌事件的指引,但只建議學校跟隨。據指引,教育局亦設有機制處理或介入特別的個案,當家長認為學校未能解決校內欺凌問題,便可聯絡教育局尋求協助。如情況嚴重,當局會與社會福利署及警方協商處理方法。然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大部分家長、甚至老師,也不知這些指引,顯示宣傳不足。他又指教育局不夠重視校園欺凌,建議委託大學研究,找出問題所在,再作進一步行動:「不能只出教材套和指引,樣板戲般做了便算。」

陳季康指出,台灣的教育部設有直線,專門處理有關校園欺凌的投訴,而不必經學校向教育局通報;而且,不會由學校在內部調查,而是由政府派員調查。陳季康批評,政府雖有「零容忍」態度,卻沒有政策配合反欺凌,「這零容忍的政策是從美國來的,但政策背後有很多配套,包括政府會強烈干預和執行,只要學校有欺凌事件發生,都會公開要求社區參與調查。」此外,美國又有反欺凌法例和問責機制,會用法律要求校方通報並必須調查事件。相比之下,香港當局只建議和鼓勵校方,便顯得軟弱無力,難怪本地的校園欺凌問題一直無改善。

上文節錄自第88期《香港01》周報(2017年11月27日),原文標題為〈校園競爭文化 催生學子欺凌風氣 教育局零作為虛應故事〉,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1月27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