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批一校一社工明加實減小學輔導 提倡輔導教師、社工同合作

撰文:林嘉淇
出版:更新:

早前的《財政預算案》提出每年撥款一億三千八百萬元的教育開支,在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計劃。然而,有關計劃會否因學校增聘社工而令常額學生輔導教師的教席不保,深受教育界關注。「真優化」小學學生輔導教師大聯盟今(3日)於立法會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局重新審視「一校一社工」安排,改以大聯盟提倡的每校「輔導教師+社工」(1+1)方案。
大聯盟提出要真正優化小學學生輔導服務,是「1+1」方案,即一間小學內設一位常額學生輔導教師及一位社工,負責校園及家庭各方面的輔導工作。

大聯盟發言人姚寶文表示,今次發聲並不是為保飯碗,而是為了學生爭取更她的學生輔導服務。(林嘉淇攝)

大聯盟表示憂慮目前「一校一社工」方案提倡以社工取締輔導教師,一換一方案是名加實減輔導服務,令學校「一校只剩一社工」,是「欺暪公眾,罔顧社會需要及訴求」,也違背原來政府希望藉此優化小學輔導服務資源的原意。

輔導教師能將輔導元素融入教程 協調學校工作

另外,他們亦促請教育局重視學生輔導教師的專業性,不能輕視有輔導經驗且曾接受專業培訓的輔導教師。輔導教師與社工不能互相取代,因各專業及負擔的工作範疇並無重疊。前者有教育專業,懂得將輔導元素融入教程,並協調整間學校的輔導工作,帶動其他教師參與其中;相反,現時不少學校外聘社工服務,駐校社工往往只能在一所學校逗留兩至三年時間,對學校運作不熟悉,但比較擅長於個案處理,故兩者各有其功能角色,缺一不可。

大聯盟又提出,假如取消輔導教師,將令本來輔導教師的專職專責,變成全體教師須分擔的職務,將會加重教師的工作量,也有機會導致輔導工作分散,長遠不利學生接受優質輔導服務。

前線教師羅錦華認為,沒有學生輔導教師會相當影響整間學校的輔導工作。(林嘉淇攝)

在場的輔導教師潘賜慧坦言,輔導教師是有意義的工作,特別是她曾接受過教育專業訓練,可為他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小朋友來到我手上,希望他們全是健健康康。」同一時間也可協助教師識別有學習需要的學生,從而令教師的教學過程更為暢順。

前線教師: 輔導教師令家長對學校有信心

現場有前線教師羅老師指,科任教師與小學生輔導教師有緊密合作。他憶述,曾有一位從國內新來港學生不適應香港學習環境,學業成績不佳,也因此與本在內地任教師的母親起衝突。校內的輔導教師察覺到這位同學的問題,鼓勵他參與由羅老師領隊的學校跳繩隊。

結果,該學生經過訓練後,參加跳繩比賽更奪得獎項,令羅老師及其家長大跌眼鏡,也令家長因而懂得欣賞其兒子的專長,母子關係改善之餘,也建立了家長對學校的信任。

擔任逾二十年的學生輔導教師潘賜慧坦言,輔導工作有意義,能為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而且有成就感。(林嘉淇攝)

家長:若有問題第一時間找輔導教師

也有在場家長表達對輔導教師的信任。「小朋友有任何問題,作為家長第一時間是找輔導教師。」何女士表示,小朋友如在學校出現問題,察覺並了解到實際情況的必然是輔導教師,希望教育局所言的優化學生輔導服務,方案是「加」不是「減」。她今次出席記者會,是希望除了為小朋友爭取權益,也希望還輔導教師一個尊嚴。

大聯盟:不是為保飯碗

大聯盟發言人姚寶文重申,訴求並不是為「保飯碗」,而是希望能真正優化學生輔導服務,因輔導教師是常額教席,即使政府當局最終決定以社工取締輔導教師,輔導教師同樣可留住教席,留在學校的教師團隊中,從輔導工作改為教授其他科目絕對沒有問題。他亦表示,全港共有逾120位學生輔導教師,已有近六成加入聯盟,希望教育局能正視他們的訴求。

而同場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認為,政府目前財政盈餘豐厚,絕對有能力實行大聯盟所提倡的「1+1」方案,做到「真優化」,將會繼續約見有關當局,表達對「一校一社工」計劃的訴求,也促請政府詳細交代輔導教師的去留問題。

立法會議員何啟明指,將會繼續約見教育局表達訴求。(林嘉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