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鳴煒指高球場或公私營合作可並存 關鍵應思考仇富或理性出發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智經研究中心委托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訪問約1000名港人,採討受訪市民對增加房屋供應,包括公私營合作及港人首置上車盤的看法,65%的受訪市民認同政府應提供誘因,發展公私營合作。
智經副主席、華人置業主席劉鳴煒回應即將展開的土地供應諮詢,指近年社會有仇富的氣氛,但在面對房屋土地短時缺的議題上,社會應思考要以仇富抑或是理性角度出發,認為公私營合作和發展高球場,兩者可以並存。

劉鳴煒(中)認為,高球場、公私營合作的土地選項可以並存。(黃靜薇攝)

4成受訪者憂公私營合作變向地產商輸送利益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2月6日至14日期間,以電話隨機抽樣方式,訪問了1,002位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問他們對公私營合作和港人首置上車盤的看法,65%受訪者同意政府提供誘因,吸引發展商和政府合作,當中約6成人認為可提供基建,只有不足一半(49.4%)贊成提高樓面面積。

調查同時發現,約4成人認為公私營合作造成政府向地產商輸送利益。

智經副主席劉鳴煒表示,調查反映社會對置業、覓地建屋有共識,惟共識僅止於此,對於覓地選項、發展模式仍存在分歧,但值得社會去研究討論,至於為何特意挑選公私營發展作深入研究,他解釋因發展商持有的農地較多,面積逾1,000公頃,是眾多短中期方案之中,土地供應最多的選項,「政府唔應該怕敏感或爭議性而唔做。」

發展高球場及新界農地可以並存

作為華置主席,劉補充公司亦有持有新界農地,但數量不太多,強調並非今次他參與研究的目的。他認為若啟動《土地收回條例》建屋,相信會牽涉更長時間,「你覺得會好快咩?」他稱只要有適當程序去處理公私營發展,如以獨立機制去監察,提高透明度,相信可釋除公眾疑慮。 

被問及對發展粉嶺高球場的看法時,劉鳴煒表示自己並非高球場的會員,亦不打高爾夫球,所以發展與否對他沒有直接影響。但他強調粉嶺高球場僅得約170公頃,「搶完一塊地,係又大又正,但係咪單是私人遊樂場,就可以解決所有房屋問題呢?」

他強調發展高球場及新界農地,兩者是可以並存,「唔係做咗公私營發展,就毋須發展高球場,關鍵是抱著仇富心態抑或是理性角度。」他認為近幾年社會的確有一種仇富風氣,然而事實上,在解決房屋供應的問題上,沒有一個群組的利益較先。

劉鳴煒(左一)承認,華置亦持有新界農地。(黃靜薇攝)

4成人認為應先發展棕地 

調查顯示,有68.8%的受訪者認為自置物業重要,另有79.1%認同香港有迫切性應發展更多土地建屋。 

調查問及受訪者對短中期及長遠增加土地選項的看法,在短中期方面,27.3%的受訪市民贊成發展私人遊樂場用地;另有23.3%表示發展商擁有的私人農地,反映兩者沒有明顯傾向性。 長遠土地供應方面,有43.6%受訪者支持發展棕地,25.8%支持維港以外填海。約6成半人認為應優先興建資助房屋,包括公屋及居屋。 

至於首置盤方面,58.5%的受訪市民支持首置上車盤,當中有7成人認為可參考居屋做法,提供九成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