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通識科成「反中亂港」溫床 一日最衰都係……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教育局據報正計劃檢討高中通識科,有報道指出,日後當局可能廢除1至5**等級評分,改為只有及格與不及格;又或是改為選修科目、只修讀但毋須考試等。不過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5月2日)會見傳媒期間,表示暫未收到工作小組檢討報告,未知他們會有何建議。
通識科近年成為政治風暴中心,建制派屢屢指出學生在修讀通識科後變得太過激進,動輒上街反對政府,因此視通識科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如果削弱通識科的地位,或會滿足到部分建制鷹派的意願。
不過當年力推通識成為必修科的官員,正是如今建制「大紅人」羅范椒芬和李國章。他們當年大力向各界推銷通識科,獲前特首董建華背書支持。假如通識科真的如一些建制派所說的不堪,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到底要找誰人算帳?而且想深一層,通識科對學生的政治取態,影響又是否真的那麼大?

《星島日報》引述消息,指教育局正啟動機制研究改革通識科,包括考慮將通識科剔出核心科目、更改通識科的評級制度,又或重整課程內容。(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文憑試】教育局擬檢討通識科 研究日後只設及格和不及格兩級

董建華啟動教改 羅范力推通識科

被一些建制派人士欲除之而後快的通識科,其實是董建華在2001年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打算在10年內落實高中三年制。當時社會關注一些中學生讀書只會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缺乏對社會和世界的認知,因此教育署課程發展議會於2001年10月初步敲定,會在新高中實行中、英、數必修之外,更增加必修通識科。時任主席黃玉山認為,通識科可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及人文質素。

但有關建議,惹來教育界反彈,擔心通識科屬綜合學科,對教學資源和師資需求很大,若變成必修科會「難教難考」,最後只會將學生教至「通通都唔識」。況且,將通識納入必修科勢必引起教師「板塊大挪移」,其他選修科目教師可能飯碗不保,當然爭議極大。

政府部署多年 2009年開始授課

當時,曾先後任職教統局局長及常秘的羅范椒芬和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是通識科的主要推手。羅范曾表示,希望培訓更多一專多能的通才,高中課程引入通識教育是要鼓勵學生思考,積極游說社會各界接納通識科。她亦頻頻約見中學校長、大學學者解釋政策,爭取他們配合。

結果在他們的推動之下,政府於2004年推出教改諮詢,建議將通識列入必修科,並在翌年正式拍板。教師只須接受35至100小時的培訓,即可任教高中通識科。該科亦不會設基準試,以免增加教師壓力。2009年,新高中學制開始實施,第一批新制學生於2012年應考DSE文憑試,於通識科至少須考獲2級才能獲資助大學學位取錄。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早(11日)出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表示,現時好難倉促認同持有社工或其他學位的社工,資歷與能力是否等同,稱要視乎社福界的看法,會再作了解。(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DSE2018】通識科改革不應淪「去政治化」

學科捲入風波 建制派批通識「有毒」

只不過,近年本港社會抗爭運動頻發,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著重訓練學生「批判思考」的通識科,就淪為代罪羔羊。首屆通識科DSE考試,考卷更以政黨政治作為必答題,挑動部分黨派神經,當中以建制派為甚。尤其在2012年前後,黃之鋒等新一代的學運領袖橫空出世,建制派開始不斷發功批評通識科,認為此科目導致新一代過於批判,上街示威。

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2013年4月底於報章撰文,批評「有迹象表明,通識科被等同政治科來教」,認為此科不應必修、必考、必答,她同年成立「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要求檢討通識科。

而在2014年9月初,就連羅范椒芬本人出席電台節目時,更表示通識科「偏向純粹研究政治議題」,以及「偏向某些方面的資料搜集」,批評科目已經「變質」。當年大力宣傳推廣通識科的她,在如此政治環境之下,也打倒昨日的我。在2015年初,立法會就「全面檢討通識教育科」無約束力議案展開辯論,席間多名建制派表示通識科有政治導向,民建聯鍾樹根指出科目過份著重啟發學生思考,但流於泛泛而談,擔心學生閱讀「有毒的材料」云云。

羅范椒芬為當年教改推手,其「如果係點解淨係兩位老師自殺呢」名言言猶在耳。(資料圖片)

通識六大學習單元 政治僅佔少部分

建制派的取態如此強烈,認為通識課程內容「有毒」,然而,這裡仍有一個未解的謎團,就是單單一個通識科到底影響力是否真的那麼大?須知道,通識科的六個學習單元之中,可能涉及敏感政治題目的範疇,實際上只有「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兩個單元,而這兩個單元亦非全部講政治。前者而言,「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只是三大範圍之一(另外兩個為「生活素質」及「身份和身份認同」);後者與中國政治有關的內容更非重點,只在改革開放一部分略有提及。

而且,在這個資訊泛濫的年代,學生要是有心接觸政治,即使無通識必修科,也會自行瀏覽互聯網上的政治資訊。如果沒了通識科,學生不在課堂上接觸這些資訊,是否會就此聽聽話話,就算政府如何倒行逆施也逆來順受?又或者反過來說,如果學生是如此輕易被「洗腦」的話,相信更多老師想以中、英、數等必修科知識,也將學生「洗腦」一番,好在DSE摘星。

建制派近年屢次批評通識科。(資料圖片)

須理性看待 莫高估通識科政治影響力

事實上,通識科作為當年教改的關鍵一環,如需改革,將是牽一髮動全身,教學工作、學生未來發展、以至大學的收生標準,無不受到影響。當年政府為了提高教學質素,培養學生全方位能力,要是單純因為一些莫名奇妙的政治指摘又要大改,那只是拿莘莘學子來「較飛」。通識科日後如何優化、是否必修可以繼續討論,但政治口水多講無益,寄望各界能以理性態度看待課程內容。

假如建制派仍然希望消消氣,不妨先找當年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力推通識科的一眾高官、前高官,來嚴肅問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