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推動智慧城市乏智慧 偏遠鄉村7億公帑鋪光纖村口止步

撰文:梁逸風 林炳坤
出版:更新:
不少偏遠鄉村村民每月繳交數百元寬頻上網月費,卻換來龜速上網。(盧翊銘攝)

陳先生家住大圍白田村,安裝電話線6M(Mbps)上網十多年,現時每月上網費268元,「人家下載1GB只需一分鐘,我就要一句鐘。」

採訪期間測試網速,卻遇上電話來電,網絡隨即斷線,「有時行雷,燈亦會變紅色。」他向數據機一指,苦笑說早已對龜速上網逆來順受,「上網睇片前,先下載一半才開始睇,打機時就將畫質降到最低。」

住在陳先生附近的許先生一家九口,多年來同樣飽受龜速上網之苦,現時已改用月費相若的4G流動網絡,透過路由器將訊號分享至全屋。他原以為從此脫離苦海,但卻衍生其他問題,「每逢月頭幾日上網速度較快,但小朋友看過一、兩部動畫,幾日後網速減慢」,因為4G上網計劃設數據用量上限,超過上限後使用網絡之優次將降低,影響網速。

雖然許先生一家已轉用4G流動網絡「自救」,但經常因超過數據用量而被限速,速度與光纖計劃無法相比。(盧翊銘攝)

以上例子在香港僅是冰山一角。按通訊辦2017年數字顯示,全港約有近265萬寬頻上網用戶,滲透率達92.8%,但滲透率高,不代表速度有保證,目前全港仍有近27%用戶未有光纖覆蓋。

《香港01》分析全港本地寬頻用戶最多的網絡營辦商,即香港電訊的網絡覆蓋資料,截至2018年5月3日,全港14萬個地址中,有近5.37萬個地址可提供的最高網速,仍不多於10M,有5,800多個地址的網速更不超過3M,當中離島、新市鎮邊陲及市區唐樓,均為重災區。

香港電訊及香港寬頻覆蓋地圖

以許先生一家為例,如他以8M網速下載一齣2小時的高清電影,約需時1小時12分鐘;但若走到一街之隔的美田邨,網速立刻回到現代,邨民只需一半價錢,即可享有1,000M光纖上網,同一齣電影只需34秒就完成下載。

居民需自資引光纖入屋

多年來,不少居民被迫忍受天價龜速的上網服務,向政府投訴時,卻被當局以「開放市場」、「商業決定」等理由拒絕。直至去年10月,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資助電訊商擴展光纖網絡至偏遠鄉村,預算斥資約7.7億元。

計劃以投標形式決定負責工程的電訊商,並設有特別條款,要求中標電訊商須開放新建光纖網絡至少一半容量予其他電訊商免費使用,引入競爭以免村民捱貴寬頻。

計劃初步預計覆蓋全港300多條鄉村,近17萬名村民受惠,2021年起分階段完成。屆時,現存的銅製線路將升級至光纖,但光纖只抵村口不會入屋。至於光纖入村的「最後一里路」,村民需自行解決,例如與電訊商協議拉線入屋,甚或自掏腰包把光纖拉到家門。

碧水新村居民李先生擔心自己村內年輕人少,無法與電訊商達共識鋪光纖。(李先生提供)

家住清水灣碧水新村的李先生,過去十多年只能以高價使用6M慢速獨市上網,早前因上網月費由約200元加至近300元,憤而中止合約,以一半價錢改用4G流動網絡「自救」。

他直言,「香港天價低速寬頻是一大諷刺」,當初得知政府資助鋪光纖覺得是好事,但知悉計劃僅涵蓋至村口後即高呼「叫佢收檔」。他透露,附近豪宅居民曾打算付五、六位數字安裝費接駁光纖,但擔心自己村內年輕人少、無法達共識,電訊商無誘因入村鋪設光纖,認為政府光纖只駁至村口無法真正幫助居民。

通訊辦表示,考慮到在個別村屋進行工程往往涉及村民的私人土地及物業,電訊商須得到業權人同意方可動工。項目完成後,網速可由不足10M提升至最少25M,當局評審標書時,亦會考慮有關電訊商會否承諾以較低的價格提供較高速寬頻服務。

元朗鄉郊是香港龜速寬頻上網的重災區之一。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分析,單靠市場力量並不能解決偏遠地區低速上網問題,因電訊商認為會蝕本,自然不會到偏遠地區鋪設光纖。他歡迎政府主動資助改善網絡,但批評現時一般大廈網速早已達1000M,故25M並不理想。

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歡迎政府主動資助改善網絡,但期望當局做得「更徹底」,令居民真正受惠。(張浩維攝)

雖然政府將來資助鋪設光纖到村口後,只要居民再把光纖拉入屋,便有可能享用與市區相若的網速,但將光纖由村口拉入屋的工程費,將是居民一大難題,因村屋位置分散,寮屋區依山而建;他並透露曾有村民被要求支付六位數字安裝費才能上網,認為將來村民與電訊商難以達成共識。至於村內私人地權問題,他認為若政府不嘗試解決,普通市民更無能為力,如計劃完成後鄉村網速仍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又談何智慧城市。

高速寬頻 上網基本選擇

以往香港電話公司獨營時代,港府為確保人人可打電話,曾透過《電話條例》規定電話公司需向所有住戶提供電話服務,即使偏遠地區只得一戶申請電話,電話公司仍要接駁電話線,後來政府開放電訊市場方取消規定。

時移世易,寬頻上網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政府卻沒有如以往鋪電話線般,要求電訊商必須為住戶提供光纖入屋。現時通訊辦仍將速度只有數百kbps的數據傳輸服務納入寬頻定義,但這個多年前定下的標準,似乎已嚴重落後於技術發展及市民期望。

(紅咗兩段國際例子)

建設智慧城市必須具備良好網絡為基礎。2016年,全球共70個國家於聯合國通過一項無約束力決議,將「使用互聯網」定為基本人權,世界各地政府積極拉近城鄉網速。早於2010年,新加坡推出下世代全國寬頻網路計劃(Next Gen NBN),目標向全國各戶提供速度至少1,000M的寬頻,同時降低業界營運成本,讓市民享用廉價上網服務。現時新加坡有多間電訊商針對用戶需求提供不同速度月費計劃,例如向電子遊戲玩家提供超高速寬頻;結合互動電視、雲端服務及線上學習服務、甚至提供毋須簽約的寬頻服務。

英國政府亦於去年中啟動4億英鎊(約42.4億港元)的專項基金,透過政府全資、公私營合作、投資補助等模式,建設開放給所有電訊商使用的寬頻基建,提高光纖到戶的滲透率,目標於2020年為全國物業提供1,000M網速。同時,英國政府亦立法要求全國所有電訊商到2020年提供的網速不得低於10M,月費亦需合理及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計劃選址定義粗疏

計劃除了光纖不入村外,連計劃選址準則亦備受質疑。今年3月初,政府向沙田區議會提交的擬訂光纖入村的名單中,僅列出30條鄉村,而無詳細交代其他鄉村不被納入計劃的原因,被多名區議員質疑通訊辦選址粗疏。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兼區議員莫錦貴發言時形容,看過名單後「成個人彈起」,因為老鼠田、牛湖托等荒廢村落將獲光纖覆蓋,但沙田大圍村、田心村等在馬路旁仍使用銅線網絡的村落卻未被納入計劃。

及後政府再到元朗區議會解釋計劃時,又再出現同樣情況。該區近200條認可鄉村中,僅17條村獲選中。

元朗區議員張木林指名單沒有列出許多屋苑,選址亦未包括部分寮屋區,認為政府沒有尊重他們的存在。到後來通訊辦再諮詢其他區議會,才提交較詳細的鄉村名單,並剔除部分沒有常住居民的村落。

對於有寮屋區未列入計劃,沙田白田村四、五、六區互助委員會主席陳世德嘆道,「寮屋區很悲慘,什麼都不被認可,可以說是被遺忘的一群。」他說,忍受龜速上網多年,眼見毗鄰大型屋苑寬頻收費僅寮屋區一半,但速度可達1,000M,自己卻有時仍要為避免網絡斷線而刻意不接聽電話,「不過寮屋區只可食這個餐,無得選擇。」

當區區議員黃學禮批評,很難想像現今1,000M年代仍有人要用電話線上網,全村幾戶人共用幾M網速,呼籲政府須照顧寮屋居民需要。

沙田區議員黃學禮呼籲政府須照顧寮屋居民需要。(盧翊銘攝)

通訊辦回應指,鄉村名單綜合《鄉郊代表選舉條例》及《在新界小型屋宇政策下之認可鄉村名冊》的鄉村,以及電訊商提交的資料,現時擬涵蓋的鄉村名單只屬初稿,作諮詢區議會及鄉事委員會之用,最終名單會有所調整。

是次計劃擬涵蓋全港四成約300條鄉村,相信現時餘下大部分有人居住的屋村已有光纖駁至村口附近。早於政府公布計劃前,部分村落已有其他電訊商展開工程鋪光纖,但工程期間申請掘路紙、處理私人地權時遇困難,進展未如理想。

沙田排頭村未獲計劃涵蓋,村民黃先生表示,去年曾有電訊商於村口拉橫幅宣布即將鋪光纖,自己亦早早登記申請光纖寬頻服務,但後來電訊商卻表示因工程延誤,光纖入屋仍遙遙無期。沈豪傑認為政府應顧及村民需要,制訂計劃確保村民有合理網速。

即使工程順利完成,也不代表村民可一勞永逸,因這些鄉村的新建光纖網絡未如計劃中300條鄉村一樣,被要求開放至少一半容量予其他電訊商免費使用。在單一電訊商提供獨市寬頻的情況下,這些鄉村居民日後或被迫捱貴價寬頻。

不少村屋、寮屋區的寬頻速度不足10M,後面的高樓網速卻達1,000M。(盧翊銘攝)

「反壟斷鄉郊村屋寬頻服務關注組」召集人、屯門區議員陳文偉透露,有部分無納入政府計劃的鄉村,完成工程後村民受獨市生意影響,每月或需繳交天價上網費。被問到政府應否出手,他認為干預「有辣有唔辣」,因現時電訊業由市場主導,有電訊商早年斥巨資完成工程,如政府出手引入競爭,或會削弱電訊商競爭能力。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政府今次政策希望優先處理完全沒有光纖網絡覆蓋的地區,他明白不少已鋪設光纖的鄉村仍存在不少問題,然而他認為要顧及實際情況,因鄉村環境與市區不同,要求電訊商向鄉村用戶收取與市區用戶相若的費用存在困難,因兩者成本存在差異,亦不認同必定要政府以公帑補貼,否則某程度上有違自由市場原則。

莫乃光認為向村民提供25M的上網速度,是「唔湯唔水」。(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政府解決「最後一里路」有責

莫乃光評論資助計劃時,認同當局今次在諮詢、撥款等速度明顯比以往快,估計或與政府欲盡快推動發展智慧城市有關,過程中出現溝通不足問題,形同閉門造車,令人擔心計劃最終「因快得慢」。例如最終光纖無法入村對電訊商與村民而言都只是「嘥氣」,鄉村居民未必能真正受惠;而市民寬頻上網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亦會窒礙本港發展成智慧城市。他指出,以現今技術水平而言,100M的寬頻速度是「基本要求」,如政府花費大量公帑,結果卻只能為村民提供25M的上網速度,是「唔湯唔水」,更反映令光纖網絡「入屋」至為重要,呼籲當局不要令這些居民淪為「二等公民」。

香港能否成為智慧城市,如何在不大幅影響自由市場下,解決光纖寬頻「最後一里路」問題,令市民真正享用高速上網,相信要考驗政府的智慧。

上文節錄自第11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7日)《推動智慧城市乏智慧 7億公帑鋪光纖 村口止步》。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