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氣】消暑有法 退熱貼勿貼額頭 沖凍水涼喝凍飲要等時機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步入「初夏」,本周氣溫急升至攝氏30度以上,不少人各出奇招消暑,退熱貼亦是眾多選項之一。有註冊中醫師指,若市民想以退熱貼降溫,可以貼在背部近後頸至肩背的「大椎」及「肩井」兩個散熱較快的穴位;但中醫師提醒市民,若想以冰凍飲品降溫,應先放在室溫環境「攤一攤」,免傷腸胃。
有家庭醫生則稱市民出汗後,可飲淡鹽水或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但要留意部分運動飲料含糖,若飲得太多或會攝入過高卡路里致體重增加。
受訪的中醫及西醫同時指出,人在劇烈運動過後,應先待體溫下降後,「唞順條氣」再洗冷水澡。

退熱貼除了發燒時可用來加快退燒,夏日炎炎,也可用來消暑,但應貼在哪個位置,有醫學根據。
不少人會將退熱貼在額頭散熱,但原來是錯的。

退熱貼除了發燒時降溫外,也有人用來消暑,一般都會貼在額頭。註冊中醫師陳偉文指出,若市民欲以退熱貼降溫,可貼在較易散熱的背部,而背部眾多穴位之中,散熱最快的穴位分別是「大椎」穴,即頸後突起的骨位置;以及「肩井」穴,左右肩各有一個,位置在肩膊的中央上方。

中醫師點出兩個散熱最快的穴位。(網上圖片)
註冊中醫師陳偉文指出,飲凍水及沖凍水涼都應等等。(資料圖片)

凍水直灌可傷腸胃

中醫一向提倡要少飲凍飲,陳偉文指人的體溫高時,飲用的凍水不能太冷,要「攤一攤」才飲,他解釋是因為腸胃有一定熱度,灌凍水會傷腸胃,若持續以冰凍汽水降溫,隔一至兩天便會食慾下降,更加會愈飲愈渴。

至於天氣熱時以冷水洗澡,陳偉文形容,這個做法會將原本想散出體外的熱,被冷水擋住去路,反將熱迫回體內,因此應待體溫下降後才沖凍水涼。

將退熱貼貼在後頸位置,可「封住」大椎穴,幫到身體散熱。
中醫師特別指出西瓜毋須「雪凍」已可有效消暑。(視覺中國圖片)

避免過量吃荔枝和龍眼

消暑食物方面,陳偉文推介瓜類,西瓜和山竹是最佳消暑的蔬果,他特別點出西瓜毋須「雪凍」已可有效消暑,惟他提醒荔枝和龍眼較「熱」,應避免在炎夏食用過量。若市民飲用太多凍飲,或者經常留在冷氣地方,致體內的濕氣及寒氣聚集,陳偉文建議可用冬瓜薏米水、竹蔗茅根等湯水消暑去濕。

流汗後運動飲品較鹽水更有效補充體力

不少人都可能發現,炎夏出汗後明顯感覺較疲累,家庭醫生鄭志文解釋,身體需要能量去排汗,因此即使是「坐喺度出汗」亦會覺得疲倦。流汗時身體除了失去水份外,鈉、鉀等電解質亦會一併流失,因此市民補充水份之餘,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以補充鈉,鹽的份量約為四分之一茶匙。

夏天外出時,帶備加了少許鹽的開水飲用,可補充流汗流失的電解質。(資料圖片)
鄭志文指,即使食物擺放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亦必須考慮顧客是否即時進食。(資料圖片)

心臟病人沖凍水涼要留意

將鹽水與坊間的運動飲品比較,鄭志文認為運動飲品較鹽水更有效,因為這些產品「計過數」,以補充體內電解質為本,惟他提醒運動飲品有分有糖及無糖,若單純因天氣熱流汗,而不是因做運動流汗的人,應選擇無糖的飲品,以免攝取過多卡路里致體重增加。

鄭志文提到,較簡單的降溫方法是「着少件衫」,和以冷毛布抹身。至於以冷水洗澡和飲凍水降溫,鄭表示理論上無問題,不過不能過於極端,如剛做完運動的人應「唞順條氣」再用冷水洗澡,而本身有心臟問題的病人若想以冷水洗澡要小心,因為忽冷忽熱容易影響心跳及血壓。他又認同貼退熱貼是有效的方法,不過皮膚易敏感的人要留意,萬一有敏感紅腫應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