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民間諮詢文件:「雪藏地」上千公頃 香港不缺地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已展開近一個月,本土研究社今日(25日)發表民間諮詢文件,強調香港並非欠缺土地,而是欠缺土地公義,反對官方將房屋「貴細擠」問題歸咎於土地短缺。
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香港並非欠缺土地,甚至有近千公頃的「雪藏地」未有發展,包括棕地、鄉村式發展地帶官地、短期租約及臨時政府撥地等。他認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有前設,擔心市民就土地選項作出錯誤選擇。

本土研究社今日(25日)發表民間諮詢文件,指本港有近千公頃的未有發展的「雪藏地」。(王潔恩攝)

批官方諮詢文件有前設

民間諮詢文件共68頁,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76頁相若。然而,相比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強調香港未來的土地欠缺多於1,200公頃土地,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政府過去未有解釋這1,200公頃的數字如何得來,更認為政府就人口估算「大幅度高估」,強推公私合營發展私人農地、填海,甚至發展郊野公園,屆時造地的數目會高於需求,無法解決「貴、細、擠」問題。

民間諮詢文件反指,香港並非欠缺土地,甚至近千公頃的「雪藏地」,即政府未少提及發展,或形容為「零散」、「難以發展」的土地。

有近千公頃「雪藏地」 發展三分一夠所有劏房戶安居

陳劍青指出,所指的「雪藏地」包括棕地、鄉村式發展地帶官地、短期租約及臨時政府撥地等,當中棕地有723公頃未被納入任何發展計劃,相當於34個太古城面積,若把當中三分一地用作房屋發展,已可讓23萬人居住,相等於全港劏房戶總數,他直言:「土供組強調缺地,是猶如洗腦!」

研究社成員黃肇鴻指出,上述土地的發展時間成本較低,政府只需在租約屆滿,或利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發展即可,較填海的25至30年短。

房屋多大非自住  中資湧港耗供應

此外,民間諮詢文件亦提到官方文件無著墨的地方,包括人均居住最小面積、熱錢流入等。民間諮詢文件提到,不少私人市場的小單位被用作炒賣及投資,而非自住用途,才引致現時的房屋問題。文件指出,過去小型一手住宅單位的非自用百分比,由2004年的9.5%,增至2016年的61.8%。

同時,民間諮詢文件又指,中資湧港消耗本地住宅供應。文件指出,根據四個位於啟德的樓盤,並按買家姓氏拼音估計,於售 出的2,457個單位中,約有24%疑為內地買家,即每四個單位就有一個,部分樓盤更達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