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港燈擬建液化天然氣站 環團誓反對:海豚生境受破壞未必回歸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中電及港燈申請在索罟群島附近水域設置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今日(15日) 公開項目的環評報告。報告指,預計海洋哺乳類動物會暫時避開正在海上施工的地區,並會在這些活動停止後重回,江豚及海上鳥類生境損失屬於可接受水平。
但有環團認爲,海洋生物的生境一旦受到破壞,難以確保牠們在工程後會否回歸,又指水底打樁工程發出的噪音對江豚影響甚大,加上日後工程船、漁船等活動增加,令海豚聽力敏感度大減。

報告顯示,液化天然氣站西面和北面有大量江豚出沒。(中電提供)

環評報告指,預計海洋哺乳類動物會暫時避開正在海上施工的地區,並會在這些活動停止後重回。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學術顧問洪家耀認爲,「要避開已是一個影響,是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他舉例說:「家中裝修你都會避開,但是否代表對你沒有影響?」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海洋保育副總監李美華表示,若海豚生境受到破壞,沒有人能確保牠們在工程後必定回歸,認爲報告「太主觀及樂觀」。她又指,即使大嶼山東北的大小磨刀洲海域劃為海岸公園,以補償興建港珠澳大橋對海豚的影響,但中華白海豚在工程後每年只發現1至2條,相信頻繁的船隻活動,將帶來更多噪音污染,對聲音十分敏感、較害羞的江豚影響更大。

WWF強烈反對中電及港燈於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鄰近水域建設海上液化天然 氣接收站的建議,認為計劃並無必要。(資料圖片)

為了建造及維護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碼頭,及建造連接至龍鼓灘發電廠和南丫發電廠的海底天然氣管道,需進行挖泥量超過50萬立方米的挖泥作業。環評報告指,打樁工程所產生的聲音,會影響海洋生態資源特別是海洋哺乳類動物,但在採用各項建議的緩解措施後,包括採用有減音系統的油壓錘、使用氣泡幕簾、避免在江豚出沒高峰期(12月至5月)進行水底撞擊式打樁、避免在夜間進行水底撞擊式打樁、採用逐步增加的水底撞擊式打樁法,以及嚴緊監控海洋哺乳類動物管制區,因此將不會對這些動物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

環團:工程噪音令海洋生物聽力敏感度下降

WWF強烈反對中電及港燈於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鄰近水域建設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該會指出,水底打樁工程發出的噪音,尤其是撞擊式打樁(錘擊式),會嚴重影響海豚的發聲及回聲定位能力,其他海洋生物如魚類亦會因氣壓、體內感官組織受傷及聽力敏感度下降而受影響。

根據 WWF 於去年發表的海底聲音研究,索罟群島是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主要棲息地,全年均錄得牠們出沒的數據,質疑環評報告未有進行任何聲音傳播評估及研究,有可能嚴重低估打樁噪音對聲音敏感的江豚的影響。WWF又指,繁忙的海上交通加上打樁造成的噪音,會影響鯨豚覓食,增加牠們的壓力及撞船風險。去年12月9日至今年6月7日期間,本港水域共錄得24條江豚死亡個案,大部分身體都有嚴重傷痕,疑似被船隻撞擊造成。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指,不會反對有關工程,畢竟規模較小,但採用較安靜的油壓錘也會產生噪音,江豚對人類及船隻活動敏感,「在高峰期進行一定會嚇走牠們」,就如港珠澳大橋工程香港段也採用這種「較理想的打樁方式」,但打樁期間未見中華白海豚在這通道經過,希望工程不要在江豚出沒高峰期進行。

環評報告指,評估區內發現在香港出沒江豚和中華白海豚。(資料圖片 / 吳鍾坤)

接收站排出冷卻海水令水溫下降至少9度

WWF指出,索罟群島是具商業價值的魚類產卵及育苗場所,相信接收站所排出的冷卻海水,將令水溫下降至少攝氏9度,令附近的底棲生態受水溫驟降衝擊;又指報告只進行極為簡單的水質模擬分析,未能全面預測水溫的變化,如寒冷季節及沒有明顯潮汐漲退的日子。大量海水被抽入系統,以暖化液態天然氣,令大型生物被吸附於吸水口的隔屏上,而較細小的生物如魚類和其苗、卵則會被抽吸進氣化系統而導致死亡。

李美華認爲,永無止境的發展工程如挖泥、垃圾傾倒和基建發展,再加上污染問題,不僅威脅海豚和江豚的生存,更會破壞整個海洋生態,憂慮中電及港燈的計劃會破壞當地生態,令海岸公園的保育作用名存實亡。

鄭家泰又指,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選址的西北面是擬議的南大嶼海岸公園,認爲有關打樁工程會影響該海岸公園生態,也沒有提及附近石鼓洲將興建焚化爐,但報告沒有做到累積性影響評估,「已經有一個工程影響,再加一個工程,會否倍大影響?」